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詔》是唐代李淵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詔
- 作者:李淵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詔》是唐代李淵創作的一篇散文。
《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詔》是唐代李淵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詔擇善任能,救民之要術;推賢進士,奉上之良規。自古哲王,宏風闡教,設官分職,惟才是與。然而岩穴幽居。草萊僻陋...
《令百官各舉所知詔》是唐代李治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令百官各舉所知詔 濟時興國,實佇九功;禦敵安邊,亦資七德。朕端拱宣室,思宏景化,將欲分憂俊乂,共逸岩廊。而比者貢寂英奇,舉非勇傑,豈稱居安慮危之志,處存思亂之心?如不旌賁遠近,則爪牙何寄?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牧守,各舉所...
《令內外臣僚各舉縣令敕》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令內外臣僚各舉縣令敕 戶口安存,在於撫育,移風易俗,莫先令長。知人不易,此選良難,專委吏曹,或未精審。宜令在京五品以上清官,及諸州刺史,及四府上佐,各舉縣令一人,並限敕到十日內,京官封狀進,外官附狀奏。所舉人得官以來,一任...
此外,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諸州總管、刺史,均有薦舉人才的義務,但如“貢舉非其人”,或“應貢舉而不貢舉”,要判處一至三年徒刑。宋代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統治基礎,積極網羅人才,宋代進一步擴大了科舉制度,不僅取錄的名額較唐增多,而且一經錄取便可為官,按名次的高下定官品的等級。宋初,仿唐制每歲一舉,...
此外,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諸州總管、刺史,均有薦舉人才的義務,但如“貢舉非其人”,或“應貢舉而不貢舉”,要判處一至三年徒刑。宋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統治基礎,積極網羅人才,宋代進一步擴大了科舉制度,不僅取錄的名額較唐增多,而且一經錄取便可為官,按名次的高下定官品的等級。宋初,仿唐制每歲一舉,英宗...
本則出自《舊唐書·韋思謙傳》。出處 唐史紀:玄宗悉召新除縣令至殿庭,試理人策,惟韋濟詞理第一,擢為醴泉令,餘二百人不第,且令之官,四十五人放歸學問。又敕京官五品以上外官刺史,各舉縣令一人,視其政善惡,為舉者罰。解釋 唐史上記:玄宗以縣令系親民之官,縣令不好,則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
”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性粗暴,左右百餘人,皆無賴子弟,侵暴百姓;又與羌、胡互市。或告幼良有異志,上遣中書令宇文士及馳驛代之,並按其事。左右懼,謀劫幼良入北虜,又欲殺士及據有河西。復有告其謀者,夏,四月,癸巳,賜幼良死。...
開元六年十一月辛卯,唐玄宗前往東都洛陽,親自拜謁太廟,回御承天門後,有詔書曰:“七廟元皇帝已上三祖枝孫有失官序者,各與一人五品京官。內外官三品已上有廟者,各賜物三十匹,以備修祭服及俎豆。”七年八月癸丑,皇帝有敕令曰:“周公制禮,歷代不刊;子夏為傳,孔門所受。逮及諸家,或變例。與其改作...
又,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刺史、縣令,苟選用得人,則陛下可以端拱無為。今朝廷唯重內官而輕州縣之選,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稱職始補外任,邊遠之處,用人更輕。所以百姓未安,殆由於此。”疏奏,上稱善久之。謂侍臣曰:“刺史,朕當自選;縣令,宜詔京官五品已上各舉一人。”冬,十月,癸丑,詔勛戚亡者...
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這種選拔政府官員的制度,使各個階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為政府效力。楊堅開創建立的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廢除,但當時的美英等國稱奇並借鑑了這種選拔制度作為政府文員的聘用方法。修訂開皇律 北周的法律...
戊戌,敕:“京官五品以上,外官剌史、四府上佐,各舉縣令一人,視其政善惡,為舉者賞罰。”以太僕卿王毛仲為朔方道防禦討擊大使,使與王晙及天兵軍節度大使張說相知討康待賓。六月,己卯,罷中都,復為蒲州。蒲州刺史陸象先政尚寬簡,吏民有罪,多曉諭遣之。州錄事言於象先曰:“明公不施棰撻,何以示威!”...
