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利亞省
摘要
伊斯梅利亞市(Ismailia,
阿拉伯語:مدية إسماعيلية)它位於蘇伊士運河西岸,大約在其北面的塞得港和其南面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中間。運河在該市境內加寬,與提姆薩赫湖相連,再往南則與大苦湖(Bitter Lakes)相連,隔運河向東則是埃及的亞洲部分西奈半島。
基本簡介
伊斯梅利亞是蘇伊士運河地區的中心城市、蘇伊士運河管理中心所在地,被稱為“運河女皇”,並且擁有大量的法國和英國在埃及殖民時期遺留下的住宅群。這些建築物大部分仍然在被運河的職工和官員們所使用。 該市擁有蘇伊士運河沿岸三大港口(從北往南依次為塞得港、伊斯梅利亞港、蘇伊士港,被稱為“運河三城”、“運河三姐妹”。)之一,是依靠運河的水澆灌出來的花園城市,到處分布著椰棗樹、草地和花園,有很多旅館和酒店,市容乾淨整潔,環境安靜優美,被譽為“埃及最美的城市”、“運河的新娘”
行政區劃
伊斯梅利亞省分為五區中:伊斯梅利亞市,中間灰色地區
東:橋東地區,蘇伊士運河隔河向東(قنطرةشرق)
南:法伊德地區(فايد)
西南:大丘地區(تلالكبير)
北:橋西地區(قنطرةغرب)
伊斯梅利亞市共分為三個區(阿拉伯語:حي),是伊斯梅利亞省唯一分城區的城市:
第一區(阿拉伯語:حيالأول,頻臨蘇伊士運河)
第二區(阿拉伯語:حيالثاني,在第一區以西)
第三區(阿拉伯語:حيالثالث,在第二區以西
歷史
古代史
伊斯梅利亞伊斯梅利亞地區的歷史是和整個埃及歷史緊密相關的。據《聖經·舊約》記載,在
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時 期,猶太人的祖先
摩西率領在埃及受盡壓迫的眾猶太部落逃到現在的伊斯梅利亞地區,並用上帝耶和華賜予他的法杖劃開紅海,走出埃及 本土,來到西奈半島,上演了一出“出埃及記”。1000多年後的公元初年,耶穌一家(“神聖家庭”)避難埃及時,也是通過此地到達現在的開羅和上埃及的。然而這些只是傳說而已。據考古研究表明,伊斯梅利亞地區至少在中世紀以前就有人居往,原先被稱為提姆薩赫村,意為“鱷魚村”,曾相繼被古埃及、亞述帝國、
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托勒密埃及、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所統治。公元641年
阿拉伯帝國占領埃及,
阿拉伯人把埃及作為一個行省,在這裡傳播
伊斯蘭教和
阿拉伯語,使這裡逐漸阿拉伯化、伊斯蘭化。706年,阿拉伯語成為包括伊斯梅利亞在內的全埃及的通用語言。至9世紀中葉,絕大部分居民接受了伊斯蘭化的風俗習慣。969年,
法蒂瑪王朝脫離巴格達哈里發的
阿拔斯王朝正式獨立,後又被
阿尤布王朝然後是
馬穆魯克王朝所取代。1517年埃及為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占領,再次淪為行省。由於
土耳其人皈依了伊斯蘭教,所以他們在這裡繼續推行伊斯蘭化政策。
近代史
1789年拿破崙·波拿巴領導下的法國軍隊占領埃及,埃及歷史進入近代。但很快法國勢力撤出,
英國勢力進入,逐漸把埃及變為“保護國”,實質上淪為了半殖民地。伊斯梅利亞就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建城的。1863年,英、法兩國為了開通蘇伊士運河,命前法國駐埃及領事、工程師費迪南德·德·雷塞布(法語:Ferdinand Mariede Lesseps)子爵在未開通的運河附近建一城市作為宿營地以便官員和工人們休息,於是,處於運河中心的提姆薩赫村被選中,在其基礎上建城,並以當時名義上隸屬於奧斯曼土耳其
蘇丹的埃及行省總督帕夏·伊斯梅爾(阿拉伯語:إسماعيل)的名字命名,是為伊斯梅利亞建城與得名之始。隨著運河的開鑿,為解決工程所需淡水,從開羅以北挖渠,將尼羅河之水引至伊斯梅利亞,然後北上塞得港,南下蘇伊士城,管理運河的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總部也設在這裡。這樣,作為運河地區管理中心的伊斯梅利亞逐步發展繁榮起來。1928年3月,伊斯蘭教蘇菲派思想家哈桑·班納在伊斯梅利亞城創建了“班納運動”,後改稱穆斯林兄弟會,會址在該城的一所古舊的房子裡,1929年正式成立,使這裡一度成為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傳播中心。1932年兄弟會接受了蘇伊士運河公司捐助的500埃鎊,總部遷往開羅,但伊斯梅利亞仍為該會重要的據點。
