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遊彩繪技藝

仙遊彩繪技藝

仙遊彩繪技藝,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傳統美術,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仙遊彩繪技藝發端於唐代,多用於宮廟祠宇、大型古建群體的裝飾,以及民居建築等。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創新,仙遊彩繪技藝分為圖案設計、構圖描畫、著色加彩和安裝定位四大部分。其中,著色加彩是重要的工序。仙遊彩繪的圖案設計內容豐富,涉及人物、風景、花鳥、瑞獸、書法等,圖案大多為吉祥寓意,所謂“有圖必有案,有案必吉祥”。如麒麟、對鹿、鳳凰、孔雀、牡丹等傳統常用圖案廣受民間歡迎,所表達的涵義為福瑞喜慶、驅邪納福。

2017年1月11日,“仙遊彩繪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遊彩繪技藝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
  • 保護單位:莆田市偉達藝術裝飾有限公司
  • 項目編號:Ⅶ-19
  • 別名:李氏彩繪技藝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彩繪在中國稱為丹青,常用於中國傳統建築上繪製的裝飾畫,在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彩繪主要繪於梁和坊、柱頭、空欞、門扇、雀替、斗拱、牆壁、天花等建築木構件上,成語“雕樑畫棟”由此而來。
仙遊的民間彩繪技藝發源於唐代,鳳山無塵塔的塔內裝飾是實物佐證。在現存的宋代古建築物中,如仙遊文廟、楓亭三媽宮等地也都保存有大量前人彩繪作品。仙遊彩繪不僅用於宮廟祠堂和大型古建群體的裝飾,也廣泛套用於民居建築,如仙遊榜頭南溪陳氏大厝、蓋尾前連連氏古居等。
仙遊李氏世代居住於木蘭溪畔的蓋尾,當地農業條件較為落後,旱地多,水田少,民謠曰:“蓋尾油潭,有磨無礱”。所以當地居民多以手工藝為謀生手段。清代乾隆年間,李十六經過艱苦學藝,成為當地著名的彩繪藝人。此後李氏家族代代相傳,彩繪工藝成為家族營生手段,並逐漸成為莆仙地區較有影響的一種代表性技藝。
改革開放以後,彩繪技藝的第六代傳人李俊偉繼承祖業,悉心研究彩繪技藝。他經過十多年反覆試驗,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成功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並創辦了偉達藝術裝飾有限公司。在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型變軌中,李氏傳人注重傳統彩繪工藝的保護,制訂完整保護計畫,在保證傳統彩繪工藝的原真性前提下,實現傳統工藝的企業化。

文化特徵

仙遊彩繪技藝的核心內容是圖案設計、色彩運用、上彩選料以及鎏金、粉金技藝的運用等。圖案設計的內容豐富,寓意吉祥。如麒麟、鹿、鳳凰、孔雀、牡丹等傳統圖案,因為所表達的含義為福瑞喜慶、驅邪納福,符合廣大民眾的願望,所以廣受歡迎。其顏料配製大都採用秘制配方,以礦物質天然原料為主,色彩豐富,經風雨而不褪,歷春秋而愈艷。

製作工序

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創新,仙遊彩繪技藝分為圖案設計、構圖描畫、著色加彩和安裝定位四大部分。其中,著色加彩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而關鍵的顏料配製,大都採用祖傳秘制配方,以天然礦物質為原料配製而成,無味無毒,且色彩豐富,色澤艷麗,歷久逾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仙遊彩繪技藝項目具有明晰的傳承脈絡、重要的藝術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一帶具有重要影響。
傳承狀況
由於彩繪技藝收入低,且有一定的危險性,願意學這門技藝的人越來越少,仙遊彩繪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
傳承人物
李俊偉,男,1973年1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仙遊彩繪技藝”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9歲開始接觸彩繪,此後便接手了祖業,成為李氏彩繪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傳承人李俊偉將李氏彩繪技藝與新興產品相結合,並保障傳統彩繪工藝的原真性,獲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國際影響
仙遊彩繪技藝已走向國際,運用仙遊彩繪技藝建成的古建工程,已經在台灣及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形成廣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