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王家洲(王洲村、王家洲村),屬豐城市袁渡鎮管轄。晚唐時期,即公元901年,王洲就建立了圩口,時稱黃洲,隸屬臨川。據今豐城縣誌記載,王洲圩(街)歷史,比袁渡街早360年,比佛嶺圩早870年,屬豐城市農村最早設立的三大圩口之一。最近我在萬載縣仙源鄉王氏族譜中找到一副地圖,名叫祖居撫臨五十四都三圖黃洲全圖,後附黃洲全圖詩七言排律。“環洲四畔水茫茫,宛在中坻宅我王;鶴嶺鸞騫鐘秀脈,麟峰鵠立峙明堂。千章古木常垂蔭,七寶名岩屢發祥;鳴吠相聞彌廿里,室盧斗角普三房。長湖遠隔義公寢,中巷遙連孝子坊;地出甘瓜徵土德,墳封柏木料骸香。男勤女儉宗風古,士勵官清世澤長;動我溯洄桑梓念,操觚肯惜賦家鄉”。這是當是我們王家洲村容村貌的真實寫照。
王家洲是豐城市最東邊的一個小村[街] ,座落在撫河中游西岸,是三府[撫州,宜春,南昌]四縣[臨川,進賢,豐城,南昌]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臨撫河,西接三江口[鎮],南面有株山,北座溫家圳[鎮]。四面環水,好似水中樂園。這乃1958年江西最大水利工程——贛撫平原之傑作,當時在撫河中游的李渡鎮焦石處,攔河築壩,提高水位,在其側靠山處另開新口,沿著撫西堤外圍開挖了新河,從焦石到王家洲的南面,至西邊的付家村都是人力開挖的新渠,然後接到撫河老支流,即箭江口到三江口的老河道,這樣就使王家洲形成四面環水之勢。現有四座橋墚,東有文港撫河大橋,西有岩上大橋,南有王洲節水閘,西南有王洲大橋,北有箭江分洪閘,都能行駛各種車輛,我們這裡還有一條向樂鐵路,1963年修建,從向塘到樂安,王家洲車站就設在里山。現在又擴建為向莆高速鐵路,因而交通十分便利。
王洲是一個人傑地靈,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自然古村。我們宗譜有一篇[黃洲賦]是這樣形容的,維臨川之望族,有黃洲以聚屯;韶水繞其前案,箭河縈其後村;蔬爽增其左輔,寶石湊其右勲*(勛)。乃祖仲公,仕黃洲為教授,故名茲地仍黃洲為定雲。始開基而立宅,遂發族以敷文爾。其地靈毓秀,人傑流芳。大烏衣之門巷,罹青簡之縑緗。聚千家之丁戶,開萬畝之土疆。水面曳絲絲之楊柳,岩頭老松柏之蒼蒼。歷代有許多文人墨客題詩作賦,讚揚我們家鄉之美。
據民間傳說,有一黃姓官人,時年乘舟沿撫河而下去赴任,途經王家洲河段時,突遇狂風暴雨。惡浪撲來,幾乎翻船,此時官人忙跪在船頭禱告,祈求菩薩保佑,若能避過此劫,我將在此建造廟宇,以報救命之恩,於是果然風平浪靜,急將船停靠到西岸柳樹林,才轉危為安。此時天色將晚,便拋錨打烊在此露宿。晚上風平浪靜,月亮高掛中天,等到夜深人靜時,隱約聽到雞嗚狗吠聲,似有千戶人家隱居其中。次日清晨,官人站在高處眺望,又似見炊煙繚繞,只見岸上一片荒沙綠洲,灌木叢中夾雜許多高大樹木,邁步其中,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忙叫隨從沿岸向前探查,卻未發現一戶人家。因官人略懂風水,仔細勘查,才知這裡是一片尚未開墾的風水寶地,於是便萌發了今後將子孫遷居此地的想法。同時想到這次乘船能轉危為安,全靠菩薩保佑,於是上任不久即派人到此建寺廟。因他是湖北黃州人故起名“黃州老廟”。
根據我們的宗譜記載,始祖“仲公”字景淹,號成輔,是王氏五十四世椿公第七子。生於唐宣宗皇帝大中十一年、丁丑歲十二月二十日,即公元857年。後來在湖北黃州府當教諭,按現在的官職應是地區文教局長。據說與這位知府交誼甚深,因而他將在撫河乘船遇險之事告知了仲公,當時仲公家在離此不遠的豐城縣白土鄉鎮山村,於是後來離任後,就帶著長子在此定居下來。仲公生有兩子。長子茯公,字子馨,生於乾符六年乙亥(公元879年)隨父在王家洲開發。次子葭公,因妣黃州府女,在黃州定居。後來兩子在兩地發展壯大,逐漸繁衍千子萬孫。到第六十世時,葭公四世孫“達公”到王家洲尋祖,拜訪茯公四世孫“簡公”後,臨別贈詩曰:“百十年來老族門,至今人似昔時人;此洲地勝黃州地,幼子孫同長子孫;上馬滿斟離別酒,到家重念送行文;不知別後相逢處,白雪紅梅又幾春。”此時應是宋朝神宗皇帝熙寧年間之事。由於這裡未開發前就建有“黃州老廟”,而自己的次子葭公又在黃州府招親,為了兩子世代不忘,因而將這塊開基地取名為黃州。
時間綿延至六十六世祖釗公,生子三,長子開公是承祖房,下里山房、上里山房的支祖也;次子道公是東邊房,大塘支(進賢文港鎮),東園房魏坊支(臨川大崗鎮)支祖也;幼子元公是新屋房、一公房、十公房、上三房、上四房、東山房、岩上房(上下岩)、東巷房、中巷房、西巷房、下三房、下八房、花門房支祖也。此時發展到十九房[支],人丁上萬,成為遠近有名的王氏大族。
