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媚道(yǐ xíng mèi dào)是一個文化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形媚道
- 拼音:yǐ xíng mèi dào
- 性質:文化術語
- 解釋:山水以其外在形貌與“道”親近、契合
以形媚道(yǐ xíng mèi dào)是一個文化術語。
以形媚道(yǐ xíng mèi dào)是一個文化術語。解釋山水以其外在形貌與“道”親近、契合。南朝畫家宗炳(375—443)在《畫山水序》中發揮孔子“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認為山水不僅向人類競相展示了大自然的造...
《畫山水序》第一次將形神論,從人物畫引入山水畫理論,不僅對宋代山水畫論產生影響,而且使形神論在造型藝術領域具有普遍意義。宗炳是從佛學眼光提出“山水質有而趣靈”、“山水以形媚道”的觀點,且由於“聖人以神法道”,山水既為“道”之表現,亦必是“神”的表現,因而“以形寫形”還要得其“神”。這...
時能夠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並回復到一種身心自然的自由狀態。“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同上)“以形媚道”即通過山水之形而使道顯現,反映了山水藝術對於人審美心胸之涵養的重要作用,也是山水畫作為中國畫的主要類型以及古代文人於生活中擅長以山水自娛的一個重要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宗炳《畫山水序》中鮮明地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神本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的美學觀點。他第一個提出了自然美是一種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客體。“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他第一個探索自然美的本質具有哲理的意義。在他看來,由於自然美具有不一定是孔子所規範的與社會功利相...
經學致用,出神入化。國畫之本質文境開闊,寫實家亦理想家,蕭海春作畫以形媚道,造境似錦,筆思暢酣,畫品顯理學精神,藏露相宜,精沉博涵,坦蕩風度,氣格滿幅。西學為容,中學本質,蕭海春對中國畫之變幻很見深邃的理論,故從容自豪,揚國畫民族自信精神是蕭海春畫風的本質。有此形質,蕭海春國畫名重也。
12. 中國畫創作所追求的是心與物、精神與自然的融合。宗炳說,“山水以形媚道”;姚最有“立萬象於胸中”和“心師造化”的觀點。因此,中國畫所描寫的物象並不是客觀對象本身,而是畫家胸中之物象,亦即胸中之造化。13. 在中國畫家看來,人的思想感情和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是可以溝通的。即所謂的“我見青山多...
在“動靜之維”基礎上,作者通過與西方審美心理學的對比歸納出“審美之魅”,即中國傳統審美心理思想的美學特徵:“以和為美”——強調辯證和諧的文藝觀;“以心為本”——突出審美主體的能動性;“以形媚道”——推崇自然美的特殊地位;“以境為高”——追求形而上的哲理感悟。同時,依據心理學分析使這四大...
宗炳說“山水以形媚道”,郭熙說“水者,天地之血也”、“山得水而活”,水在山水畫中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構成完整的自然風景,而更與山水畫的“道”“遠”“玄”的終極追求相關。本作品舍山而取水,純以各種不同水紋的圓轉、方折、平靜、激湍、迴旋衝撞,表達複雜而深遠的山水精神。藝術家簡介 王牧羽 ,...
更為重要的是,宗炳《畫山水序》中鮮明地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神本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的美學觀點。他第一個提出了自然美是一種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客體。“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他第一個探索自然美的本質具有哲理的意義。在他看來,由於自然美具有不一定是孔子所規範的與社會功利相...
第六章 以形媚道——中國山水畫欣賞 節 山水之“道” 第二節 山水畫之法 第三節 臥遊山水——中國歷代山水畫欣賞.第七章 移情定質——中國花鳥畫欣賞 節 花鳥畫概論 第二節 緣物寄情——歷代花鳥畫名作欣賞 第八章 燦爛輝煌——敦煌壁畫欣賞 節 神奇的敦煌莫高窟 第二節 佛陀世界...
