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鼻猴屬(學名:Rhinopithecus):有5種,川金絲猴(模式種)、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緬甸金絲猴。體型中等,51-83厘米不等,尾長與體長等長。毛色以金黃或黑灰色為主。鼻孔與面部幾乎平行,俗稱“朝天鼻”,是對高原缺氧環境的適應,鼻樑骨的退化有利於減少在稀薄空氣中呼吸的阻力。
棲息於2000-3000高海拔地區,植食,有垂直遷徙的習性,群居,有豐富的社群行為,有多種的喊叫聲。它們生活環境隱蔽,不易被人發現,孕期約200多天,5-7年性成熟。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捕殺,數量均稀少,均為瀕危珍稀保護動物。
由於世界上最早發現的仰鼻猴是生活在中國的四川、陝西、甘肅的川金絲猴,這一屬的動物通常被稱為金絲猴,它的英文名字直譯成中文是仰鼻猴。這一屬共有五種動物,都分布在亞洲。
基本介紹
物種簡史
形態特徵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該屬種類
川金絲猴 | 川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 該屬的模式種。為體型中等猴類。頭體長57-76厘米,尾長51-72厘米,體重10-40千克。鼻孔向上仰,顏面部為藍色,無頰囊。頰部及頸側棕紅,肩背具長毛,色澤金黃,尾與體等長或更長。是典型的森林樹棲動物,常年棲息于海拔1500-3300m的森林中。其植被類型和垂直分布帶屬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針葉林以及次生性的針闊葉混交林等四個植被類型。群棲生活,每個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群為活動單位。每個小家族集群又由一強健的成年雄體為首領猴和3-5隻雌猴及3歲以下的幼猴和哺乳的仔猴所組成。金絲猴的食性很雜,但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分布於中國四川、甘肅、陝西和湖北。 |
滇金絲猴 | |
黔金絲猴 | 黔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體型近似川金絲猴而稍小,但尾較之更長。頭體長為64-73厘米,尾長70-97厘米,體重8-15千克。吻鼻部略向下凹。臉部灰白或淺藍,鼻眉脊淺藍。兩肩間有一白色塊斑,肩毛長達16厘米。體背灰褐,有的具黃的色調,從肩部沿上肢外側至手背,由淺灰褐漸變為黑色,下肢色澤的變化與上肢相同。頸下、腋部及上肢內側金黃色,股部灰黃。尾基深灰色,至尾端為黑色或黃白色,胼胝周圍黑色。幼體色淡,通體銀灰,頭頂灰色,四肢內側乳灰。尾深灰至尾端為黃白色。分布於貴州省境內武陵山脈之梵淨山。現在的具體分布地點主要在江口縣的月亮壩、柏枝坪;松桃縣的泡木壩、田家壩、白雲寺、牛鳳包;印江縣的亞盤嶺、淘金河上游和護國寺。 |
越南金絲猴 | 越南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 體形較小,頭體長51-65厘米,尾長66-92厘米,體重8-14千克。胸部腹部為黑色,四肢內側淺黃色。1910年被發現,只到1989年才再次發現。數量很少,約250隻。僅分布於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間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中。研究表明,現存約至少4個種群,總數約250隻。如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越南金絲猴以小群活動,通常由一隻雄性和多至雌性組成,也有多隻雄性的群體,多個小群共同分享一片棲息地。 越南金絲猴以植物為食,食物隨季節而變化。 |
緬甸金絲猴 | 緬甸金絲猴 (學名:Rhinopithecusstrykeri) 體長約55.5厘米,尾長約78厘米。全身的毛幾乎全黑,頭頂有一撮細長向前捲曲的黑毛,耳部和頰部有小撮白毛,面部皮膚呈淡粉色,下巴上有獨特的白色鬍鬚,會陰部為白色且容易分辨;尾巴較長,幾乎是身長的1.4倍。 緬甸金絲猴生活在緬甸克欽州東北部,方圓270平方公里,海拔1700到3200米的山區。 |
種群現狀
歷史上,金絲猴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南、西南、東南和中部地區,以及西北的陝西和甘肅等省。然而,由於棲息環境的改變,導致了許多地區金絲猴種群的滅絕。
據湖北神農架調查有4群,最多的猴群為123隻,估計約有500隻左右。川東巫山有2-3群,數量不足100隻。陝西秦嶺約有53個猴群,每群小的約50隻左右,大的約100隻左右,最多約300隻,估計陝西境內約有5340隻。四川和毗鱗甘肅南部,金絲猴的分布,在岷山約有1300 km2面積,邛崍山約10000km2,大雪山和小涼山約有2000km2有分布,總計約有2500km2內面積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