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

《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是清代蘇曼殊所作的一組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
  • 作者:蘇曼殊
  • 創作年代:光緒年間
  • 文學體裁:詩
創作背景,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作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系詩人現存最早的作品。作者時年二十歲,離日本歸國,是詩系留別湯國頓之作。湯國頓,即湯睿。國頓,一作覺鈍、覺頓,號荷庵,廣東番禺人,是詩人居留日本時的好友。辛亥革命時任中國銀行總裁。1916年被軍閥龍濟光刺殺。

作品原文

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二首)
蹈海魯連不帝秦①,
茫茫煙水著浮身②。
國民孤憤英雄淚③,
灑上鮫綃贈故人④。
①“蹈海”句:典出《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戰國時齊人,常週遊各國。一次他到趙國遊歷,正碰上秦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魏國使者新垣衍勸趙王尊秦為帝,魯仲連堅決反對,並表示,如秦國“肆然而為帝,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這裡是借來表達他不願為清王朝之民。
②“茫茫”句:承上句,謂寄身於日本。著(zhuó濁),同“著”,安置,寄託。
③孤憤:本系《韓非子》篇名,此指孤寂的悲憤。
④鮫綃(xiāo消):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述異志》卷上:“南海出鮫綃紗,泉室(鮫人)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此指繪有畫的生絹。故人:老朋友,此指湯國頓。
海天龍戰血玄黃①,
披髮長歌覽大荒②。
易水蕭蕭人去也③,
①“海天”句:《周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詩用此典,借喻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所造成的悲慘局面。龍戰,群雄並峙,互相爭奪,此喻列強侵略中國。
②“披髮”句:蘇軾《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披髮下大荒。”曼殊由此變化而來,用以抒發詩人無邊的哀愁。大荒,廣野,極言其曠遠。
③“易水”句:荊軻至易水上曾有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裡詩人以荊軻自喻,藉以表示他歸國反清的決心。

作者簡介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
1903年蘇曼殊留學日本,曾在東京早稻田大學預科,成城學校等處就讀,並利用假期到泰國、斯里蘭卡等國遊歷,在日本期間,參加過中國留學生的愛國組織革命團體青年會和拒俄義勇隊,傾向於民主革命。學成後回國,任上海《國民日報》的翻譯,不久即於惠州出家為僧。1907年赴日組織亞洲和親會,公然反抗帝國主義,後與魯迅等人合辦雜誌《新生》,但未成功,此後遠赴爪哇。辛亥革命後歸國,對現實悲觀失望。
1918年5月2日,蘇曼殊在上海病逝,年僅34歲。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