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內容,模型,知識轉移雙網路模型的意義,
簡介
顯性知識是指易於編撰、可文本化的知識,可以通過規範化和系統化的語言進行傳播,並且在傳播中本質一般不會發生變異;隱性知識則是複雜和很難編撰的知識,是主觀基於長期經驗積累的知識,很難規範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
企業間知識轉移被定義為企業被其合作夥伴經驗所影響的過程。通過知識轉移,企業獲取了其合作夥伴的知識和經驗,擴大了自己的知識存量。企業所獲取的新知識,尤其是從外部獲得的新知識,被認為是企業變化、產品創新和績效提高的重要驅動力。企業間通過相互作用,包括人員流動,技術培訓、溝通交流、專利轉讓等,知識資源得以跨越企業邊界流動。要很好地理解在企業間轉移的方式和途徑,需要研究知識存在於企業的位置,也就是知識的嵌人性問題。 企業的任何一種知識,都不能以游離態的方式存在,均依賴於某種載體,企業問的知識轉移也需以知識載體的轉移和激活為手段。企業的知識主要嵌入於企業三種基本元素之中:員工、工具和任務。其中員工是企業的人員構成;工具指的是企業的硬體和軟體,是企業的技術構成;而任務是企業的目標和意圖。知識在企業間轉移時,就涉及到知識嵌入元素的轉移和調整。
1.嵌入員工中的知識
這類知識為個人所擁有,體現為個人的專業技能、經驗、訣竅和靈感等。企業員工可以分為高層團隊、關鍵管理與技術人員、一般人員,越是高層和關鍵人員,其掌握的知識越豐富、越具有稀缺性,企業嵌入在他們身上的知識也就越具有經濟價值。一些職業服務企業,如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等,企業知識嵌入於員工的特徵更為明顯,企業的知識水平表現為員工整體的知識水平。現有研究表明,企業知識中嵌入於員工身上的個人知識,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的知識,均可以通過人員的流動和交流得到轉移,企業問技術人員流動可以轉移一般原理知識和專利知識,而高層管理人員交流則可以轉移好的管理經驗等知識。
2.嵌入工具中的知識
這類知識屬於企業物化的知識,體現在企業的產品、專利、技術和各種文檔(電子文檔、資料庫)之中。企業現有的知識儲備、隱藏在研發人員頭腦中的產品設計知識、設計理念和價值等隱性知識,通過企業新產品和技術專利等表現出來,為企業創造物質財富。一些高科技公司,如美國的高通公司,其企業知識就表現在所申請和出售的各種專利上。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專利等物化知識是企業智慧的結晶,與嵌入在企業其他元素中的知識相比,嵌入產品和技術的知識易於獲取與便於傳播,在企業間更容易轉移。
3.嵌入任務中的知識
內容
1.社會網路與知識轉移 企業間的社會網路是由員工間的社會聯繫或社會關係構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 。按照社會網路理論,企業的經濟生活是嵌入在由其構成的社會結構之中,並受到來自社會結構的文化、價值因素影響。伴隨著企業間進行的經濟活動,企業的員工間存在大量的社會交往,這些員工間的社會聯繫構成企業間的社會網路。企業員工在自己的企業中承擔不同的角色,然而在社會網路中,他們可能隸屬於同一個體育協會、或具有親屬關係、鄰居或者是同學,他們之問所存在的社會交往是嵌入在員工身上知識轉移的主要途徑。嵌入員工的知識主要體現為個人的經驗、技能、訣竅和靈感等,這些知識大多屬於個人的隱性知識,知識轉移需要通過一些非正式的員工間的聯繫和互動來實現,如通過企業間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經常性的互動。
個人知識的隱含性使得記錄符號系統、信息網路和自動機器無法獨立地承擔轉移中介和轉移媒介角色,轉移主體只能藉助於社會網路中關係渠道和社會資本進行“乾中學”或“師徒相傳”。許多個人隱性知識,不易從正式渠道獲得,但員工間通過社會網路直接交流,藉助於語言、體態、情感、示範等隱性表達方式的綜合作用,容易使對方領悟出隱性知識的本質,從而達到共享這些個人知識的目的。社會網路成員間的交流往往以溝通感情、娛樂、休閒為主要目的,他們常常在一起吃飯、娛樂、聊天,卻無意中傳播了隱含的經驗類知識。Elfring在研究企業間知識轉移時發現,企業員工的社會網路對於其獲取知識有重要影響,強聯結非常有利於獲取隱性知識,而弱聯結更有利於獲取顯性知識。企業家、高級管理人員、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技術開發人員等在內的各類人員之間都存在於企業間的社會網路中,為嵌入於個人的技術、管理知識和信息在企業間流動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徑。
