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金彩繪

描金彩繪

描金漆畫傳統技藝製作工藝歷史悠久,源於唐宋時期,流行明、清、民國。漆藝師在當時就吸收、融匯、傳承中國傳統的文化、技藝,把仙遊的描金彩繪傳統技藝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描金彩繪
  • 美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項目簡介,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分布區域,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特徵,重要價值,存續狀況,主要傳承人,相關製品及其作品,

項目簡介

早在清末時期,其作品流傳於“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靈山”、“西藏布達拉宮”、浙江、廣東、福州、廈門等地,尤其是官家府弟、寺廟宮祠、民間家居的普遍運用髹漆藝術裝飾。描金彩繪藝術品有著傳統漆藝的“富麗堂皇”又有著民間、民俗的工藝特色。
新中國成立後,仙遊的描金彩繪藝術與仙遊的厚重文化底蘊、高雅的審美情趣、傳統的國畫藝術,特別是李耕、李霞、黃羲的國畫藝術相融合,富有濃厚國畫風格的藝術特徵,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與眾不同的仙遊傳統描金漆畫工藝。
描金彩繪傳統藝術品,在造型設計上講究實用性、觀賞性、寓教性和收藏價值的工藝理念,該製作工藝已成為收藏家、文人學仕、鑑賞專家的讚賞和推崇,同時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益坤、鄭修鈴、漆藝大師鄭頻、陳杰、俞崢對仙遊傳統描金彩繪的技藝製作工藝給予很高的評價和肯定。擁有一件工藝精細的描金彩繪藝術品,收藏的是一件藝術品,珍藏的是民族文化的濃縮。
古老的傳統描金藝術流傳在仙遊,成為仙遊經濟發展中的一支柱產業。

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

仙遊人文積澱豐厚。她因西漢安徽廬江何氏九兄弟來仙遊“煉丹成仙、跨鯉升天”,傳說而得名,置縣1313年,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歷史上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狀元、13名尚書、28名侍郎,近700名進士、出現“科甲冠八閩”的盛況。仙遊是全國“戲劇之鄉”、“工藝美術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田徑之鄉”、“武術之鄉”、“中國國畫之鄉”由李霞、李耕、黃羲所開創的仙遊畫派,以古典人物畫飲譽海內外,其中有“北齊南李”之稱的李耕。
仙遊地處福建省沿海中部,湄州灣南北結合部、木蘭溪中、上游、縣境東接莆田市區,西接永春、德化,南連惠安、南安、泉州市、泉港區,北介永泰、東南瀕臨湄州灣,挨天然良港秀嶼港台接肖厝港。縣域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63公里,海岸線長5公里,區域總面積1815平方公里。
仙遊山川毓秀,氣候宜人,縣域整個地勢順趨木蘭溪,西北高東南低,形成“馬蹄狀”,沿海、平原、山區層次分明。全縣分布著“七山一水二田”。夏無酷暑的亞熱帶海洋季風,這些良好的環境為山海發展提供優越的條件。

分布區域

仙遊的傳統描金彩繪技藝分布很廣,主要是集中在仙遊縣賴店鎮一帶,至今在中國福建古現城非常流行。

歷史淵源

仙遊傳統描金彩繪藝術品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綜觀其發展演變的脈絡,各個時期的漆器無不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新石器時代的朱漆木碗到楚秦漢漆器替代青銅器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再到唐宋元明清漆畫的千變萬化,中國漆畫描金彩繪走過了幾千年輝煌燦爛的發展歷程。
描金彩繪
描金彩繪的作品
仙遊的傳統描金彩繪,是古老華夏漆藝中重要組成部分,原先發展在全國的各個寺廟、宮廷、祠堂盛行使用,形成具有仙遊禮耕堂特色的獨特流派,如佛像金身的雕塑彩繪、貼金、描金、屋檐的彩繪、柱子的對聯、供桌前的圖案、大門的鬥神、廳堂的門楣、窗戶等等,起著裝飾和傳播傳統儒家文化、寓教、忠孝、廉節、信義等等。逐步發展到民間的生活用品當中,如眠床,在床沿描金彩繪,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人物、山水花鳥體裁。八仙桌面、椅子後背、櫥子門板填刻描繪各種栩栩如生的古典體裁,做到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圖案。體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仙遊描金漆畫經過千年傳承形成流派。傳統的仙遊描金漆畫藝術登上高雅殿堂,走進千家萬戶。