現代史
伊斯梅亞地區在1956年以前是所謂“運河轄區”的一部分,建有西方殖伊斯梅利亞民者控制運河的總部,並禁止埃及人隨意入內。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成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56年6月13日英國軍隊根據與埃及政府達成的協定撤出運河轄區,但仍掌握運河管理權。同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並占領設在伊斯梅利亞的國際運河公司總部,自此伊斯梅利亞正式回歸埃及,但在同年爆發的蘇伊士運河戰爭(即第二次中東戰爭)中,這裡成了重災區。 伊斯梅利亞地區於1960年成為獨立的伊斯梅利亞省,以伊斯梅利亞市為省會。在1967年的六月戰爭(即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占領西奈半島,埃及被迫封鎖運河,在包括伊斯梅利亞在內的運河西岸修築堡壘。埃、以兩軍隔運河對峙,使伊斯梅利亞成了戰場,以軍每天向城裡開炮,20萬居民被迫遷往埃及各地,全市除兵營外幾乎是一座空城,長達6年的“消耗戰”戰使該城的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到了1973年的齋月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伊斯梅利亞又成了主戰場,埃軍就是通過這裡強度運河,並突破以色列在運河東岸的巴列夫防線,勝負天平一度向埃及傾斜。但之後不久,以軍扭轉了被動局面並開始反攻,越過運河,打到南部,攻陷蘇伊士港,向北攻入伊斯梅利亞省,但由於埃軍的抵抗未能攻入伊斯梅利亞市區。從第三次中東戰爭開始,蘇伊士運河關閉了8年,直到1975年才重新開放,伊斯梅利亞便又繁榮起來,埃及政府還在這裡設立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把這裡作為來往運河船隻的中轉站與整個運河地區的行政管理中心和指揮中心。
經濟
農業伊斯梅利亞和漁業是伊斯梅利亞最古老的經濟活動,農業居主導地位,而該市的漁場位於蘇伊士運河水道,水產品豐富,有鯔魚、鱸魚、魷魚、蝦、蟹及一些軟體動物等。畜牧業的發展前景也很廣闊,伊斯梅利亞的種植業也很發達,生產的優質作物有
芒果、草莓、西紅柿、花生、芝麻、橄欖和無核葡萄。伊斯梅利亞的工業包括糧食加工業、拖拉機和發動機製造業和造船業。
文教體育
教育
伊斯梅伊斯梅利亞利亞市是蘇伊士運河大學總部所在地,該大學創建於1976年,主要生源來自蘇伊士運河地區和西奈半島地區,現在是全埃及發展最快的教育基地之一,並且擁有大量外國留學生。不過伊斯梅利亞市和埃及其他城市一樣,文盲很多,15歲以上市民的文盲率為37%。
體育
俱樂部標誌主條目:伊斯梅利體育俱樂部.伊斯梅利亞的體育事業主要是足球,它擁有全埃及最著名的足球隊之一伊斯梅利體育俱樂部足球隊。
伊斯梅利體育俱樂部:(阿拉伯語:نادي إسماعيلي رياضي)
足球隊獲得了城市和政府的廣泛支持,它的球迷圈子正在向其他埃及城市擴展。在埃及,球隊的比賽表演被認為是一件大的政治問題,俱樂部必須要經過市政府的批准並接受其規定。該隊力圖減少參加國內比賽次數以參加更多的當地和國際比賽,但它的財政狀況不允許它這么做。該隊曾獲得埃及足球甲級聯賽冠軍三次(1967年、1991年、2002年)、埃及足球杯冠軍兩次(1997年、2000年),非洲冠軍聯賽冠軍一次(1969年)。
是伊斯梅利亞地區的一座正規體育場,是伊斯梅利足球隊的主場,可容納球迷40,500人,於1986年開放使用。
氣候環境
伊斯梅利亞的氣候屬於
地中海氣候暖夏型副熱帶夏乾氣候亞型,晴朗乾熱,夏季平均氣溫36.1℃,冬季平均氣溫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