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聞為本:新時期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新聞為本:新時期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研究
- 作者:胡曉娟
-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頁數:256 頁
- 定價:89.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2708607
《以新聞為本:新時期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娟。
《以新聞為本:新時期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娟。內容簡介本書將社會學中職業認同概念與新聞從業者相結合,跳出對於新聞生產過程常用的國家與市場的二元分析框架,聚焦於特定...
《中國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研究(1815-1927)》是2011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亞平。內容簡介 人是歷史活動的主體,一切歷史研究的旨歸都在於人。然而,在新聞史研究領域,人的研究卻始終是個薄弱環節。《中國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
《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危機研究》是2019年9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漢青、王軍、苗勃。內容簡介 《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危機研究/人民日報學術文庫》採用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當今信息技術環境下新聞從業者職業...
《以新聞為業:當代中國調查記者的職業意識研究》是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白紅義。內容簡介 過去30多年,中國新聞業發生的變化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學術話題。以往對中國新聞改革的研究偏向於從組織與結構的角度來描述...
白紅義博士的《以新聞為業--當代中國調查記者的職業意識研究》這部專著,就其最後目標而言,也是探討中國新聞業之變遷。但是,以往有關中國新聞改革的研究,大多偏向於從組織與結構的角度來描述1978年後中國新聞業的發展,過於強調外部社會...
《中國記者職業身份認同的建構與消解》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甘麗華 內容簡介 作者甘麗華從“記者職業身份認同是社會建構的產物”的理論假設出發,將巨觀的新聞改革發展歷程與微觀的個體職業實踐勾連起來。《中國記者職業身份...
《中國新聞從業者職業心態史1912-1949》是202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稿針對新聞史人物研究中“沒有人”、感受不到人的內在心理與精神世界之脈動的缺憾,在之前以“職業認同”為視角對我國近代新聞從業者職業心靈進行研究基礎...
數位化傳播環境對記者工作習慣與公關媒體關係的影響——2016中國記者職業生存狀態與工作習慣調查報告 在堅守中焦慮: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從業者的職業認同研究——一項來自廣東的調查 2015年電視新聞節目回顧 2015年青年網民媒介素養調查報告 第...
新聞倫理問題與對新聞倫理的研究是人類新聞傳播領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出現了一系列倫理問題,人們進行探討的結果。涵蓋的範圍包括但不局限於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或者職業倫理。基本概念 新聞倫理問題與對新聞倫理的研究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有...
並提出職業新聞人科學思維方式的關鍵點——複雜性思維。複雜性思維有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和話語體系,可以從系統思維、非線性思維、動態思維、開放思維四個維度來解析。《新媒介環境下職業新聞人思維方式轉型研究:基於複雜性科學的視野》採用...
所以新聞工作對其從業者,除了行業和知識的要求外,還要針對新聞工作者的特殊使命對其追求正直品質的情況有所要求。為此目的,美國報紙編輯協會制定本原則聲明,作為職業表現和工作道德的最高標準。l 第一條 責任。蒐集和傳播新聞與意見的...
它是新聞職業出現之後,新聞從業人員在長期的新聞勞動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由於新聞工作的特殊性,新聞道德除了一般職業道德的共性外,還具有不同於其它職業道德的個性特點。從共性方面說,新聞道德作為職業道德的一種,它同其它職業...
而信息科學是研究信息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基礎是資訊理論。按照新聞界最新的觀點,記者已經被定義為是“專業的信息傳播者”,這就賦予了記者這一職業新的內涵和外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記者,尤其是一些大報、黨報記者獲得新聞線索有...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有一些社會職業衰落或消失了,新聞傳播事業卻方興未艾。新聞傳播學是研究新聞活動、傳播活動及其他各種傳播現象的學科。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新聞學分別在德國和美國的大學作為一門學科講授。傳播學作為一個學科,...
3、新聞職業的弱點:時間所限,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因而難免膚淺,但卻是可以彌補的。新聞從業者的職業修養 1、新聞從業者的範圍和職責:2、新聞從業者的素質特徵:(1)政治上要求高;(2)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3)社會活動能力強...
劉寧潔,女,八零後生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學理論、新聞職業道德研究。生長在長沙,求學於北京,2009年博士畢業後到新聞一線擔任記者、編輯,迄今已深入新加坡、伊拉克、英國、...
6. “非傳統視角下的城市信息安全研究”(復旦大學人文社科跨學科研究項目,2011)7. “兒童信息素養及綠色上網教育策略研究”(摩爾莊園橫向委託項目,2009)8. “網路新聞從業者職業意識調查”(網易新媒體研究項目,2009)9. “二十年...
新聞倫理學是運用倫理學的原理與方法研究新聞職業道德的交叉邊緣學科。研究內容的核心是新聞職業道德現象、本質、發展變化規律及其社會作用。具體來說,涉及新聞職業道德的起源、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新聞職業道德的原則與規範;;新聞職業...
新聞理論研究發生結構性變化——2014年我國新聞理論研究 一、新聞理論建設研究 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 三、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與使命研究 四、新聞倫理研究 五、媒介融合新聞研究 六、新聞專業主義 七、新聞制度、法律、法規研究 八、...
六、研究的創新點 七、利用媒介生態學進行新聞人從業生態研究的構想 第二章 我國新聞人從業生態的歷史變遷 第三章 新聞人從業生態影響因子模型及評價指標 第四章 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穩定與保障狀況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 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
職業生涯 很多記者在大學或研究所就讀新聞、傳播等科系,畢業之後立即投入新聞工作,是最典型的一條路。但在德國等地,記者也可能是先完成其他專業學位後,才就讀短期的新聞學校,培養新聞採訪、寫作能力,或是高中畢業後進入媒體實習,由...
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新聞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調整人們相互關係的新聞規範和準則,是社會道德對新聞記者這一職業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簡介 [發布機關] 國務院其他部委 [效力狀態] 有效 [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本準則於1991年1月...
北美和歐洲媒介研究狀況比較,國家、市場和傳播體制,媒介研究與媒介政策、新聞媒介的經營管理、新聞媒介的市場化產業化戰略服務、新聞政策與法規研究,媒介集團化研究,新聞報導效果研究、媒介發展狀況研究,新聞從業人員結構及職業道德狀況研究...
媒體管理模式的科層化和運行機制的商業化,以及傳播新技術的猛烈衝擊,常被國內學界用於解釋新聞亂象。本書採取自下而上的新聞社會學研究視角,聚焦轉型期報社記者的職業角色認同及其影響因素,對這一問題系統考察,了解外部語境作用於新聞...
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新聞從業者心態史、職業化史、新聞觀念史和范長江研究。學習與工作簡歷 1987年9月至1991年6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讀大學本科;1991年6月至1995年9月,在蘭州交通大學宣傳部從事...
主持縱向課題,“新聞媒體人才機制創新研究報告”,2019 主持橫向課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用人機制比較研究”,2018 主持校內課題,“產業轉型期中國傳媒從業人員職業認同研究”,2018 主持縱向課題,“北京市網站違規案例分析研究”,2017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