我支族譜上字派為:宗、公、顯、元、烈;奕、世、懋、賢、良;崇、訓、士、欽、仰;尚、嘉、文、獻、邦。前二十字派已蕃衍綿延至九十四世。1986年重修宗譜時,考慮到字派即將輪完,又制定了二十字派為:宜、昭、貽、名、典;令、德、大、榮、昌;匡、國、敦、淳、厚;徽、猷、繼、有、光。以求日臻綿延,老幼有分,後人閱覽不忘。
王洲歷代就是鄉鎮所在地,1963年前屬臨川縣箭港公社,管轄範圍有:王洲、里山、棠勝、彭王、岩上、璋湖、羅坊、新余、東邊、新塘、白城、沙溪、康山、官田、楓林15個大隊,104個生產隊,約近3萬人口,在臨川縣屬較大公社之一。那時的王洲街有農業銀行,信用社,郵電所,供銷社,各種商店,飯店,農機廠,服裝廠,石礦廠,毛筆廠等,還有鄉屬機關單位,可說一應齊全,經濟較發達,特別是王洲毛筆廠,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乃至出口到東南亞各國。箭港公社的棉花生產,屬全縣第一,由於產量高,華東局還在這裡召開過現場會,推廣棉花高產豐收經驗,並在王洲農民中抽調多人,作為技術員派到各地傳授經驗。供銷社的購銷業務超過鄰近的袁渡、文港等圩集,那時的王洲被譽稱為“小香港”。
王家洲有著光輝璨爛的歷史,在抗日戰爭時期,當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他們奮起反抗,前赴後繼,眾志成城,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和英勇無畏的鐵膽忠腸,湧現出許多愛國民族英雄。如我宗譜中記載的抗戰英烈王仰恩,字厚元,欽榮公幼子。行僂四,民國庚申[公元1920年]六月十三日亥時生。原江西省第二中學肄業,民國卅一年[1942]中央第四軍官學校畢業。任陸軍第廿六師第七十八團第八連少尉升中尉連長。民國卅三年[1944]六月廿六日,在浙江衢縣抗戰陣亡。奉蔣中正主席頒發榮哀狀[忠真為國]永誌哀榮。贊曰:國難臨頭君獻身,投筆從戎英風存;保衛衢州伸壯志,義率全連肉搏殉。,最近我在網上查到,這是1944年的一場血戰衢州保衛戰,6月11日擊斃日軍步兵62旅少將團長橫山武彥,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後來受到日軍猛烈反擊,於6月26日夜,日軍突然向東西南北四門發起偷襲,守衛在前沿陣地的第49軍26師78團全軍應戰,與敵人展開了肉搏和巷戰,終因敵眾我少,又加上敵機轟炸,只好向水亭門[西門]轉移,擋在面前的是洪水暴漲的衢江,全團一千多官兵[包括受傷的於丕富團長和該團第八連王厚元連長]一齊跳進滾滾江中突圍,被日軍機槍和敵飛機瘋狂掃射,幾乎全部英勇犧牲。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動人詩篇。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王氏祖輩在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積澱下厚實的歷史和多彩的文化。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文風鼎盛。在近現代,我們有一位追隨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帝制,反袁倒袁,同盟會員王清塵先生[見江西人民出版社辛亥革命在江西一文],還有在最高學府清華園的高材生土木工程專家,長沙鐵道學院權威教授王文浩先生,他的土木工程學理論和實踐都有專著,作為大學教材套用[見江西文獻166期]。還有岩上村王訓龍先生,國中畢業在村小任教,後來參軍入伍入黨,通過自學苦研,復員後考入江西師大,畢業留校任教,獲學士學位,擔任系黨總支書和科系主任,他關心家鄉建設,熱心公益事業。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王道隆醫師,醫德高尚,醫術精明,並有科研成果。在1986年牽頭創修宗譜,為修宗譜嘔心泣血。還有王洲里山房王浩祥先生,在南昌市昌東工業區自資辦廠,歷盡艱辛,終於成立了初具規模的服飾企業——南昌培維夢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由於誠實守信,產品遠銷海內外。聽說家鄉建橋非常高興,立即捐款1萬元,這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好人。以上這些為家鄉做過好事的人,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應該永遠懷念他。