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因其獨特的空間性與悠久的時間性,有諸多承載著文化記憶的文物資料,能呈現其非遺價值的內涵和細節,反映歷史縱深感。魏晉南北朝至唐代,莆田寺廟的建築裝飾、佛像、經書等已有雕刻工藝雛形。
宋代由於佛教、媽祖信仰的盛行,神像雕刻大量問世。現存莆田荔城文峰宮內的一尊宋代木雕媽祖聖像,以圓雕刻畫出媽祖的形象,成為保存較早、較完整的一尊木雕神像文物。曾經五度為相的仙遊人
蔡京大興“豐大豫亨”之說,追求豪華富麗,便召家鄉仙遊的工匠把宮廷木雕器具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並在以杭州造辦所為中心的“花石綱”“生辰綱”御用雕器創作中大顯身手,首開“莆田工”木雕工藝先河。
宋末元初,莆田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題材的圍屏、欄桿、木雕古玩、樂器、家具等,已經相當精緻。
明代莆田藝匠擅長圓雕佛像、平雕建築裝飾等,形成了造型簡潔、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現代在莆田本土、台灣、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后宮尚存有明代木雕媽祖像以及匾額、圍屏、祭器等文物。
清代莆田木雕進入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繁複厚重的輝煌時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古興化府進貢的圓雕佛像、透雕花燈、浮雕窗堵花板計數10件;
莆田市博物館收藏的多件清代漆金透雕桌燈、花籃與果盒、饌盒,均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清末至民國期間,活躍在民間的木雕名匠揉入國畫大師
李耕的人物畫意韻,形成以莆式神佛、武將、仕女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現代在莆田江口鎮園下村關帝廟等處寺廟、民居留下了許多供後人觀賞借鑑的人物及建築裝飾圓、透、浮雕相結合的作品。
1949年建國以來,莆田木雕業重煥生機。許多木雕藝人繼承傳統工藝,又大膽開拓創新,1956年,城廂雕刻社(莆田工藝一廠前身)創製的一套樂器,其器緣、柄、肚、鈕都裝飾著用一寸見方的黃楊木片鏤刻的《三國演義》人物及花果鳥獸等,細微精緻,選送參加東歐捷克共和國展覽會得到嘉獎;1959年,莆田工藝一廠創作的圓雕人物、桌屏等27件,晉京向國慶十周年獻禮;1979年以來,現代莆田木雕第一代傳人的黃丹桂、佘文科、朱榜首等人先後創作了一大批作品。黃丹桂和朱榜首等創作的《三打祝家莊》《立柱龍鳳燈》等作品為木雕精品;佘文科創作的《漁港之春》、黃丹桂等創作的《十三朵金花》曾獲選陳列於
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
改革開放初期,現代莆田木雕第二代傳人方文桃、佘國平等一批莆田工藝一廠的專家級技藝骨幹抓住機遇,創辦企業,從而吸引大批民間藝人先後辦廠,促進了莆田木雕產業快速發展。莆田木雕產業規模日益擴大,帶動了石雕、玉雕、牙雕等行業的發展。
文化特徵
品種類別
莆田木雕的品種類別主要有兩種。以形式分為:寺廟及民居裝飾木雕、立體圓雕(含宗教造像木雕、雅士仕女木雕、花鳥動物擺件)、精微透雕硯照、三重透雕家具等;以材質分為:黃楊木雕、龍眼木雕、香樟木雕、沉香擅香木雕和根雕、天然木雕。
技能特點
莆田木雕的技能特點是:
一、以精到斧功聞名:以大、中斧劈粗坯,以小斧劈細坯,定型準確,斧具與劈法相輔相成。早在20世紀60年代,
中央美院孫家坡教授說過:“莆田木雕就是斧頭功”。
二、以人物圓雕稱著:精妙的人物圓雕,不論神佛、仕女、武將,神態、衣紋均生動傳神,栩栩如生。“莆田工”三維立體圓雕工藝自成一格,故宮貢品、民間藏品多可佐證。
三、以精微細雕享譽: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收藏的樂器“嵌堵”“硯照”等木雕,均在“寸木”上雕花鳥瓜果或山水人物,或善於五、六公分的圓木片上雕“木蘭平番”等眾多武將、戰馬、刀槍,畫面生動入微,毫髮畢現。
四、以多層透雕見長:北京故宮博物院清代貢品“透雕花燈”“透雕窗堵”和莆田民間傳統“三重透雕”眠床及寺廟“多層透雕”神帳、“雙面透雕”護欄等古早器具,多以浮、透雕“萬字”為最底層,用多層鏤空摳鏟的人物及配景表現層次豐富、景深高遠的審美效果。
五、以清刀一“切”定形:這是難以把握的刀法,純粹以平刀或圓刀及莆田獨有的“雞舌刀”,集切坯、肖影等雕功於刀端而一“切”定形,不用打磨而可切出帶有人物表情、手腳、衣褶或花卉瓣蕾、技勢、葉脈等光潔優美效果。
六、以特藝修光傳神:巧用平刀、圓刀、斜刀、V形刀和莆田獨有的雞舌刀,對作品進行細節修光;開面、肖影、手腳、綿花、細景的刻劃;
七、以手雕機雕結合:電動鏈鋸劈雕、電動鏤機等雕刻工具的多樣化,造就多種技法的融匯創新。例如傳統平刀手鑿的刀痕是平坦光滑的;而利用“電磨”加以用“白鋼條”磨出的平刀,再以電機的快速轉動對木雕進行“刮、壓”等雕法,致使作品表面既能光滑,且保留有自然帶過的痕跡,其塊面轉折處則更顯柔和而不生硬;機雕、手雕的靈活結合,使兩者優勢互補。
