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年

任鴻年

一位辛亥志士,最終為反對袁世凱而捐軀,事跡可歌可泣。他叫任鴻年,任鴻雋的胞弟。1913年春,任鴻年赴天津會晤革命黨人,分析形勢。後到杭州與雷鐵崖相敘。吳玉章此時奔走京滬間,聯絡黨人,策動反袁。聞訊後,也至杭州。一起縱論局勢,尤其是革命黨人對袁氏當國看法不一,分歧很深。悲憤的任鴻年,痛感時局險惡,決心以死喚醒國民,更希望革命黨人消除分歧,一致反袁。 6月30日,留下絕命書,在杭州煙霞洞投井殉國,極為壯烈,年僅二十四歲。在絕命書中,任鴻年指斥袁世凱“其心侈於秦政,而才不過石敬瑭”、“無賴行徑,自固祿位”,“用財如泥沙,而不顧民膏之馨;抵押盡地利,而不顧國本之傾”,發展到“政府專為盜賊,睚眥殺人”。呼籲革命同志不再紛爭,“無避艱危,發起革命”。絕命書最後有言:“嗚呼,天之生我,逢此不辰。上不足方屈子沉江,下不足比魯連蹈海,余死時年二十四,少於前者,躬遇禍亂之將更長久,此則天地之不仁也。 ”遺體第二天即被發現,由吳玉章等料理後事,安葬在白雲庵內。雷鐵崖撰碑文,章太炎書碑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鴻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墊江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13年6月30日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 代表作品:《百一齋詩文集》《鶺鴒風雨集》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緬懷先賢,

人物生平

任鴻年,字季彭,別字百一,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出生於四川墊江。家學深厚,自小隨父習古文詩詞,繼入學堂,攻讀英文科學,後執教成都。 1908年初,任鴻雋赴日本留學不久,任鴻年亦前往求學,同時立即加入中國同盟會,籌謀四川革命。1911年4月,革命黨人策動廣州黃花崗起義,生活本不寬裕的任鴻年典當衣服集資捐助。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任鴻年隨兄一同回國參加革命。在該年5月,清政府借鐵路國有名義,將已由民間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又將築路權出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財團。這賣國行為,引起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民眾的強烈不滿,各地抗議聲起,罷市罷課,四川甚至組成保路同志軍武裝對抗。剛回國的任鴻年參與以陳英士為首的同盟會中部總會發動起義,光復上海外,還與革命黨人,以“協助軍政府驅除韃虜,建立共和民國,平均人權”為宗旨,12月8日在上海發動旅滬川人,組織蜀軍(又稱“蜀漢軍”),任秘書,聲援四川保路鬥爭。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該軍歸臨時政府直屬領導。任鴻年同時還被孫中山委為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評議部部長。3月,任鴻年隨蜀軍赴四川,對促成四川獨立起到極大作用。後又主持重慶的革命報刊《新中華報》。
革命並不順利,袁世凱篡權復辟,鎮壓革命黨人,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先後遇害,形勢嚴峻,任鴻年心憂如焚。他在日本時,與川籍中國同盟會會員吳玉章(解放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雷鐵崖(昭性)感情甚篤。當年雷鐵崖為避清政府通緝,曾在杭州西湖白雲庵為僧。南京政府成立時,吳玉章雷鐵崖亦同被孫中山委為總統府秘書。袁世凱篡權後,雷鐵崖看清其本質,又從北京潛回白雲庵。 1913年春,任鴻年赴天津會晤革命黨人,分析形勢。後到杭州與雷鐵崖相敘。吳玉章此時奔走京滬間,聯絡黨人,策動反袁。聞訊後,也至杭州。一起縱論局勢,尤其是革命黨人對袁氏當國看法不一,分歧很深。悲憤的任鴻年,痛感時局險惡,決心以死來喚醒國民,更希望革命黨人消除分歧,一致反袁。6月30日,留下絕命書,在杭州煙霞洞投井殉國,極為壯烈。年僅二十四歲。在絕命書中,任鴻年指斥袁世凱“其心侈於秦政,而才不過石敬瑭”、“無賴行徑,自固祿位”,“用財如泥沙,而不顧民膏之馨;抵押盡地利,而不顧國本之傾”,發展到“政府專為盜賊,睚眥殺人”。呼籲革命同志不再紛爭,“無避艱危,發起革命”。絕命書最後有言:“嗚呼,天之生我,逢此不辰。上不足方屈子沉江,下不足比魯連蹈海,余死時年二十四,少於前者,躬遇禍亂之將更長久,此則天地之不仁也。 ”遺體第二天即被發現,由吳玉章等料理後事,葬白雲庵內。雷鐵崖撰碑文,章太炎書碑碣。任鴻年投井後,多種報刊為報導及時而出版“號外”表示悼念。 7月3日,吳玉章寫信給已在美國留學的任鴻雋,詳述任鴻年去世經過,說“現在時局,早有心人無不憤恨,願拼一死,與此當道之豺狼一決雌雄”。 7月10日,經吳玉章等之手的《任鴻年絕命書》見諸報端。 12日,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爆發。是日,李烈鈞率軍占領江西九江湖口炮台,宣布江西獨立。孫中山知悉後,促令南京、上海等地急起回響。 15日黃興從上海趕赴南京,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宣布南京獨立;17日柏文蔚任安徽討袁軍總司令,宣布安徽獨立;16日陳英士被推為駐滬討袁軍總司令,18日與廣東分別宣布上海、廣東獨立。在全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袁武裝革命。此時,吳玉章趕往南京,參加南京獨立。旋又赴上海,籌措天津與上海的密電辦法,深得陳英士的讚賞,此事與任鴻年3月赴天津打基礎有關。任鴻年效仿屈原魯連而死,對“二次革命”的發生起到鼓動作用是無疑的。
任鴻年在弟兄中排行第四。大哥任鴻熙(伯光)、二哥任鴻澤(仲俠)、三哥任鴻雋(叔永)。任鴻熙、任鴻澤在兩個弟弟的影響下,也積極為革命黨人做了大量的實際工作。可以說,任家四兄弟為辛亥革命都做出了值得一書的貢獻。 1914年3月,為紀念任鴻年去世一周年,任鴻雋將這位亡弟的書信、詩詞加以整理,輯成《百一齋詩文集》、《鶺鴒風雨集》,附有幾位兄長及胡適楊杏佛等人的多首悼詩。