還有許許多多先人都是勤奮工作,忠厚傳家,為社會文明和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我們後人學習的典範。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我們王氏祖輩在這方熱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為建設美好家園奉獻了智慧和力量。在當代有奮鬥在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幹部,如在新余鋼鐵公司任總經理王洪總工程師,江西省民政廳王文亮處長,新余市政府辦公室王欽國主任,豐城市財政局王尚平局長,市環保局王建華局長,袁渡鎮黨委王華波副書記,南昌縣財政局王金安副局長,南昌縣林業局王士衛局長,萬載縣林業局王國勇書記等,都為家鄉建設及公益事業,作出過貢獻。還有自學成材王士成先生,現為南昌市”王士成精微藝術館館主“,其館名是原政治局常委吳官正同志題字。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於”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7年被評為豐城市十大歷史文化名人。還有杏林高手,曾任撫州市地區醫院黨委書記外科專家王尚志醫師,夫人吳翕如是護士長,1996年兩人同調入廣州市海珠區醫院任院長和護士長[現已退休]。生兩子一女,都很出色,長子王瑋現任廣州市海珠區辦公室主任,次子王珏在美國航空公司總部任某部經理,女兒王瓊是中山醫學院第一附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後學位.博士生導師。這是我們王家洲在外事業最成功的一個家庭。還有王清(欽)潭先生,王洲上房人。現任南昌市十二屆政協委員,南昌市洪城工商聯副會長,南昌市信利百貨公司總經理,為王洲建橋捐款1萬元。同時為家鄉建橋捐款萬元以上的還有王淑珍、王建安、王明保、王小榮、王仰金[石背房]。為家鄉建橋捐款5000元以上的還有王志良,王志輝,吳天祥(王洲上房女婿),王荷秀,王茶秀,王強,這些都是在外發展有成就並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為家鄉作出了很大奉獻。
2008年聯修豫章王氏宗譜,有南昌同宗王炯堯(省譜牒研究會會長兼秘書長),王迪東(原南昌市人大秘書長)、王火生(南昌縣政協主席)、王蘭生(南昌灣里區廣播電視台原台長)等人發起重修豫章王氏宗譜,我王洲支族在其指導和協助下,於2009年成立了王家洲譜局。在岩上村支書王金財任主修,王洲村支書王海俊任常務副主修,佛嶺村支書王其德任副主修,由王洲支族的退休幹部工人王洪順、王訓科、王保珠、王士文、王立斌、王士楠、王嘉仁、王龍根、王萬喜、王順安、王欽進、王屯根、王長生、王欽炳、王訓禮等人組成了王家洲宗譜編撰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編撰成功。2010年2月9日,歲在乙丑臘月廿日吉時隆重舉行了發譜盛典。
為了解本屆修譜情況,現摘錄我寫的譜成文告一段於後:
考我王氏,始祖子喬。景肅儀公,首遷豫章。五十世祖,季友徵公,
耕讀傳家,劍邑發祥。再傳四世,子邳椿公,皇帝敕封,輔國將軍。
公生十子,擇居八方。石闕始祖,景序倫公;黃州始祖,景淹仲公;
田西始祖,景友信公;檀坡始祖,景安侃公。四公裔孫,齊聚王洲,
共襄義舉,聯修宗譜。世系源流,本末析然,生歿葬娶,明白瞭然,
字輩統一,昭穆明辨。人文功烈,流光溢彩,訓範文萃,告戒裔孫。
時代在前進,科技在進步,我們已經進入了網路信息社會。由於修譜需要,我這個古稀老人,也學會了使用電腦。我在全國多家王氏網站發表了文章,介紹了王家洲千年古村文史地理及修譜信息。萬載王秋生宗親在豫章王氏網上,看到我寫的[黃洲老廟簡介]一文,才知道他們幾代人尋找的祖根,臨川黃洲就是現在的豐城市王家洲,經過電話聯繫,於2012年8月28日我們到萬載仙源鄉,根據雙方族譜對接查證,他們始祖元伯亮公在明末年間,離開王洲到仙源開基立業,現已發展到上千人的分支了。他們為祖居地送來一塊[枝繁葉茂]牌篇,多代尋根夢終已實現。還有湖北漢川王氏宗親王元發,王詩才先生於2012年11月1號到王家洲尋根,當時是中華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常委,太原王氏總譜副主編,湖北工作站站長王義林先生打電話告訴我,漢川有一支王氏可能是王家洲遷出的支系,要我們接待幫助查找。於是這兩位宗親不辭辛苦,幾次到我地尋找資料。我在他的感動下,翻出了一本修於嘉靖年間的老譜,經過耐心查找,終於找到漢川王氏始祖聖甫公,乃王家洲開基祖仲公的十五世裔孫,譜名用貴公號聖甫。至正甲辰[公元1364年]生,妣李氏,生子二;子誠,子禮。洪武戊辰年間徙楚北麻邑失考。其世系一線圖如下,景肅公一季友公一承顯公一緝榮公一琦公一椿公一仲公[王洲始祖]一茯公一景一倫公一蓋公一簡公一宜公一城公一敬公一矩公一基公一釗公一元公一謙盟公一德和公一用貴[號聖甫]公。
