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阿爾海森姆

伊本·阿爾海森姆

1971年,埃及阿思溫大水壩在盛大慶祝儀式中宣告落成·水壩高114米,長3600米,人工湖面積達5180平方公里·水壩建成後,長久以來尼羅河洪水每年為患的問題終於解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本·阿爾海森姆
  • 逝世日期:1039年
  • 職業:中古時代的科學家
  • 性別:男
簡介,發展,

簡介

從此滔滔河水可供灌溉之需.當里參加水壩揭幕儀式的人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早在1000年前便有個"瘋癲"科學家想出過如阿思溫大水壩一樣的工程構想,只是由於那個時代的技術不足以應付所構想的巨大工程,才無法實現而已.這位阿拉伯思想家,就是伊本·阿爾海森姆,西方歷史學家則稱他為阿爾哈森.阿爾哈森雖然稱瘋子,可是一點兒不瘋,而是高瞻遠矚的天才、中古時代最偉大的伊斯蘭科學家,其創造才華和進取精神足以與克卜勒、達爾文和牛頓等人相提並論。 公元965年阿爾哈森生於伊拉克,30歲時便精通數學、哲學、物理學和醫學,因此當時對科學極有興趣的埃及國王阿爾赫金請阿爾哈森到開羅繼續進行研究工作。阿爾哈森加入國王資助的科學研究機構不久,提出了一項見解,認為尼羅河應該築水壩蓄水防洪,而阿思溫的河峽是理想的築壩地點。國王聽了非常高興,立即命令阿爾哈森著手進行,並且派了大批工程師和工人同往。但這位科學家實地視察並與工程師商討過各項技術問題,即斷定憑當時所能運用的工具,這項築壩蓄水的計畫是不切實際的。

發展

不幸地是他在國王心裡挑起了極大希望,而國王的可怕習慣是把引致他失望的人處死阿爾哈森知道這點,於是鼓起勇氣承認失敗,同時表示他當時精神錯亂,所以不能為此事負責。原來回教法律禁止用殘暴方式對待發瘋的人,認為這種人是受真神“感染”才有瘋癲行為。因此,這位假裝瘋子的科學家死罪得免,活罪難饒,被投入獄中。他在獄中獲準繼續進行各種研究,直至1021年國王逝世後才獲釋。
從那時開始,阿爾哈森便抄寫,售賣歐幾里德、托雷米等希臘學者名著的阿拉伯文版本,以維持生計,而大部分時間仍用於研究工作。後來他寫了一篇非常出色的論文,題目叫做《論光學》,其中談到人的視覺原理,指出人能視物不是因眼睛發射光線到物體上,而是物體向每一個角度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到眼睛裡去。同時,他是歷史上第一個能夠解釋為什麼物體距離越遠,便顯得越細小。這項解釋在今天看來,當然是簡單易明的道理,但是在17世紀之前,並不易為人接受。由於阿爾哈森的確是一位科學先驅,思想和認識都遠遠超越時代,難怪當時比他落後的人都把他看成了真正的瘋子。
假如阿爾哈森有一群門生,能將他的思想概念發揚光大,那么人類的科學發展便可能早已改寫。例如,阿爾哈森證明將一件物體放在黑暗房間外面,物體反射光線透過小孔,可在黑暗房間內的白螢幕上形成這件物體的顛倒影像,而這正是攝影術的最基本原理。但那時沒有人想到將這個原理加以套用,否則照相機就可能成為中古時代埃及的一項發明了。透鏡本來也有相似的利用價值,可是也無人加以利用。阿爾哈森追尋探索的範圍涉及多方面的知識,這從他對阿思溫大壩的遠大眼光,可見一般,不過他似乎對眼睛的研究,特別專長。他對眼球結構的描寫,為後來的發明家發明透鏡奠下基礎。由於他對眼球結構的描述正確,1246年他的光學論文譯成拉丁文後,大部分采入標準醫學書籍。今日英文中眼球水晶體一字來自拉丁文小扁豆,因為阿爾哈森當日談到眼睛這一部分時,把水晶體形容為小扁豆狀。
阿爾哈森是中古時代的科學家,其逾時代又最不同凡響的一點,是喜歡引用真憑實據來證明種假設正確無誤,而並非任何時候都把阿基米德或亞里士多德等古代權威的說法奉為萬應靈藥。據說伽利略曾自比薩斜塔拋下輕重不一的物件,以否定亞里士多德所說重物比輕物下降較快的說法,事實上阿爾哈森做這個實驗比伽利略還要早。在阿爾哈森設計用來測驗其假設的許多實驗中,最具有成效的也許是測驗光線透過不同密度的介質時會發生怎樣的折射。他還進行了各種實驗以確定透鏡的放大性能,又建造了一副車床製造曲面透鏡。
在因循守舊的文化環境中,無論宗教領袖或政治領袖都很可能排斥“危險”的新見解,因此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但需要想像力,而且需要要勇氣。阿爾哈森1039年逝世後足足600年內,他科學方法仍被許多人視作瘋癲的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