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金絲猴

越南金絲猴

越南金絲猴(學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頭體長51-65厘米,尾長66-92厘,體重8.3-14千克。這種猴子有一個寬闊平坦的臉,扁平上翹的鼻子,耳朵上有簇絨,眼睛周圍具淡藍色的圓環,粉紅色的嘴唇厚實。背部,四肢和手腳的外側都是黑色,臀部、四肢內側和肘部奶白色;具黑褐色的長尾巴。與仰鼻猴屬的其他種類相比,越南金絲猴的體型更細長,顯示較少程度的性二態性

棲息於喀斯特石灰岩形成的丘陵和山脈及相關的亞熱帶常綠森林,海拔高度200-1200米。以植物為食,食物隨季節而變化。僅分布於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間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中。

基本介紹

物種簡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物種簡史

越南金絲猴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1910年,越南金絲猴首次被發現;之後的數十年中,就再也沒有該物種的訊息,人們只能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才能看到當年採集的模式標本。1989年,它們再次被發現;2002年,英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在越南北部地區開始了對越南金絲猴的保護工作,調查它們的種群數量,以及遏制它們遭受威脅的因素,成效卓著,並陸續發現了新的種群分布。2008年4月,越南村民報告在中越邊境看到了這種猴,FFI派出隊伍前往進行探尋。當時,考察組一共發現了15-20隻越南金絲猴,其中包括3隻幼仔。截止2008年,越南金絲猴的存數量已經很少了,大約為250隻。

形態特徵

越南金絲猴是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雄性較大。頭體長51-65厘米,尾長66-92厘;雄性體重13.8-14千克,雌性體重8.3-8.5千克。這是一種不尋常和獨特的猴子,有一個寬闊平坦的臉,扁平上翹的鼻子,耳朵上有簇絨,眼睛周圍具淡藍色的圓環,粉紅色的嘴唇厚實,整個頭部呈現出幾乎滑稽的外觀。背部,四肢和手腳的外側都是黑色,肩部之間的毛皮可能會變得更棕色;而臀部、四肢內側和肘部都是奶白色;額頭和臉頰也是奶油色;嘴唇附近帶有藍黑色的色彩,還有一塊橙色的喉斑,在成年雄性中最為突出。具黑褐色的長尾巴,頭部毛髮發白,頭頂上有白色的簇絨。
幼猴皮毛灰色,而不是成猴的黑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暗,喉部缺少橙色的斑塊,長尾巴也不具毛。與仰鼻猴屬的其他種類相比,越南金絲猴的體型更細長,顯示較少程度的性二態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喀斯特石灰岩形成的丘陵和山脈及相關的亞熱帶常綠森林,海拔高度200-1200米。該物種主要限於原始森林。隨著季節的變化,它們不向水平方向遷移,只在棲息的生境中作垂直移動。

生活習性

越南金絲猴分小群體活動,通常由一隻雄性和多隻雌性組成,也有多隻雄性的群體,多個小群體共同分享一片棲息地。白天活躍,通過四肢爬行,爬坡和跳躍,甚至懸掛在樹枝上。雖然有些活動也發生在地面上,但通常穿過森林冠層,在樹上活動的時間多。
以植物為食,食物隨季節而變化。由一系列的葉子、水果、花卉和種子組成。

分布範圍

歷史上,越南金絲猴大量生存在紅河東部。截止2008年,它們僅分布於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間的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中。
越南金絲猴分布圖越南金絲猴分布圖

繁殖方式

越南金絲猴和同屬的其他金絲猴一樣,雌性成熟期雌性早於雄性,雌猴約4-5歲,雄猴遲到7歲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9-11三個月為交配盛期,孕期約為7個月左右,多於3-4月產仔,每胎產一仔。
在家庭單元內,作為“家長”的成年雄猴只有一隻,所以,眾多的雌猴要想和雄猴交配,需要“競爭上崗”。有時候,邀配競爭更為激烈,會出現兩三隻雌猴同時趴伏在地面上邀配的場面。落選的雌猴也不會氣餒,幾天后會繼續邀配。“家長”擁有很多的選擇權,會選擇自己最心儀的雌猴繁衍後代,也可能一直都不理睬某隻多情的雌猴。在邀配過程中,雌猴們總是“變著花樣”去吸引作為“家長”的成年雄猴,它們常常變換邀配的姿勢和地點,如從地面跑到樹上,企圖引起作為“家長”的成年雄猴的注意,從而得到交配機會。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於越南北部,非常罕見。由於生態環境被破壞,森林退化和分化,人類的種植、開發、道路建設、合法和非法採伐、黃金開採和非木材林產品的商業收集所造成的廣泛的森林砍伐是該物種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越南人口增長很快,對於原始森林的破壞十分嚴重,極大的擠壓了越南金絲猴的生活空間,至1986年,越南金絲猴原有的棲息地已經喪失殆盡。大規模砍伐森林和集約狩獵大大減少了越南金絲猴的種群,這個物種被隔離在5個地點。此外,過度捕獵用於皮毛和東方藥物也使它們處於更危急的地位。
雖然1985年越南的國家保護策略開始實施,但執行情況一直不好。保護措施是規劃保護區和禁止捕獵,但這個物種面臨的情況依舊很不樂觀,Na Hang保護區即使建立,越南金絲猴滅絕的機率依舊很高。
1993年越南Na Hang自然保護區的Tat Ke部門的研究估計密度低於8隻/平方公里;後來在2004-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密度低得多。由於在尚未記錄的其他地區可能會出現這種物種,所以全球數量實際上可能會有更高的水平,估計約有250隻(2006年)。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
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