觀史思治,修譜謀遠。本村[支]譜志揭示了生命延續、榮枯變遷的歷史規律,為今人乃至後人了解、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本村譜志的問世,相信一定能夠發揮“存史、資政、育人”等多重作用,培根基,清本源,克振家聲,德傳萬古,我相信其意義深遠而無窮矣。
最後祝豫章王氏興旺發達,枝繁葉茂,萬古長青!
歷史人物
緬懷先烈王厚元的抗戰精神
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回憶起那場悲壯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鬥爭;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迸發出的神奇力量。在抗日戰爭時期,我族王厚元鄉烈,處國難當頭,救亡圖存之際,在保衛國土神聖的號召下,為“驅逐倭寇,還我河山”投軍入伍。不幸,在浙江衢州戰役中壯烈捐軀,他的事跡,至今還受人尊重,悼念不忘。
我們宗譜記載的行傳簡介如下:
王仰恩,字厚元,欽榮公幼子。行僂四,民國庚申[公元1920年]六月十三日亥時生。原江西省第二中學肄業,民國卅一年[1942]中央第四軍官學校畢業。任陸軍第廿六師第七十八團第八連少尉升中尉連長。民國卅三年[1944]六月廿六日,在浙江衢縣抗戰陣亡。奉蔣中正主席頒發榮哀狀[忠真為國]永誌哀榮。贊曰:國難臨頭君獻身,投筆從戎英風存;保衛衢州伸壯志,義率全連肉搏殉。[道隆撰]。娶白城章氏,民國甲子[1924年]六月廿五日子時生。生子一:入繼仰嵛長子尚群[字洪順]為嗣雙祧。
我們原是臨川縣箭港鄉王家洲村中巷房人,1963年行政劃為豐城市袁渡鎮管轄。我的老師王文先生生前寫過一篇文稿[悼念抗日鄉烈王厚元] ,全文於後:在抗日戰爭時期,我族王厚元鄉烈,處國難當頭,救亡圖存之際,在保衛國土神聖的號召下,為“驅逐倭寇,還我河山”投軍入伍。不幸,於浙江衢州戰役中壯烈捐軀,他的事跡,至今還受人尊重,悼念不忘。
王厚元從小性好活動,鍛鍊身體,養成聞雞起舞,鍥而不捨的好習慣。生得高大魁梧,結實過人。幼時入讀李渡私立桂橋國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吸收了濃郁的愛國主義思想。畢業後,進省立第二中學攻讀,將入高中階段,適逢抗日事發,厚元少有大志,眼見國土被日寇蠶食破碎,百孔千瘡,處於民族存亡之秋,便痛心疾首,同仇敵愾,誓抱“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立下了“大丈夫當誓死邊疆,以馬革裹屍回”之志。於民國31年(公元1942年),毅然絕然,投筆從戎,報考中央第四軍官學校[黃輔軍校分校],遠赴川丶滇所屬獨山地區,接受軍訓。受訓期滿結業,王厚元分配安排在陸軍第26師78團,任8連少尉連長,他在部隊各方面表現突出,不久就被提升為中尉軍銜,正連長職位。
厚元由於身懷大略,滿腹經綸,負有將帥之才,加上精明能幹,于軍旅生涯中屢建奇功,深得上司賞識,受上級多次表彰。並即榮獲當時國軍統帥,蔣中正委員長,授獎賜袖劍一把。劍柄上精刻嵌雕“殺身成仁”四字,以鼓勵其為國效忠。
民國33年春節時分,(公元1944年春節),喜接家書,催其上道,已擇好良辰吉日,與幼時青梅竹馬同窗學妹章奎英小姐舉行婚禮。厚元為恪守訂婚盟約,遵奉父母之命,便告假還鄉與學妹完婚。在家之日,多個同鄉學友在其愛國思想渲染之下,都加入了保家衛國的隊伍中。
吉定燕爾,良緣夙締 ,佳偶天成。婚期將及一晚,忽頃接電令:要厚元火速歸隊,接受緊急軍務。軍令如山,不得有違,只得依依不捨,告別愛妻,踏上征途。章奎英女士,出身書香門第,是個有文化的人,在當時社會,富有文化知識的女子稀少稱奇。她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表示:應以大義為重,鼓勵丈夫奮勇殺敵,勿以她為念,牽掛喪志。她自己則待字閨中,期待相夫教子的美好前景。但誰知這一別卻成了永訣,美夢成泡影,憧憬陷入悲情。
