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亞棘龍

伊比利亞棘龍

伊比利亞棘龍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棘龍類,其體長可以達到8.5米。該屬下目前只有一種,即模式種納氏伊比利亞棘龍。同很多棘龍類一樣,伊比利亞棘龍的骨骼保存質量較差,因此除了基本的分類,古生物學家對這種棘龍類的了解不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比利亞棘龍
  • 拉丁名:Iberospinus 
  • 模式種:納氏伊比利亞棘龍(Iberospinus natarioi)
  • 分類位置:巨齒龍超科,棘龍類,棘龍亞科
  • 產地:葡萄牙,伊比利亞半島
  • 時代:早白堊世,巴雷姆期早期,距今約1億2500萬年至1億2200萬年
  • 地層:帕波瑟科組(Papo Seco Formation)
  • 命名人:奧塔維奧·馬帝尤斯和達瑞歐·艾斯察韋斯-洛佩斯(Octávio Mateus and Darío Estravis-López)
命名由來,基本信息和形態學,系統發育位置,科學意義,

命名由來

伊比利亞棘龍的屬名非常直接,指發現地伊比利亞半島。種名則是為了紀念發現者卡洛斯·納塔利歐(Carlos Natário)。伊比利亞棘龍的化石最早發現於1999年。最初的鑑定認為這件標本屬於重爪龍。近期的研究才意識到它是一個獨立的新屬。

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伊比利亞棘龍目前僅有一件標本,即正型標本ML1190,包括了齒骨前部的碎片,齒骨中段碎片,脫落的牙齒,牙齒碎片,右側肩胛骨的一部分,背椎神經棘,背椎,背椎肋骨的近端,恥骨柄,右側恥骨骨幹,跟骨,腳部的爪,前部尾椎,中段尾椎,後端尾椎。
伊比利亞棘龍是一種中大型的棘龍類,可以通過以下的自近裔特徵組合來鑑定:齒骨內側麥氏溝內只具有一個麥氏孔。齒骨的腹側邊緣非常直。中段和後段的尾椎的椎體氣孔內部有一骨板。肩胛骨的前緣很直。肩胛骨的肩峰脊很直。肩胛骨的烏喙骨關節面幾乎占了整個肩胛骨的腹面。恥骨的近端外側面有一個明顯的隆起。閉孔脊延坐骨柄延伸,較厚實。伊比利亞棘龍的齒骨側面具有很多的小孔。對於伊比利亞棘龍的齒骨吻端的CT掃描重建表明伊比利亞棘龍棘龍的吻部具有發達的神經導管系統,與棘龍和現生鱷魚非常相似,這可能與它水生的習性有關。當然,擁有這樣的結構並不意味著一隻恐龍就一定具有較好的水性。對於霸王龍和新獵龍的吻端神經導管CT重建顯示,這些明顯時地棲動物的獸腳類恐龍的吻端和面部也具有發達的神經導管系統。因此這樣的結構除了與水生生活相關以外,還可能與別的功能相關,如社會性行為。

系統發育位置

伊比利亞棘龍的系統發育位置存在較大的爭議,僅僅是奧塔維奧·馬帝尤斯和達瑞歐·艾斯察韋斯-洛佩斯的分析就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當包含巴利沃納女獵龍的時候,嚴格合意樹顯示伊比利亞棘龍會和巴利沃納女獵龍,棘龍,魚獵龍,棘龍以及由重爪龍和似鱷龍構成的小單系構成一個大的梳子狀結構。當使用減數合意樹的時候,伊比利亞棘龍會進入到重爪龍亞科中。而當在分析中直接刪除巴利沃納女獵龍的時候,伊比利亞棘龍和重爪龍亞科和棘龍亞科構成一個大的梳子結構。而2021年的另外一項研究也顯示當使用不同分析方法的時候,伊比利亞棘龍會進入到樹的不同位置。在使用簡約法的時候,伊比利亞棘龍會進入到重爪龍亞科,但是無法確定它與該單系中的哪個成員具有更近的親緣關係。當使用貝葉斯末端定年法時,分析結果支持伊比利亞棘龍是重爪龍的姐妹群。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伊比利亞棘龍的標本保存的骨塊過於稀少且質量較差,只有少量的特徵能夠編碼。
伊比利亞棘龍
伊比利亞棘龍系統發育位置

科學意義

對於伊比利亞棘龍的幾何形態學分析顯示它在形態空間中的位置介於典型的堅尾龍類和其它的棘龍類之間。一些系統發育分析也認為伊比利亞棘龍既不屬於重爪龍亞科也不屬於棘龍亞科,暗示了棘龍類在演化早期就已經適應了水中生活。然而,由於伊比利亞棘龍的系統發育位置不穩定,有時也會進入這兩個單系,甚至是較為進步的位置,因此這一總結的有效性也存疑。棘龍類的化石保存質量普遍較差,這是獲得較穩定系統發育框架的最大的阻力之一。而所有宏演化的問題只有在系統發育的大背景下去討論才是有意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