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壺是指在製作紫砂壺的時候,請“槍手”代替所做的名家壺。對“代工壺”,一般人比較難辨別。大師的作品,有著深厚的文化含量,他們做的壺,會很好地體現出“精、氣、神”的高度合一,而普通消費者,剛接觸紫砂,很難分辨是否代工,就需要到誠信的商家那裡選購,才更有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代工壺
- 含義:請“槍手”代替所做的名家壺
- 對象:紫砂壺
- 價值:壺隨字貴、字隨壺傳
簡介,鑑別,問之一:如何辨別代工壺,問之二:紫砂壺的價值如何判斷,
簡介
代工壺,顧名思義,就是請“槍手”代替所做的名家壺。近年來,紫砂壺收藏不斷升溫,名家大師壺的價格更是屢創天價,一把1948年顧景舟和吳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壺,在2010年5月16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上以1232萬元創出紫砂壺最新的世界拍賣紀錄;10年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創作的壺一把不到1萬元,現在每把已經升至20萬元左右。然而不久前,央視曝光了模仿紫砂壺的“化工壺”和“代工壺”的製造黑幕後,整個收藏市場一片譁然,紫砂壺的收藏隨即由熱轉“冰”,宜興紫砂壺主要產區丁蜀鎮最大的紫砂壺批發零售集散地生意一落千丈,有的制壺作坊只能無奈停產。這次事件被業內稱為“紫砂門”。
鑑別
如何才能收藏到真正有價值的紫砂壺?
問之一:如何辨別代工壺
問之一:如何辨別代工壺
廣州玉鳴軒藝博紫砂茶語經理潘綺琪表示,“代工壺”就是請“槍手”代替所做的名家壺。對“代工壺”,一般人比較難辨別。大師的作品,有著深厚的文化含量,他們做的壺,會很好地體現出“精、氣、神”的高度合一,而普通消費者,剛接觸紫砂,很難分辨是否代工,就需要到誠信的商家那裡選購,才更有保障。
問之二:紫砂壺的價值如何判斷
問之二:紫砂壺的價值如何判斷
話“紫砂銘刻”
為刻字而刻字
“壺隨字貴、字隨壺傳”可謂精準地道出了“壺”與“字”的關係。自陳曼生將陶刻與紫砂壺融為一體,紫砂壺也從純粹的生活用品提升至文人賞玩的藏品。
“詩詞、書法、繪畫的融入,將文人藝術與制壺技藝有機結合,使紫砂壺成為一種融合多種文化元素的絕佳載體。”寇丹說,這大大提高了使用紫砂壺的文化價值,使得紫砂壺以文人玩物的身份躋身於藝術珍品之列。
“不過,從清代至現在,中國紫砂銘刻並沒有長足的發展。鮮有創新,凸顯了制壺者文化底蘊的蒼白。”寇丹不無遺憾地表示,由於歷史的原因,紫砂壺曾一度沉寂。改革開放後,隨著茶文化的發展,紫砂壺市場也逐漸興盛起來。既然是商品,就免不了在上進行銘刻。但內容大都因循歷史上的字句,缺乏個性。究其原因還在於宜興丁山的“作坊式”生產方式。“這種代代相傳的手藝傳承,使得他們會制壺,卻無法在銘刻上呈現出應有的文化素養。”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紫砂市場上的種種怪相。如唐詩中刻錯字、繪畫線條粗糙等。至於詩詞的意境、書法的飄逸更是無從尋覓。“他們不知道為何要刻,究竟該刻什麼?”對此狀況,寇丹頗感無奈,“銘刻本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和呈現。現在已變成了‘為刻字而刻字’。文化水平已成了制約紫砂文化發展的重要原因。”
談“代工壺”
這種現象很普遍
“代工壺”在業內早有傳聞。近期央視曝光的“化工壺”和“代工壺”製造黑幕更是將這一現象大白於天下。這一“紫砂門風波”在廣大消費者和藏家中引起極大的震盪。
對此,寇丹認為,“代工現象”極為普遍。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市場和職稱的濫用有很大的關係。他甚至用“滿天月亮一顆星”來形容這種現象。“現在全國都是大師,只有少數人不是大師。因為大師可以買,就如買文憑一樣。為了抬高自己的壺價,買個職稱。高級工藝師紛紛出爐,甚至連不會制壺的茶葉店老闆也成了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寇丹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代工壺”自然就產生了。
“此外,有些成名的大師實在是太忙了,今天開會、明天出席個活動。三、四個月能做出一把壺已屬高產。但市場對壺的需求量大,在利益的驅使下,代工自然也就成了某些大師滿足市場需要的主要方法了。”寇丹說。
“對於這種現象,不能單純地指責代工者、或者被代工者。這都是這個市場引起的。”寇丹有些無奈地說,他只能用一個“亂”來形容紫砂市場。“茶葉亂、茶壺亂。不懂的人,亂在其中;懂的人,也只能在亂中求穩。”
論“收藏市場”
藏家修養最重要
儘管紫砂市場怪象叢生。但近年來,紫砂壺的收藏還是在不斷升溫。名家大師壺的價格更是屢創新高。一把1948年顧景舟和吳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壺在中國嘉德2010春拍會上以1232萬元創出紫砂壺世界拍賣新紀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的壺10年前不到1萬元,現在已經升至20萬元左右。
面對收藏市場的繁榮和業內“壺不符實”的現狀,紫砂壺愛好者和藏家又該如何應對?寇丹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藏家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對紫砂的“泥、、型、工、款、火、銘”有充分的了解。對壺的“精氣神”有自己的見解。“收藏者應從泥料開始學習,用自己的眼力來識別。說到底,壺就是泡茶的工具,離開了其實用性還叫壺嗎?愛壺者、愛的是壺,而不是制壺的人。買了之後,管他張三、李四,自己喜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