回隊後,厚元奉令率領連隊日夜行軍,奔赴浙江衢州,參加保衛戰。在這次戰鬥中,大小戰役不下十場,與敵軍周旋月余,王厚元於每次戰鬥中,都是出生入死,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大有“泰山崩於前而不避,彈雨飛立旁而不顧”之慨。在1944年的一場血戰衢州保衛戰中,他所在的部隊26師78團,於6月11日擊斃日軍步兵62旅少將團長橫山武彥,6月12日包圃和擊傷日獨立步兵第124大隊長瀨尾浩中佐,6月25日凌晨,將擔任主攻的日獨立步兵笫123大隊長山口靖大佐擊傷,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後來受到日軍猛烈反擊,6月25日正是農曆甲申年五月初五日端午節,全軍守城將士正在和當地民眾歡度佳節,慶祝戰鬥取得重大勝利。不料當日夜即6月26日凌晨,日軍突然向東西南北四門發起偷襲,守衛在前沿陣地的第49軍26師78團全軍應戰,與敵人展開了肉搏和巷戰,終因敵眾我少,又加上敵機轟炸,只好向水亭門[西門]轉移,擋在面前的是洪水暴漲的衢江,全團一千多官兵[包括受傷的於丕富團長和該團第八連王厚元連長]一齊跳進滾滾江中突圍,被日軍機槍和敵飛機瘋狂掃射,幾乎全部英勇犧牲。王厚元犧牲時年僅24歲,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動人詩篇。
犧牲後,當時國軍政府,追謚哀壯:《忠貞為國,永誌哀榮》,致悼號哀,還專派親員送撫恤金至其家屬。而且,針對當時貨幣貶值,朝不言夕,竟以大米實物,按金折數,運到王洲河下,甚為關至,安撫其庭。來者,其中有幾個將士,曾是王厚元連部的士兵。從虎口脫身,劫難逃出的倖存者,親歷役事,難免忍不住悲傷哀語,嗚嗚咽咽,向烈屬口敘紀實真情。國府當局,軍政部門也已記上他抗日事業的功勳。
王厚元為國捐軀,噩耗傳來,章氏奎英,自然痛哭不已,本欲秉著:“丈夫為國死,賤妾何聊生?”誓不改嫁,但一個女子, 身難立。只是彌堅一志,剃度削髮,出家為尼,走入空門,去著另一修行。
八年抗戰,中華民族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個大國的尊嚴。遙想當年,祖國那積貧積弱的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的肆意踐踏我國大好河山,置我同胞於苦難,喪心病狂的殺戮掠奪,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滔天大罪。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中華民族存亡的非常時刻,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不願做奴隸的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多少熱血兒女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加入救亡圖存的行列,他們為趕走日本鬼子,求得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無數勇敢的人們為了勝利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槍林彈雨中寫就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的人生篇章。他們的英雄業績永載史冊,他們的英靈永垂不朽。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七次會議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015年9月3日,是中國第二個法定“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首個決定放假的抗戰勝利紀念日。中國政府決定開展紀念活動,其中,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重要組成部分,閱兵將在
天安門組織實施。本次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2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的大閱兵。