2.制度網路與知識轉移
企業間的制度網路是企業與其他企業業務往來中所形成的正式網路。企業為了在競爭中生存,需要與其他的企業進行產品交易、大量的數據和信息交換、培訓學習等各種形式的互動,這些互動構成了企業之間制度網路的主要內容。與社會網路相比較,制度網路最大特徵是正式性,具有企業間的相關機制和合作協定作為保證。企業嵌入在工具上的知識,一方面表現為企業的各種檔案和電子文檔等,這些知識是顯性的、可編碼的,制度網路中企業間存在的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視頻會議等交換,有效地促進了企業這類知識的轉移;另一方面表現為企業的產品和專利技術上,這類知識可以通過制度網路中企業間產品的交換、專利的交易等方式,將知識載體的所有權發生轉移,再通過對產品的解碼、專利的套用,以及用戶“用中學”,使得這類知識在企業間得到有效轉移。在制度網路中,企業間存在大量的互動,如短期培訓、專家指導、面談,以及技術和管理人員等到合作方學習、請供方技術人員培訓、現場表演等,這些企業間的互動,將嵌入在任務中的管理訣竅等知識轉變成簡單的規則、指令和程式,有效促進了嵌入在企業的路徑和具體實踐中的知識轉移。
模型
首先,企業間社會網路由於其良好的知識傳播功能,越來越受到國外企業界與學術界的重視,相比之下,我國企業界對已經存在的社會網路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員工間的非正式交往有利於企業創造和傳播知識。因此,企業要鼓勵員工參加一些非正式社會交往活動,積極培育更多的非正式團體和社會網路,使其成為促進企業間知識轉移的重要手段。 其次,通過制度網路,企業問的正式互動能有效地轉移企業嵌入在任務中知識,而這類知識通常是以管理訣竅、工作慣例、企業協調技能等方式存住,無論管理者是否意識到,這些類型的知識對於維持和提高企業競爭地位至關重要。此類知識轉移與嵌入於員工中的知識有很大不同,更多的需要企業間正式的互動出發,增加企業間的培訓、參觀學習等,這樣才能使得嵌入在工具和任務中的知識有效轉移。
加爾布雷思(Galbraith0在研究企業間技術轉移時發現,有效的技術轉移往往需要企業間人員的流動或深層次溝通 ,也就是說,企業間的社會網路與制度網路在知識轉移時存在著互動。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對這兩個網路中的互動並未作進一步的分析,以後的研究可以在此框架下繼續深入分析。本文通過構建企業間知識轉移的雙網路模型,為今後從網路視角分析哪些因素影響企業間的知識轉移提供了基礎.如從社會網路的結構維度(中心性或穩定性等)或關係維度(行為規範、人際問信任)等,來分析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企業間的知識轉移。
知識轉移雙網路模型的意義
首先,企業間社會網路由於其良好的知識傳播功能,越來越受到國外企業界與學術界的重視,相比之下,我國企業界對已經存在的社會網路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認識到,員工間的非正式交往有利於企業創造和傳播知識。因此,企業要鼓勵員工參加一些非正式社會交往活動,積極培育更多的非正式團體和社會網路,使其成為促進企業間知識轉移的重要手段。 其次,通過制度網路,企業問的正式互動能有效地轉移企業嵌入在任務中知識,而這類知識通常是以管理訣竅、工作慣例、企業協調技能等方式存住,無論管理者是否意識到,這些類型的知識對於維持和提高企業競爭地位至關重要。此類知識轉移與嵌入於員工中的知識有很大不同,更多的需要企業間正式的互動出發,增加企業間的培訓、參觀學習等,這樣才能使得嵌入在工具和任務中的知識有效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