八、以陰刻沉雕領異:在平整的雕材表面上用尖刀、V形刀、平刀或圓刀刻劃人物、花鳥或書法文字,使深淺不一的凹陷線條產生各種不同的光影效果,既是莆田傳統木雕廣泛套用於古建民居、寺廟裝飾上的慣用刀法,又是現代莆田木雕刻劃觀音寶蓋、花草脈絡和底座文字的技能之一。方言稱為“白刻”。
九、以依形賦刀標新:不論天然形奇木或怪根異疤,皆善依形構思,仿生設計;尤其是不定型的名貴沉香塊段或檀香根料,均講究少動刀,不剔料,要么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要么精於多層鏤雕,人物、動物、花鳥均惟妙惟肖。
十、以適應配座添彩:圓雕人物可以圓、方木塊襯墊(或以沉刻輔印作品名稱),組雕故事可以明式卷書形(或欄桿型衣座配飾);不定形的沉香塊段或天然形檀香根材,則可以象形根藝、適形沉刻作品作品名稱、名家詩書或佛教經文等書法文字的龍眼木、黑檀、皮黑等色澤偏深的浮雕板塊襯托效果。
製作工序
1、選材相木——捏泥塑稿或畫初稿或打腹稿——勾輪廓線:古早用竹籤筆沾墨,現代用粉筆或鉛筆畫輪廓—在坯模頂部畫出十字中心點、正面中線和雕刻對象的外形軟輪廓。
2、打坯——斧頭坯:用斧頭劈坯,避開木芯預留頭部位置、先自下向上從兩邊”卸“外型,劈出底座、靴、袍、肘、肩的側外形,進而從正面鑿出頭、身、靴的粗外形,再鑿整五官、髮際、耳頸、衣褶、手腳的細坯初形。
3、修光——用中、小平刀、圓刀、斜刀、V形刀和雞舌刀,對作品進行細節修光;開面(臉部五官的精細刻劃);肖影(眉毛、瞳仁、雙眼皮的精微處理);手腳(手、腳結構的詳細表現);綿花(服飾繡花或武將頭盔、鎧甲的交代);細景(山石、樹木、花草、亭閣的細刻)。
4、磨光——玻璃刀磨光:取1.5m、2m或2.5m厚的玻璃片掰成刀狀後,順木紋將產品表面刮遍、刮平、刮順。主要用來刮磨黃楊木、龍眼木雕表面。磨光——木賊草磨光:(濕磨、乾磨各一遍)或中號砂紙磨光。菠草(砂草)擦光:將一種背面似水砂紙的草葉將產品擦得發亮。這項技藝在專用清刀木雕的沉香、檀香作品上己經用不著了。
5、表面裝飾:上蠟推光或髹漆推光或上化學漆或彩繪貼金。這項技藝在專用清刀木雕的沉香、檀香作品上也己用不著了。
6、配底座。
7、配錦盒。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莆田木雕是歷代藝匠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澱,其傳統工藝有圓雕、透雕、浮雕、根雕,品類有佛像、仕女及花鳥山水擺件、家具、把玩雜件等,造型千姿百態,做工精細,具有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傳承人物
截至2016年,莆田木雕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兩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十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5位。有四位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中兩位是方文桃、佘國平,另兩位是林慶財、李鳳榮,均從事木雕行業。莆田市還有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38位、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59位、莆田市工藝美術大師123位,其中大半從事木雕行業。
方文桃,男,漢族,1942年2月出生,2012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木雕(莆田木雕),申報地區:福建省莆田市。
佘國平,男,漢族,1949年10月出生,2012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木雕(莆田木雕),申報地區:福建省莆田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莆田市二輕工業聯社獲得“木雕(莆田木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雕(莆田木雕)”項目保護單位莆田市二輕工業聯社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莆田市仙遊縣工藝美術師王國斌應邀前往巴西參加“福建文化精品金磚國家(巴西)展覽會暨福建文化日活動”,在聖保羅展示“莆田木雕”技藝。
重要展覽
2011年,莆田木雕在台灣苗栗縣三義木雕博物館舉行的國際木雕藝術交流展中參展。
2019年,外交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外交部南樓舉行以“新時代的中國:生態福建 絲路揚帆”為主題的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莆田木雕在該活動中展出。
2020年,林建軍的莆田木雕作品《命運共同體》在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上展現,該作品寓意五大洲攜手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