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這裡屬溫州大水缸飛雲湖上游,環境潔淨無污染,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東經119°41'15〞-119°44'4〞,北緯27°34'45〞-27°37'46〞),海拔約260米,地形多低山緩丘,土壤和氣候條件較為優越。轄6.3萬畝(42平方公里),2007年末,耕地3434畝、園地2378畝、山林5.5萬畝。人均林地10畝。人均農地1畝,其中耕地0.63畝。種植楊梅等經濟林歷史悠久,現存楊梅2000畝、板栗4000畝、毛竹林4500畝、茶園2000畝,及幾百畝獼猴桃、布郎李、美國提子等水果園。林果業年產約700餘萬元。
由於水熱條件優越,吸引了外鄉農民租地、本鄉青年回鄉,從事草莓、葡萄種植和畜禽養殖等效益農業。現有在開發輝綠岩礦1處,供4家板材企業加工。另有洋疇1處輝綠岩礦正在辦理許可。楊梅、板栗、茶葉、山羊和肉兔養殖等效益農業發展加快。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成效,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古民居、古廓橋、古文物等保護工作和旅遊景點的規劃及綜合開發齊頭並進,第三產業快速增長。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電力等基礎建設發展迅速,目前已完成康莊硬化里程22km,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100%,程控電話、移動、聯通等實現了“全覆蓋”。全鄉已完成農網改造,用電城鄉同價,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各行政村均已建立寬頻信息網路。
全鄉境內植被良好,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地、林地、旅遊、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仙居古廊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全長41.83米,淨跨34.50米,寬4.89米,高12. 6米,是縣境內跨度最長木拱廊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境內風光秀麗,發展生態休閒型旅遊資源前景看好。
2011年,泰順縣鄉鎮撤併,仙稔鄉撤銷,併入泰順縣城,改為仙稔社區。
工業經濟
充分利用區位和交通便捷地理優勢,確立長效機制,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共引進兩家木材加工企業,一家石材廠,年產值50萬元以上。樂泰竹板有限公司,已完成前期工作。
旅遊資源
仙稔鄉境內風景古雅,風土厚善,有松林煙雨、東岱橫雲、長橋夕虹、靈峰晚鐘等風景名勝,有跨度最長的古廊橋、千年古道(2條)、千年古村落、千年古樟、千年古亭等文化遺存錯落於鄉野,旅遊開發前景無限。仙居古村落2003年被列為首批縣級文保單位。
仙稔鄉有著名的
仙居橋,位於仙稔鄉仙居村,距縣城20里。創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年),歷經四次重建。橋毀之因,皆罹水患。現橋為清康熙十二年重建,全長41.83米,寬4.89米,高12.6米,跨徑34.14米,為平孔木拱廊橋。據《泰順分疆錄》記載“明知縣郭顯宗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元月洪水沖毀,弘治四年(1491年)知縣范勉重建,嘉個靖三十年(1650年)崩圮,四十二年(1653年)知縣區益重建,今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里人復建造之”;該橋有橋屋十八間,80柱單檐。為跨徑最大及現橋歷史最長的木拱橋。由於年久失修,破殘嚴重。目前該橋修建工程已列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紅楓古道
三灘大崗嶺紅楓古道是泰順目前最負盛名最為經典的紅楓古道。三灘古道與百丈鎮葉山寮古道相連,清中葉之後,由於百丈口水路運輸的興起,該古道成為縣內最為繁忙的交通線路,是來往泰順縣城和溫州的陸路主幹道。三灘古道楓樹保護最完好的要屬大崗嶺古道,它起於三灘村止於洋坑頭古亭,兩旁的楓樹最為密集,品種也最多。
會建設
扶貧工作的“一戶一策一幹部”工作共結對幫扶48戶,落實資金10萬元,指導發展種養殖業(肉兔、析栗、茶葉等)。實施民政救濟,及時調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建立特困戶管理檔案,發放低保金11.61萬元,112戶267人,進一步改善敬老院條件,做好“五保”集中供養工作;爭取項目資金2萬元,用於2戶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加大扶貧救濟力度,發放災後補助金48000元;發放助學金3萬元,全鄉13位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受助。
按照上級有關要求,在四月底順利地完成春陽、下稔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結合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村幹部的業務培訓,組織村幹部到樂清市經濟強村、德力西企業參觀學習,進一步提高村幹部素質,使村幹部更好地開展工作。
進一步加強計生政策宣傳,深化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建設,明確分工,落實責任,使計生工作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到村,計畫生育率95.89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10‰。深化“農民知識化”工作,舉辦茶葉、蔬菜種植等培訓班四期,培訓人數300人次,發放科技宣傳材料1600多份,全面提升了民眾科技文化素質,推進了“科教興鄉”發展步伐。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新風俗,大力推廣普及生態公墓,切實做好“青山白化”的治理,治理墳墓150穴。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投保率達到65.02%。
按照縣委、縣府的統一部署,鄉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根據泰委發[2005]127、128號檔案精神,扎紮實實、積極穩妥地開展了人事機構改革工作,於9月7日全面完成此項工作。鄉政府機關原有幹部34人,按照編制數改革後幹部25人(包括一名領導幹部退二線,設編外),9人調離本單位,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增強幹部的生機和活力,精簡機構提高效能。
基礎設施建設
利用“千庫保全”工程建設的契機,投入45萬元完成山頭仔和洋疇(沙煨地)水庫的維修,確保了上稔、下稔、洋疇等650多畝農田的灌溉,在仙居村投入資金2萬元,修築2.3公里長的引水渠道,推動了全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持百丈嶺、洋疇、春陽等3個村6萬元完成6公里的康莊道路建設。開通上稔洋村的閉路電視,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深化“千百工程”切實做好三灘、仙居村環境整治工作,實行垃圾集中處理,村容村貌顯著改善。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建設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穩步推進。全鄉共有國小3所,國小在校生175人,國小入學率100%。三灘、下稔國小教學樓改建落成,中心校教學樓全面修復,學校基礎設施建不斷完善。全鄉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2個,衛生技術人員10人,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近年來加大對農民再就業培訓力度,農民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逐步提高。
特產
仙稔竹木、水力資源豐富。
特產楊梅、茶葉、山楂,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蔬菜、水果供應羅陽市場。由於仙稔鄉位於浙江省泰順縣城關東北部,屬中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區,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小氣候條件顯著,低山緩坡資源豐富,為楊梅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仙稔鄉已有40多年的楊梅生產史,70年代末期,該鄉引種了黑奧林楊梅和東魁楊梅等特優品種。仙稔鄉現有楊梅基地1千多畝,年產量達2千噸。仙稔楊梅分布在海拔260--480米的山坡上,境內山地高差大,楊梅成熟期有先後,供應期長(6月中旬至7月上旬)。 仙稔鄉生產的楊梅果大、汁多、核小、味甜,獨具一格,在溫州、福建等地均有不小的知名度。楊梅富含人體所需的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價值很高。除鮮食外,可加工製成糖水罐頭,果汁、果酒等。仙稔的茶葉也是很有名氣的,其中下稔村有大量的農民種植茶葉,一般都是種植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