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鄉

仙源鄉

仙源鄉地處萬載縣境西部偏北,距縣城46公里,全鄉轄區總面積167平方公里,轄8村1居委會、總人口17233人。全鄉耕地總面積16958畝,山林面積20萬畝。東鄰茭湖槽頭,南傍赤興浙橋,西與湖南省瀏陽縣張坊鎮富溪村交界,北接官元山林場。全鄉總面積為108平方公里(不含官元山、高嶺),距縣城45公里,2005年根據仙黨發200536號文,界嶺村併入株木村,青山村併入青溪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源鄉
  • 外文名稱:Xianyuan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仙源、新市、株木等8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仙源村
  • 電話區號:0795
  • 郵政區碼:336108
  • 地理位置:萬載縣境西部偏北
  • 面積:108平方公里
  • 人口:1.7萬(2016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宜春明月山機場
  • 火車站宜春站
  • 車牌代碼:贛C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工業,農業,基礎建設,社會事業,文化教育,衛生,紅色旅遊,

歷史沿革

仙源,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古色古香的祠堂、廟宇、古橋等許多民間古式建築隨處可見,有些雖然遭到文革時期的破壞,但外貌仍保存完好。民間曲藝,嗩吶、燈彩等許多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其民舞《十盞花燈》,1932年4月12日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和其他省直機關由修水遷到仙源,當時有“小莫斯科”之稱,1986年編入《江西民舞集成》一書,大革命時期,這裡的老百姓為了配合紅軍剿匪,湧現出了許多媳婦送丈夫上前線,父親送兒子去當紅軍的許多動人故事,由此而產生《十送郎》、《送兒當紅軍》這兩首膾炙人口的民歌。
仙源鄉

行政區劃

轄仙源、新市、株木、橫嶺、雙溪、青溪、樂坪、高嶺等8個村委會。總人口為17333人,其中農業人口15215人,非農業人口2118人,占總人口的14%,共1110戶,除有一名畲族外,其餘均為漢族。全鄉耕地面積1058公頃,其中水田935公頃,旱地123公頃,以水稻中的一季晚稻為主要農產品,平均畝產800斤。

自然資源

仙源是綠色崛起之鄉。仙源榮膺“國家級生態鄉鎮”,有機土地面積16000畝,主要有機農產品品種有毛豆、水稻、德國小蔥、紫薯、木姜等等,全鄉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9家。仙源是林業大鄉,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5%,其中封山育林面積近10萬畝,境內黃皮尖山峰為全縣第二高山,海拔1021米。
仙源是礦產資源寶藏。仙源地下礦藏豐富,據勘測,瓷土儲量約有2800萬噸,石英石儲量約有1000萬噸。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仙源5家正規礦企有序發展。下一步,將致力於精深加工,提高礦產品附加值,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價值,為仙源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財力支撐。

經濟發展

2005年,仙源工業總產值5597萬元,農業總產值1733萬元,財政收入213.4萬元,農民平均收入0.10萬元。
2015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170萬元,其中地方收入1150萬元。

工業

仙源的鄉辦企業1986年有6個,即造紙廠、竹器工藝廠、木材加工廠(家俱廠)、花炮廠、果菜廠等,工業總產值5.25萬元,實現利稅10.63萬元,進入90年代以後,各企業進行體制改革,鄉辦企業轉為個體私營,到2005年止,全鄉兩個個體花炮廠,一個板材加工廠和工藝竹筷廠,均全部歸個體承包經營,鄉政府只收取一定的稅費和管理等費用,村辦企業有株木村蕎頭加工廠、新市村機磚廠、橫嶺村竹簾加工廠,雙溪村竹簾加工廠等5個,個體經營企業共8個。

農業

仙源地處山區,境內優越的天然牧草資源為全鄉實施“兔羊工程”具備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2003年全鄉實現兔羊總量達20萬頭(只),實現總產值200餘萬元,2005年突破了25萬頭(只),實現總產值300餘萬元。
仙源北高南低,全縣有名的第二高峰海拔1108米的黃皮尖聳立於仙源橫嶺村的西北角,雙溪、新市兩條主要河流分別注入錦江水庫,水質潔淨,空氣清新,這些地理優勢為全鄉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綠色食品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2003—2005年,先後在橫嶺、雙溪、新市、仙源4個村建立了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全面實施有機轉換土地面積7500畝,農戶利用大田種植有機作物如紅芽芋、木姜、紫玫瑰(腳板薯)、德國小蔥、黃秋葵(森林野菜)、台灣毛豆等,總面積達570畝,全鄉農民人均收入淨增130元。