薦舉賢能詔 採訪孝悌儒術等詔 求訪賢良限來年二月集泰山詔 舉孝廉茂才等詔 舉賢良詔 搜訪才能詔 令京師長官上都督府諸州舉人詔 河南河北江淮採訪才傑詔 採訪武勇詔 搜訪四科舉人詔 罷三十六州造船安撫百姓詔 舉行封禪所司集岳下詔,舉鴻儒碩學之士詔 詔習禮樂詔 五品以上各舉所知詔 京官五品以上及諸州都督刺...
是月,大置員外官,自京諸司及諸州佐凡二千餘人,超授閹官七品已上及員外者千餘人。壬戌,贈後父韋玄貞太師、益州都督。夏四月甲戌,又贈玄貞為酆王,玄貞弟四人並贈郡王。己卯,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懷遠請致仕,許之。辛巳,洛水暴漲,壞天津橋。六月戊寅,特進、朗州刺史、平陽郡王敬暉貶崖州...
(8)選左、右台及內外五品以上官二十人為十道巡察使,委之察吏撫人,薦賢直獄,二年一代,考其功罪而進退之。易州刺史魏人姜師度、禮部員外郎馬懷素、殿中侍御史臨漳源乾曜、監察御史靈昌盧懷慎、衛尉少卿滏陽李傑皆預焉。(8)唐中宗下詔選拔左、右台及朝廷內外五品以上官員共二十人任十道巡察使,讓他們...
二是總管府。隋初依北周舊制於諸州置總管府,分為上、中、下三等,總管刺史加使持節,掌一州或數州的軍政事務。如秦王俊為秦川總管時,“隴右諸州盡隸焉”。《隋書·高祖紀》載:開皇八年(公元588年),晉王廣曾奉命統九十路總管,領五十一萬大軍伐陳。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廢除總管府。但這個制度對...
又政歸內閣,自布政使至知府闕,聽京官三品以上薦舉;既又命御史、知縣,皆聽京官五品以上薦舉。要職選擢,皆不關吏部。正統初,左通政陳恭言:“古者擇任庶官,悉由選部,職任專而事體一。今令朝臣各舉所知,恐開私謁之門,長奔競之風,乞杜絕,令歸一。”下吏部議。璡遜謝不敢當,事遂寢。 5 《明史·郭璡...
以前青州刺史李師古為平盧節度使。韋皋攻吐蕃維州,獲其大將論贊熱。陸贄上言,以邊儲不贍,由措置失當,蓄斂乖宜,其略曰:“所謂措置失當者,戍卒不隸於守臣,守臣不總於元帥。至有一城之將,一旅之兵,各降中使監臨,皆承別詔委任。分鎮亘千里之地,莫相率從。緣邊列十萬之師,不設謀主。每有寇至,方...
贈輔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荊、硤、岳、郎等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縛絹布七百段,米栗七百石;陪葬昭陵;賜東園秘器,並給鼓吹往還;仍令京官四品、五品內一人攝鴻臚卿監護。易名考行,謚曰襄公。禮也,粵以其年歲次丁巳十一月乙酉朔十八日壬寅葬於昭陵。谷林之下,寒霰集於原阡;橋嶺之前,淒吹憤於滕室...
這六條和西漢部刺史察事的六條大同小異。但中央監察權的行使往往涉及到政事的處理和官吏的任免,因此在睿宗景雲二年(711),詔分天下置二十四都督府以加強糾察權,除畿內州以外,都隸屬於都督府,這樣就產生類似東漢時州刺史轉化為地方行政官的傾向。當時不少大臣反對這種權力過大的都督,因而廢罷。由於十道監察...
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琅邪王李衝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節度使】 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
宜令京官五品以上正員文官,三品以上正員武官,及郎中御史,各舉堪任縣令一人。具名申省,委有司試擇奏授。其有善惡,賞罰與舉主並同。僚佐限期,一時令集。王制下士視上農,周政庶士倍祿,若衣食既足,則廉恥乃知,至於資用靡充,或貪求不已。敗名冒法,實此之繇。輦轂之下,尤難取給,其在兩京文武九品...
公元714年即 唐開元二年 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十三日,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選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定式。”歷史大事 定內外官出入制 開元二年(七一四)正月十三日,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選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定式。”置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