我們紀念這場偉大的勝利,就是要永遠銘記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無辜死難同胞;永遠銘記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戰鬥、為國捐軀的烈士;永遠銘記參加抗日戰爭的老戰士、愛國人士、抗日將領;永遠銘記為抗戰勝利建立了功勳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永遠銘記支援和幫助了中國抗戰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銘記他們的浴血奮戰,銘記他們的聰明與智慧,銘記他們的大公無私,銘記他們的深深愛國情。永遠銘記在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心中,中國人民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驕傲,也為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自豪。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王尚群【字洪順】2015-8-21
豐城市王氏始祖季友公簡介
王季友(江西歷史上首位狀元)
徵公,字季友,景肅公幼子。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甲寅三三三月十一日午時生,與兄仲友公同由豫章東湖徙居於豐城雲嶺里,里,公少有大志,穎悟絕倫,家貧賣履,博覽群書。杜甫稱為通經通經論道。李勉目為道德真儒,且好友著聞。登開元廿四年[公736元736年]進士首第,授洪州司議為御史中丞兼太子賓客,李勉於邵邵邵作送行序,陳救時之策十條,君國重務九章,忤帝旨,遂休於家於家。日與生徒講道於龍澤坑智度寺,有龍澤遺稿千餘篇。著四四四書要說,六經通義,士大夫鹹稱慕之。會講圭峰,帝尋復用之。之,累升至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祿大夫。與李十五、李十李十六、郎士元、於邵、張九齡唱酬來往,賦詩不一。又有贈辜辜辜子春、沈千運、李季友、崔高士、於舍人等詩。唐貞元十年(公公元794年)甲戍十二月十八日歿,享年八十有一,贈豫章伯。宋塑宋代塑像於儒學,立達尊祠祀之。又立像於龍澤書院祀之。其時黃時黃次山稱曰:足繼堯舜仲尼之道。葬株山南龍澤坑智度寺後。後。侄仲舒撰墓誌,陸贄撰祭文。今崇祀理學名宦祠。妣田氏夫人,繼妣柳氏,開元丙辰[公元716年]三月15日生,誥封夫人。復妣龍妣龍氏夫人,開元癸亥(公元723年)八月十三日生,誥封夫人人,俱葬公墓右。生子一:承顯。今年是季友公誕辰1300周年,江面西西省譜諜研究會提議,由豐城市人民政府主辦,召開紀念江西省首省首位狀元王季友誕辰1300周年學術研討會。
一直以來,江西史學界都把原宜春縣文標鄉人盧肇作為我省第一位狀元,宜春的狀元洲也因此遠近聞名。1997年,李天白在其著作《江西狀元譜》中,亦把盧肇作為我省首位狀元。該書出版後,一名讀者來信提出質疑:我省首位狀元不是盧肇,而應是豐城人王季友。李天白經過多方考證,查閱《豐城縣誌》等多種資料,發現王季友中狀元的時間比盧肇足足早107年。連日來,筆者在豐城的劍川先生介紹下,深入王季友的故鄉豐城,尋訪有關文史專家,翻閱王季友族譜,探尋誰是我省第一任狀元。
在王季友的家鄉豐城白土鎮鎮山村,筆者從該村的族譜《王氏家乘》中查找到王季友的有關生平介紹。王季友生於公元714年3月11日,卒於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號雲峰居士。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丙子科,共錄取20名進士,王季友以“初試第三,複試第一”的成績,一舉奪魁,成為我省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狀元。《王氏家乘》記載的王季友事跡與《豐城縣誌》基本吻合,證明王季友的確為開元二十四年第一名進士。日前,筆者又來到已故的我省著名藏書家王咨臣家中,從其藏書中進一步了解了王季友的有關事跡。據了解,王季友出身本是河南洛陽名門望族,其父王儀曾任丹陽太守,後遷豫章(今南昌)東湖。王季友幼時家道中落,與其兄一起從東湖遷至豐城雲嶺定居,並發奮讀書。杜甫曾在其詩中追述此事:“豐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明月無暇豈容易,紫氣鬱郁猶沖斗。”(見《杜甫詩集》卷7》)。由於讀書刻苦,王季友終於考中狀元,並除授御史治書。因看不慣當時朝政,又恥與宰相李林甫之流為伍,王季友不久後又回到了豐城,並在豐城株山腳下的龍澤智度寺設帳授徒,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王季友隱居期間,寫出了《龍澤遺稿》、《四書要注》、《六經通義》等多部作品。其詩作在當時相當有名,杜甫、錢起、郎士元等人都和他常有唱和之作。杜甫曾評價其為詩和為人時說:“道阻江湖,期以致君堯舜,不但工詩而已。”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多。