基礎建設

1986年,仙源鄉的集鎮十分落後,整個仙源街還不足20棟房子,街道破爛不堪,路面高低不平。1996—2005年間,通過政府統一規劃,仙源的街道建設煥然一新:街道兩旁高樓疊起,其中商品房已達400多戶,街道總長1公里,占地500畝,總面積50萬平方米,並已實現“四化”即街道樓房化,路面水泥化,兩旁路燈化,街前街後綠化,1999年開始,每月逢3恢復了墟日,日銷售額10萬元以上。2005年鄉政府機關大樓進行了徹底改造,場地已全部鋪上了水泥,四周種上了各種苗木花草,鄉政府大院已成為一個春有百花爭艷,夏有清風涼爽,秋有桂花飄香,冬有瑞雪尋梅,一年四季景致各異的辦公場所。
境內共有水庫水陂(壩)75座,總蓄水量為8萬立方米。2003—2005年,由國家立項的中低產田改造工程在新市、仙源兩個村全面實施,共改造了中低產田3500畝,修復了仙源、新市水堤總長1300米,修建水渠全長1.6萬米,大小橋樑13座,總投資320萬元。
1988年,仙源鄉修通了由界嶺村到湖南富溪的邊界公路,促進了兩地的經濟發展,2005年10月,雙橋至仙源公路(簡稱雙仙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全面動工,全長23公里,總投資128萬元,其中地方配套資金3萬元/公里,雙仙公路完工後,不但縮短了2.5公里路程,還為仙源老區的紅色旅遊,綠色觀光創造了條件。
仙源鄉的有線電視從1997年就已開通,但用戶只能收到11套節目,2000年由縣廣電局直接輸送電視信號,用戶能接收28套節目,安裝用戶達210戶。移動通訊,聯通通訊也分別於2000年和2004年全面開通。2005年10月,新市村移動塔建成,基本上能覆蓋全鄉,電話普及率達75%,全鄉裝有有線電話和無線電話共1200部(含各機關單位)。
仙源鄉的社會敬老院始建於1986年,1988年使用,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房間42間。2005年原主體樓被拆除,進行重新設計,2005年6月動工新建。主體樓面積648平方米,總投資20萬元,其中,上級民政部門撥款15萬元,鄉財政撥款5萬餘元,11月份已全部裝修完工。樓內設有老年健身房、電視室、醫療室、娛樂室等多功能的老年活動場所,現有老年人75人。

社會事業

仙源是蓄勢後起之秀。國家立項投資1351萬元的紅色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即將啟動;國家投資480萬元的“萬人千噸”飲水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資460萬元的農村中國小校標準化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投資110萬元的鄉衛生院住院大樓即將封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為仙源插上騰飛的翅膀。

文化教育

仙源有國中一所,占地面積20畝,建築面積5227平方米,運動場地5000平方米,總面積達5181.88平方米(含學生宿舍),總投資175.22萬元。從1992年到2002年共建有宿舍樓,教學樓等12棟,2005年有教學班9個,學生總人數500人,教職員工31人,其中本科學歷4人,專科學歷23人,獲中學一級教師職稱的有16人,中學二級教師職稱有8人。2002—2005年,仙源國中的教學質量是萬載縣農村國中教育的一面旗幟,1996年—2005年,仙源國中先後被地區(市)評為“優秀學校”,“總分排名第一”等等。1999年官元山撤銷後,原官元山國中和官元山林場完小,劃歸仙源鄉管轄,集中了資金,最佳化了辦學條件。2003年,仙源有國小13所(含3所國小分校),由於並村,先後撤銷了青山國小和山棗國小。2005年界嶺村並株木村,又撤銷了界嶺國小(為方便學生入學,仍保留了教學點)。至2005年末,全鄉共有國小9所 ,2008年全鄉共有國小7所,有分別是:雙溪國小,株木國小,橫嶺國小,新市國小,仙源中心國小,官元山國小 樂平國小教職工75人,其中大專學歷專科學歷6人,中師學歷69人,獲國小高級教師職稱的有29人,國小一級教師職稱有39人,全鄉國小有學生1072人。
香港邵逸夫先生於2002年投資18萬港幣在仙源鄉新市國小建成“逸失教學樓”,上海洞天鎮於2003年投資20萬元建成“海欣希望國小(仙源中心國小)”。

衛生

50年代,仙源鄉只有1箇中心衛生院和一個聯合診所,10個村級醫療診所。中心衛生院只有兩間病房,8個床位,全院醫務人員僅9人,1995年新建了面積為2520平方米的衛生門診大樓,共有6間病房24個床位,至2005年,衛生院又擴建了醫療室等,整個衛生院占地5畝,建築面積1892平方米,內設13個科室,醫務人員21人,其中取得中級職稱的有5人,初級職稱的有16人,村級醫療診所8個。衛生院年接待各種病人達7204人,基本達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

紅色旅遊

仙源是紅色革命聖地。仙源榮膺“國家AAA級紅色旅遊景區”和“全國國防教育基地”稱號。1932年至1934年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曾在此駐紮兩年之久,時有“小莫斯科”之稱。全鄉有革命遺址36處,其中湘鄂贛省委、省政府、紅旗報社、軍區指揮部、紅五軍校五處舊址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投資1.2億元的“仙源紅色旅遊商貿街”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將為仙源紅色旅遊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舊址舊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