基本內容

仙遊傳統描金漆畫技藝是古老特色工藝,它融合唐、宋、元、明、清漆器描金彩繪的優秀傳統技藝,在近現代選用仙遊本土國畫名家李耕、李霞、黃羲的國畫藝術素材和仙遊獨特雕刻藝術風格,包括宮廷、名剎及民間寺廟、宮祠優秀漆藝技術,使仙遊描金漆畫富有古樸典雅、富麗堂皇、清新優美的獨特風格,形成仙遊禮耕堂獨家描金漆畫的傳統工藝。
描金彩繪藝術品,可分為兩類,即較為偏重實用性的和較為偏重觀賞性的。以實用為例,漆家具是一個典型,它即是漆器藝術品又是家具,適合一般意義上的家具特徵,在造型、風格和便於使用外,大漆作為塗層著裝飾和保護家具的作用,又以漆裝飾為特色確立了漆藝術品的風格。另一方面,相對不具固定實用功能的漆描金彩繪藝術品。如:十二屏風、琴桌、屏風、掛屏、牌匾、漆瓶、漆盤等。這類漆器中的一部份兼有實用價值、實用功能,同時又是獨立的陳設品,具有觀賞價值。從材質分析,漆藝術品有脫胎、木胎、竹胎、陶胎、皮胎、繩胎等。所謂“胎”是指“漆器”形態載體的材質。有“底胎製法”、“漆藝描金彩繪技法”。髹塗、描繪、刻填、磨繪、變塗等創作技法。
傳統描金彩繪技法“千文萬華”是永恆的,魅力永存的漆色存在,將遠古與現代的藝術品結合在一起。在這物質存在的核心,涌動著先人的智慧與後人的追求。延綿不斷的物質存在寄託著生生不息的精神——中華民族的美的追求!

主要特徵

仙遊傳統描金彩繪在工藝特點上:用料考究、製作精細、款式典雅、造型優美、莊重大氣、古雅大方。在技藝上有傳統的“紅退光”、“黑退光”、“究如鏡”、聚光照影,漆內描金,生漆擦畫,仿古描金彩繪等多道工藝。
描金彩繪
描金彩繪的作品
在用料上考究,取材名貴的大漆、真金。由工藝師們一道道純手工製作而成。製作工藝複雜繁瑣,流程傳遞有序,需要團隊的精誠合作,製成後結構嚴謹,牢固耐用,且十分計究傳統文化韻味,講究在整體上的和諧統一。特別是融入仙遊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宮祠祖廟中漆藝和仙遊國畫藝術家李耕、李霞、黃羲。傳統的國畫藝術,雕刻藝術,與家具的技藝巧妙融合,款式多樣,製作精細,是“形、藝、材”的結合,極具有實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是現代傳統描金彩繪和審美情趣,深受許多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的推崇和讚賞。

重要價值

漆藝術品含有很深的文化內涵,是中國的國粹,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價值,千年來漆藝術品受追棒的原因源於我們這個民族對紅色、金色、黑色的熱愛,源於對傳統文化的追求和傳承。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嚮往,這就是傳統文化價值。
傳統描金藝術品品種齊全,功能設計合理,滿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一種藝術品。描金彩繪的工藝之複雜如:描金法、彩繪填色法、金銀法、堆漆法、蒔繪法、彩繪法、刮刻法等等工藝,在藝術領域有“他山之石可攻玉”之說。
好的漆藝術品點綴了居室環境,又有顯示和提高主人的品味,除了實用價值外,又具有收藏價值。

存續狀況

仙遊傳統描金彩繪在發展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傳統工藝面臨失傳,工匠人才青黃不接,起步於個人家庭作坊、欠缺應有的人才和成長戰略,品牌戰略。
由於規模小、資金少、宣傳廣告跟不上,產品包裝不到位,沒有辦法打響自己的品牌。
最重要的是老一輩的傳統技藝師們慢慢退出了這個商業舞台,加上工藝的複雜性,用料的考究,要經過幾十道的慢工細活,才能完成一件藝術品。新的工匠們人員少,缺少耐心,對傳統的技藝了解不深,在生產製作緩慢、工期長,傳統的技藝後繼乏人。高精尖研發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強,影響傳統技藝的傳承和新產品的研發。

主要傳承人

傅振文:中國工藝美術家學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仙遊李耕畫院畫師,仙遊九鯉畫院畫師、中國湄州媽祖書畫院常務理事,福建省造型藝術產業協會理事。
自幼祖傳,又師從民間工藝大師,從事傳統繪畫,傳統描金彩繪技藝、古典漆藝研究與創作,其代表作品有:《十八羅漢》《關羽》《二十四孝》等作品。
傅振武:自幼師承傳統漆藝技藝,專業研習各種漆藝的處理和設計創新,在傳統的楹聯、牌扁的製作中創新多年。

相關製品及其作品

仙遊傳統描金彩繪在民間隨處可見,原先勞動人民描繪在日常用居上,如眠床、桌子、屏風、掛屏、對聯、牌匾等等。
描金彩繪
描金彩繪的作品
如仙遊仙作夢、博物館中館藏了一套屏風,漆、描金彩繪,構圖嚴謹,人物栩栩如生。
近幾年生產描繪了許多仿古漆畫,如《關羽圖》、《琴式四條屏》、《二十四孝圖》、《富貴壽孝圖》、十二屏風圖等幾十種作品。其中《文殊、普賢》被五台山收藏。《觀音》系列被普陀山收藏。《地藏王》被九華山收藏。《阿彌陀佛》系列作品被靈山收藏。多次參加全國性大展屢獲專家和觀眾好評。部分作品被國內名山古寺、個人博物館、會所收藏,並遠銷東南亞各個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