王季友81歲時去世,葬於豐城株山龍澤智度寺,次年被封為豫章伯。豐城自宋代始塑其像於學宮。如今,豐城株山龍澤書院鄉賢祠仍有王季友的牌位,在株山林場,還能看到其墓的遺址。
豐城市王洲尚群 2014-3-16
王洲建築
王洲大橋志
王洲大橋座落在贛撫平原西總乾渠上王洲石背渡口,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二級公路橋。全橋長80米,寬6.6米,可供各種車輛來往通行,橋兩邊設有人行道,並有圓柱型護欄。總體設計美觀大方,經濟實用,通過江西省交通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檢測試載,一切技術質量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經省、地、縣三級領導檢查驗收合格,是一座符合要求的放心橋。
王洲是一個人傑地靈,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自然古村,據史料記載,晚唐時期,即公元901年,王洲就建立了圩口,時稱黃洲,隸屬臨川。據今豐城縣誌記載,王洲圩(街)歷史,比袁渡街早360年,比佛嶺圩早800餘年,屬豐城市農村最早設立的三大圩口之一。王洲歷代就是鄉鎮所在地,1963年前屬臨川縣箭港公社,管轄範圍有:王洲、里山、棠勝、彭王、岩上、璋湖、羅坊、新余、東邊、新塘、白城、沙溪、康山、官田、楓林15個大隊,104個生產隊,約近3萬人口,在臨川縣屬較大公社之一。那時的王洲街有農業銀行,信用社,郵電所,供銷社,各種商店,飯店,農機廠,服裝廠,石礦廠,毛筆廠等,還有鄉屬機關單位,可說一應齊全,經濟較發達,特別是王洲毛筆廠,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乃至出口到東南亞各國。箭港公社的棉花生產,屬全縣第一,由於產量高,華東局還在這裡召開過現場會,推廣棉花高產豐收經驗,並在王洲農民中抽調多人,作為技術員派到各地傳授經驗。供銷社的購銷業務超過鄰近的袁渡、文港等圩集,那時的王洲被譽稱為“小香港”。
1958年江西最大水利工程——贛撫平原,在撫河中游的李渡鎮焦石處,攔河築壩,提高水位,在其側靠山處另開新口,沿著撫西堤外圍開挖了新河,從焦石到王家洲的付家村當時全都是人力開挖的新渠,然後接到撫河老支流,即箭江口到三江口的老河道,再由三江口開挖到南昌,豐城等地,這條河流通稱為西總乾渠。這是一項以灌溉為主,兼防洪、排澇、航運、發電、養魚和城鎮工農業生活環境綜合開發的水利工程。它為撫州至南昌縮短航程100多公里,每年為南昌市(縣)工廠、鐵路,沿途城鎮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近萬立方米,發電數千萬度。極大地改善了贛撫平原地區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其好處和歷史意義數不清。可是,對王家洲地區而言,這條渠道開通以後,卻帶來諸多不便。東邊是撫河,西邊與南邊是新挖的西總乾渠,北邊是撫河支流——箭江口到三江的老河道,王家洲處於四面環水的狀態,對出行很不方便,使王洲變成一座孤島。王洲石背渡口則成為王洲外出的主要通道,由於颳風下雨等原因,曾出現多起翻船死人事故,特別是石背村的小學生,天天都要到王洲上學,王洲的中學生又要到袁渡去讀書,家長非常擔心害怕,由於交通不便,嚴重地制約了王洲地區經濟發展。
2005年國家為解決農村民眾出行難,消除渡口隱患,中央財政撥專款用於“渡改橋“工程。江西省作為交通部三個試點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抓住機遇,啟動”渡改橋“工程,並納入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當時任袁渡鎮黨委書記的王建華同志,積極向上級反映,爭取到了首批“渡改橋”工程項目,於是成立了王洲建橋籌備委員會,由副鎮長王華波,王洲村支書王海俊,村長王士雲,民眾代表王順良、王洪順等人組成。2005年8月正式排牌辦公,由豐城市袁渡鎮人民政府和王洲建橋籌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在撫支河王家洲石背渡口建橋通告”,及“致各界人士的一封信”,從此拉開了建橋募捐籌款的序幕。
