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道德力

企業道德力

企業道德力是指企業在其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中所倡導和形成並且必須遵守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對企業管理、企業運行所施加的作用力。

因此,企業道德力,歸根到底表現為人的力量.只不過這種人的力量的源泉和根源是特殊的文化--企業道德,尤其是企業道德的價值體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道德力表現為企業遵循與市場經濟理性相適應的道德法則,一貫尊重和盡力滿足利益相關人利益,與利益相關人和諧交往,萸同發展而產生的對內道德凝聚力和對外道德影響力,這種道德凝聚力和影響力外顯為企業日常行為中由此形成的向心力、協調力、吸引力、其振力,形成心理認I司及組織結構上的內協外爭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道德力
  • 類型:經濟術語
理論依據,價值,缺失,

理論依據

企業道德力存在的理論依據即企業的道德性問題。新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經濟學派關於企業理論的探討佐證了企業的道德性.管理學發展的軌跡表明了企業的道德性。一是企業是由不同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利益集合體;二是企業是具有經濟責任和道德責任的責任實體;三是企業是既有經濟目標又有道德目標的目標實體。

價值

企業道德力的價值在於企業道德力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企業道德力的價值分為內部價值和外部價值。
(1)企業道德力的內部價值在於企業道德力能產生巨大的內部潛能。首先,企業道德力有利於贏得員工的忠誠。要吸引並留住人才,僅有物質條件是不夠的,還要有對人的尊重、理解、信任、關心、培育以及良好的道德形象。其次,有利於企業擁有高素質的員工。第三,有利於企業建立良好的員工關係。一個講究倫理道德的企業能提供一種和睦、融洽、向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員工之間的關係融洽。最後,企業道德力有利於激發出員工的工作熱情。這種激勵熱情來自三個方面:超越自身利益的企業使命和目的,企業的倫理領導,對員工的尊重和信任。
(2)企業道德力的外部價值即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雙贏。史蒂芬·R·柯維認為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關係中,雙贏是惟一可行的方案。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雙贏,就是通過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來謀求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公眾顧客投資者、供應者是企業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合乎倫理對待他們會使企業贏得公眾支持、顧客忠誠、投資者青睞和供應商信任,而這些無一不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

缺失

企業道德力的缺失,使企業經營的道德危機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峻的程度,企業道德失范突出表現為: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不正當競爭、污染環境、侵犯員工權利、行賄受賄等。具體而言,企業道德力缺失導致的企業道德行為失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與顧客的關係:欺騙性的廣告宣傳,在行銷和推廣上誇大其詞,以高技術、高科技含量等為包裝瘋狂地進行概念炒作來愚弄和欺騙消費者,生產不安全或有損健康或無損健康但亦不能增進健康的產品。有些企業經營者明知該產品含有危害人體健康的成份,但為了減少改進費用,故意向消費者隱瞞真相,而大力宣揚其他對消費者有利的方面,或信口開河,擅自誇大產品的功效。這種情況尤以保健品化妝品飲料食品、家庭耐用消費品等行業為多,而且企業管理者在做出這種決策時總是十分坦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決策是打著“為了本企業的發展”的名義,而不是為了獲得個人的好處。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將評價自己行為善惡的標準由國家和人民利益換成了本企業的利益,這實質上是遵循一種“算計過的惡意行為”模式。
2.企業與競爭者的關係:製造假冒他人商標包裝、字號的商品和偽劣產品,侵犯他人商業秘密、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經濟信用關係失常,對市場遊戲規則十分的漠然,對待競爭對手冷酷無情,兵行詭異,乃至挖牆腳,“射暗箭”。特別是不講信譽、彼此拖欠和賴賬,帶來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和信用危機頻繁出現的嚴重後果。
3.企業與員工的關係:有些企業盲目追求利潤,不顧員工的生存和工作環境,侵犯本企業職工的健康權利:有些企業在招聘、提升和報酬上採取性別、種族歧視,侵犯隱私;有些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的企業,通過不斷招聘人才、解僱人才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在試用期間給予很低的工資試用期結束時便找理由將其辭掉;有些企業對員工的工作評價不公正、不誠實、不及時,剋扣薪水,專橫地或不公正地對待員工的投訴等。這樣的企業內部往往不和協,拉幫結派、裙帶關係嚴重,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管理者之間離心離德,缺乏凝聚力。
4.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的經濟發展,對於嚴重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採取慫恿、庇護的做法,使這些行為愈演愈烈,一批造假村、造假鎮、甚至造假縣的出現,對社會道德的破壞力極大。在清理三角債過程中,外地欠本地的,政府助其竭力追討,甚至濫用警力劫持債務人;對本地欠外地的,則為當事人出謀劃策,通風報信,能躲則躲,能賴則賴。這樣做使各地互相仿效,結果造成互相拖欠、三角債嚴重。企業與政府之間還存在諸如財務欺詐、制假販假、偷稅漏稅、官商結合、權力腐敗商業賄賂等現象。
5.企業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企業為追求高利潤,對排除廢氣、廢水、廢渣等造成的污染不實施治理而是繼續偷偷地排放,社會對已經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也缺乏有效追究機制。特別是一些鄉鎮企業,一些化工、印染、造紙、電鍍等工廠規模小,又無實力對廢水進行必要的處理,從而肆意排放,嚴重污染環境。許多企業甚至認為治理污染會立即增大成本而態度消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