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草(中藥名)

仙鶴草(中藥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鶴草,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乾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仙鶴草
  • 拉丁學名:Agrimonia pilosa Ledeb.
  • 別稱:龍芽草、脫力草、狼牙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龍芽草屬
  • :龍芽草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湖北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生理特性,產地,入藥部位,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相關論述,

生理特性

本品長50~100cm,全體被白色柔毛。莖下部圓柱形,直徑4~6mm,紅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綠褐色,有縱溝和稜線,有節;體輕,質硬,易折斷,斷面中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暗綠包,皺縮捲曲;質脆,易碎;葉片有大小2種,相間生於葉軸上,頂端小葉較大,完整小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托葉2,抱莖,斜卵形。總狀花序細長,花萼下部呈筒狀,萼筒上部有鉤刺,先端5裂,花瓣黃色。氣微,味微苦。

產地

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北。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地上部分。

炮製方法

除去殘根和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性味

苦,澀,平。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

主治

用於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

相關配伍

1、治赤白帶或兼白濁:黃龍尾三錢,馬鞭梢根一錢,黑鎖梅根二錢。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2、治貧血衰弱,精力痿頓(民間治脫力勞傷):仙鶴草一兩,紅棗十個。水煎,一日數回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適量。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治婦人月經或前或後,有時腰痛、發熱。
2、《滇南本草》:治婦人月經或前或後,赤白帶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