人物軼事

任鴻年(1889—1913),字季彭,別字百一。他是任氏四兄弟(任氏四傑)中的老么。清光緒三十年(1904),任鴻年和三哥任鴻雋一起從墊江到重慶,入重慶府中學堂讀書。
光緒三十二年(1906),他在成都府中學堂教書,並資助其三哥任鴻雋東渡日本深造。期間,革命黨人卞小吾在清政府獄中遭折磨而被害,他氣憤不已,猛烈抨擊清政府的殘酷迫害。成都府衙欲抓捕他,他便亡命天涯,輾轉到了上海,在川人幫助下,於1908年初赴日本,並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革命黨人準備在廣州發動黃花崗之役,他知悉後立刻變賣自己一切可變現鈔的物品書籍來籌集軍費。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和三哥任鴻雋一起歸國,在滬川人商議成立蜀軍時,他任蜀軍秘書,馬上奔赴武昌前線和北洋軍隊作戰。當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任鴻年也被聘任總統府秘書,由於他個性豪爽壯烈,被孫中山和同仁們親切稱呼之“巴縣任”。受孫中山之託,任鴻年撰寫《建國方略》。1912年3月,任鴻年隨蜀軍回四川,仍任秘書,並任中國國民黨重慶評議部部長。4月,南京臨時政府解散,他擔任重慶《新中華報》主筆,繼續鼓吹共和。特別是對袁世凱篡權,使他對時局產生困惑,因其三哥任鴻雋出國留學尋求救國之路,也使他決心再次出國求學的夢想。民國二年(1913)初,天津同盟會機關報《民意報》邀他主筆時政。3月,他路經上海北上時,恰逢袁世凱派刺客暗殺宋教仁,憂憤不已。到了天津,他馬上和在津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會晤,分析形勢。當得知在日本結識的好友、中國同盟會會員雷鐵崖潛在杭州白雲庵,那裡已是南方革命黨人的一個重要據點,於是他趕到杭州,與雷鐵崖相敘;而中國同盟會會員吳玉章往返京滬,秘密聯絡革命同志,聞訊後也到杭州,三人縱論形勢,痛感革命低潮。因此,任鴻年曾兩次欲以死抗爭,喚醒國人奮起反袁,但因《建國方略》尚未完稿,於是他也在西湖邊深山處覓屋,著書益勤,苦長言不足。
當《建國方略》中“最近之四川”一章寫就,他終於完成了孫中山的革命囑託,平靜地走到(杭州)煙霞洞翁家山頂的老龍井(葛洪井),將眼鏡、手杖、絕命書等放在井旁,從容投井,那是1913年6月30日凌晨。遺體第二天被發現,其二哥任鴻澤從重慶趕至杭州,與韓礪生、雷鐵崖等會同,著手料理後事,7月22日,葬於白雲庵渠旁,雷鐵崖撰碑文,章太炎書碑碣。任鴻年以死抗爭反袁世凱保衛共和的鬥爭起了作用,其二哥任鴻澤出資將任鴻年的遺稿《百一齋詩文集》、《鶺鴒風雨集》整理印刷。

緬懷先賢

胡適任鴻雋是早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校友,他們共同創辦了中國第一本科技救國的雜誌—《科學》,堪稱危難興邦,心繫家國,情同手足。任鴻雋與其弟任鴻年及其好友吳玉章先生,都是辛亥革命時孫中山臨時總統府的秘書官。在那風雨如晦、如火如荼的年代,亦是同志加兄弟矣。
公元1914年7月7日,胡適任鴻雋(字叔永)之弟投井身亡、報國捐軀,寫下了一生少有的排律長詩—
吊叔永季弟任鴻年
叔永至性人,能作至性語。
脊令風雨聲,使我心愁苦。
我不識季賢,焉能和君詩。
頗有傷心語,試為君陳之。
叔世多哀英,危國少生望。
此為恆人言,非吾輩所尚。
奈何賢哲人,平昔志高抗。
一朝受挫折,神氣遽沮喪?
下士自放棄,朱樓醉春釀。
上士羞獨醒,一死謝諸妄。
三閭逮季賢,苦志都可諒。
其愚亦莫及,感此意慘愴……
“三閭逮季賢,苦志都可諒”。胡適將國之奇士任鴻年與屈原並列,寄予了哀思與崇敬。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他的輓歌,乃至於章太炎先生為逝者撰寫的碑碣,或許能喚起我們對辭世已屆百周年的任鴻年先賢的追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