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學院的前身是1932年成立的高級農藝科,期間學院機構多有變更,2009年底,以學院的植物保護系和農學係為基礎,經過調整最佳化組成新的農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於2005年。
2017年7月,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學院與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合併成立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
學院特色
人才培養
開門開放辦學,注重協同育人。學院與紐西蘭梅西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深圳華大基因套用研究院、廣東凱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外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建立了較為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拓寬師生視野。
科研促進教學,注重創新育人。學院注重特色學科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擁有省特色重點學科(植物保護)和校重點學科(作物學),農業農村部華南果蔬病蟲害綠色防控重點實驗室,以及廣東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廣東省花生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廣東省農業農村大數據共性關鍵技術體系等首席專家創新團隊3支;實行教學、科研並軌同行,師生學術氛圍濃郁,在嶺南特色農作物的生物育種、綠色高效栽培、綠色生物防控、生命科學、農業大數據等研究領域學術成果豐碩;通過教師課堂授課、學生參與科研、大學生創新基金,以及科研課題納入畢業論文選題等形式,將科技最新進展、最新成果和學科前沿知識同步傳授給學生,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產教融合教學,注重產業育人。學院實行“3+1”培養模式。學生在大學前三年完成通識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第四年主要是教學實踐、實習,通過產教融合,著重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業創富能力;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實行雙導師制,每名學生由校內、校外各1名導師進行指導,校外導師由學術水平較高或實踐經驗較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生根據前三年的學業綜合成績和個人興趣志願,分別選擇進入套用型(面向產業行業)、創新型(面向研發單位、考研升學和出國深造)或創業型(自主創業、家族企業)模組學習。
多彩校園
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激勵學生頑強拼搏、積極向上和團結協作精神,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活動,取得可喜成績。如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全國一等獎和廣東省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植物保護專業能力大賽二等獎、廣東省植物病理學專業技能大賽一等獎、“創青春·挑戰杯”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就業深造
學院畢業生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泛珠三角地區就業。學院重視加強與行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現有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深圳環境監測中心站等40多家大型現代農業企業、科研院所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就業實習基地。畢業生專業理論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團隊精神好,受到用人單位好評,2021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97.98%。許多畢業生成功創業,如農學專業優秀畢業生張雪蓮返鄉創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榮獲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稱號。近五年來學院有25%以上畢業生成功考研深造,深造院校包括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醫科大學、深圳大學等。
學術研究
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1項、省部級科技項目100餘項,到位總經費8300餘萬元;選育出國家審定(登記)的農作物新品種10個、省級審定的農作物新品種21個,獲得國家授權專利和軟體著作權50餘件,發表SCI、EI收錄論文100餘篇,其中2019年和2020年分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發表論文各1篇。研發並推廣了綠色高效先進適用技術18套,農作物育種科技成果100% 轉化為生產力,其中花生新良種“仲愷花1號”於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最受歡迎的農業主導品種、“仲愷紅陽”獼猴桃及其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於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最受歡迎的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花生‘三減’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光合高脂膜在花生減藥增產上的套用”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科研成果
學院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榮獲省級教學教育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校級教學教育成果獎10餘項;省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9項,省級農業技術推廣獎、市級科學技術獎等10餘項。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農學(含生物育種科學創新班)、種子科學與工程(含生物育種科學創新班、仲華基因科技產業創新班)、植物保護、生物技術(含生物育種科學創新班、仲華基因科技產業創新班)、生物科學(含生物科學類中新國際班)、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植物保護
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
專業碩士授權點:農藝與種業(作物、種業、園藝)、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植物保護)等。
國家級一流專業:植物保護
省級一流專業:植物保護、生物技術
省重點特色學科:植物保護
省級特色專業:植物保護、生物技術
學校重點學科:作物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6月份,學院現有教職工87人,其中專任教師6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6人;教授26人(含行政教學雙肩挑8人)、副教授39人,博士61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對象4人、校級培養對象8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省級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2人、學校教學名師3人,仲愷傑出學者1人,仲愷青年學者3人。擁有特聘院士3名、特聘教授20多名,仲華基因科技產業學院特聘教師10餘名;全國人大代表1名。擁有省教學團隊4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3支,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專家服務團隊4支;擁有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3名、崗位專家8名、示範基地站長1名。擁有國家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花生專家指導組成員1名、國家南藥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1名、全國性學術組織理事9名,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與評定委員會委員2名。
文化傳統
學院理念
學院理念“農行天下·生生不息”
“農行天下·生生不息”意指農業與生物學院師生“以農業與生物技術服務天下”為己任,為了“龍行天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鬥不息,努力不止,不斷產生新成果!同時,農業與生物學院由農學類專業和生物類專業構成,“農行天下”蘊含農學類專業,“生生不息”蘊含生物類專業。
“農行天下”意指農業與生物學院師生學好農業與生物相關理論和技術,用農業與生物知識和技術行走天下,服務天下,開創事業新天地;“農行天下”隱含“龍行天下”,意指農生院師生用農業與生物的知識和技術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於農業與生物產業走向世界。
“生生不息”本意指萬物包括人類不斷蕃衍生長永不停止。這裡意指農生院為了“農行天下”和“龍行天下”,奮鬥不息,努力不止,不斷產生新的成果!生生:中國道家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周易 繫辭》:“生生之謂易。”意思是“萬物蕃衍不息,生長不已,新事物不斷產生,這就是易。” 不息:沒有終止,不斷地生長、繁殖。指群體變化或新生事物的發生沒有終止。
院徽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周超雄
副院長:喻國輝(主持工作)、徐彪、齊永文
黨委副書記:張金鳳
(以上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