第一章 情動形言 本乎天地之心 ——中國歷代書法的成就與審美精神 一、中國書法藝術的審美觀 二、先秦至漢代:書法藝術從奠基到審美自覺 三、魏晉唐宋:星河燦爛、典範永垂的書法藝術 四、元明清:多元並立、精彩紛呈的書法藝術 第二章 以形媚道 寫通天盡人之懷 ——山水畫的輝煌成就與審美精神 一、山水畫的...
永嘉亂後,名士南渡,優美的自然環境與他們追求超越的心境合而為一,他們對自然的興趣大為增加,“山水以形媚道而令仁者樂”,士人多以描寫山水景物來抒發玄理,出現了如謝靈運這樣的山水詩大家,其詩“尚巧似”描繪自然景物時細緻工巧而逼真,這也正是劉勰所說的“文貴形似”的風氣:“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
所以宗炳又說:“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山水(畫)的美就在於其以“形”蘊涵著“道”,而“聖人”、“賢者”、“仁者”就是以主體之“神”即審美的主觀心理與山水(畫)中的“道”融通合一,就能“樂”,即獲得審美快感。因此,山水繪畫美的本體即在於“道”。一般認為,...
二、“道”和“理”,“以形媚道”和“臥遊”——宗炳《畫山水序》附:《畫山水序》點校、注釋及今譯 三、“情”和“致”,“《易》象同體”和“明神降之”——王微《敘畫》附:《敘畫》點校、注釋及今譯 四、六法論——謝赫《古畫品錄》附:《古畫品錄》點校、注釋 五、“心師造化”——姚最《續畫...
作為 “以形媚道”的藝術,中國山水畫講究寫意,講究氣韻、意境、氣勢,講究天人合一、和諧共處;在中國的山水畫裡,東方文化的體現優為深刻,有崇山峻岭的陽剛之美,也有高山流水的韻律之美,更充實著華夏人的樸實無華、勤勞勇敢、追求和諧的大度之美,儒釋道等中國傳統哲學在山水畫裡都有著最直接的體現。在吳山石...
如關於靈魂與肉體即“神”與“形”的關係的辯論,直接影響當時的繪畫理論;顧愷之提出的“傳神”術語出自佛學;主張“神不滅論”的宗炳(375~443)在《畫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神本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的觀點,企圖對自然美的本質作出哲理的解釋。上層社會士大夫對審美與藝術問題的重視,...
以形媚道”;形與神、形與心、“畫當以神遇”“超妙入神”;“登山臨水”“自辟蹊徑”;“以色貌色,妙化自然”、“中和之美,光色創境”、“心隨筆運,取象不惑”、“融中挪西,另闢蹊徑”。以上5個基本點為內容主體。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水以載道”“玄色至上”第一節“水之妙法”第二節“色之...
宗炳《畫山水序》所說“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王微《敘畫》所說“本乎形者融靈,而變動者心也”,是那一時期士族文人揭示山水自然美的一種表述。書畫藝術的覺醒,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那一時期朝廷上層人物,特別是皇帝,不少都是書畫愛好者,尤愛書法。若從東漢算起,至宋齊梁陳,共四十八帝,就有二十八...
南朝的謝赫在"六法"中把"氣韻生動"置於首位,把"骨法用筆"看作是統一"形"與"神"的主要手段。所以"氣韻"說實際上是"寫神"說的繼續。六朝的宗炳(375~443)提出山水畫家要"含道應物"、"山水以形媚道"的主張,認為畫家應該以"道"去指導"形",並強調"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前者的"形"與"色"是已經帶有...
黃老師講:“道法自然,以形媚道,無形而形。”張老師講:“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而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兩位老師的教誨我會深深去冥想。學到大師的思想和對世界對山水畫的認識。畫道論:技藝之法,如近乎道;則濃、淡、虛、實之沖盈。也就不在乎外界的評頭論足,...
”“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此雖屬佛老思想,卻是第一篇正式論及文道關係的文藝論文。嗣後不久,齊梁之際的劉勰便遠紹荀子、《易傳》之脈,近采漢後諸家之思,提出了系統的原道說,所著《文心雕龍》即以《原道》開篇,並繼之以《徵聖》、《宗經》,作為“文之樞紐”、全書的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