伊波利特·阿道夫·泰納,一譯丹納。法國文藝評論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生於阿登省武濟耶。在波旁學院和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讀書,成績優異。1851年赴訥韋爾任教,翌年因拒絕向拿破崙三世宣誓效忠被迫辭職。1853年獲博士學位。1864—1883年任巴黎美術學校教授。1878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屬溫和的自由主義者,一面反對第二帝國的專制統治,一面又反對巴黎無產階級革命。認為普法戰爭中法國失敗的根源在於過分的中央集權制,它雖源於古代,但到法國大革命時更有所加強。深受孔德實證主義哲學和達爾文進化論影響。美學上,試圖用自然界規律解釋文藝現象,認為“美學本身便是一種實用植物學”,提出藝術創造和審美趣味的發展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種因素。為19世紀實證主義代表人物。著有《藝術哲學》(二卷)、《智力論》(二卷)、《當代法國的起源》(六卷)、《英國文學史》(四卷)和《19世紀法國哲學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