王洲大橋是由江西省四通路橋設計公司設計,報宜春市交通局批准的。總預算資金為100多萬元,當時財政撥款只有40萬元,還要分期撥付,資金缺口很大,要建橋就必須先籌資金,通過宣傳發動,民眾建橋熱情很高,湧現出許多為建橋出力和捐款的感人事跡,現將一些主要人和事簡述如下:
王士成先生,王家洲樓下村人。現為南昌市”王士成精微藝術館館主“,其館名是原政治局常委吳官正同志題字。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於”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7年被評為”豐城市十大歷史文化名人“。他熱愛家鄉,熱心公益事業,為了家鄉建橋,主動在南昌市成立王洲建橋募捐小組,成員有王大亮、鄒嘉玉、王清潭、王淑珍、王建安、王明保。為了大橋募捐,他用聯歡宴會形式,自費請客,把在南昌市任機關幹部的鄉親,袁渡籍的企業家和致富能人都請到飯店用餐,並帶頭捐款2萬元,這次募集資金額總計207900元,由他轉存的銀行利息3660.19元也如數交給了建橋委,而他為建橋花費的招待費、交通費都沒有列入功德款,稱得上是一位不計名利的慈善家。
王清(欽)潭先生,王洲上房人。現任南昌市十二屆政協委員,南昌市洪城工商聯副會長,南昌市信利百貨公司總經理,為王洲建橋捐款1萬元,這也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
王浩祥先生,王洲里山村人。在南昌市昌東工業區自資辦廠,歷盡艱辛,終於成立了初具規模的服飾企業——南昌培維夢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由於誠實守信,產品遠銷海內外。聽說家鄉建橋非常高興,立即捐款1萬元,這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好人,不幸去年因病逝世,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應該永遠懷念他。
王淑珍女士,王洲下房村人,聽說家鄉建橋,捐款12000元,她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女能人,我們家鄉以她為榮,祝願她萬事如意。
王仰金先生,王洲石背村人,也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他深知石背渡口過河的艱辛,為建橋捐款12000元,他認為這是好事,非常值,石背村的小孩上學從此再也不用愁了,與王洲也聯成一體了,上街買賣,十分方便。
捐款一萬元以上的企業家及致富能人還有:彭王村王明保先生捐款1萬元,棠勝村鄒雲華先生捐款1萬元,大垣村袁仁輝先生捐款1萬元,王洲上房村王建安先生捐款1萬元,上房村王小榮先生捐款1萬元,這都是我們袁渡鎮的精英,通過勤勞致富,回報社會。熱愛自己家鄉,熱心公益事業,我們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在南昌市募捐活動中,捐款建橋的還有以下人員:雷立春(袁坊雷家)6000元,王志良(王洲下房)5000元,王志輝(王洲下房)5000元,吳天祥(王洲上房女婿)5000元,王荷秀5000元,王茶秀5000元,王強5000元,王雪明3000元,鄒循光3000元,鄒衛民(載鄒)3000元,彭元波(上彭)3000元,熊洪印(毛家)3000元,鄒玉兵(棠勝)3000元,羅國富(羅坊)3000元,王欽瑞(王洲上房)2000元,王大亮(王洲下房)2000元,王小亮(王洲下房)2000元,王小梅(王洲下房)2000元,王尚輝2000元,鄒嘉玉(棠勝)2000元,王站明2000元,王加華(王洲下房)2000元,王根根(王洲上房)2000元,鄒明坤2000元,王丹1000元,王華1000元,王國順(王洲上房)1000元,張留祥(晏家灘)1000元,王珏(王洲)1000元,王金祥(里山)1000元,曾建平(袁坊曾家)1000元,夏招儀(上坪)1000元,王友順(王洲上房)1000元,周炳華(王洲街)1000元,鄒節黎(棠勝)1000元,王森祥500元,胡海生500元,王玉泉500元,王欽榮500元,王華500元,鄒節新600元,余秀蓮(牛家口前)500元,鄒偉中500元,萬秀(珊瑚李家)500元,蘆玉華(巷裡)500元,胥四新(堯家胥家)500元,黃斌300元。
在建橋募捐籌款過程中,還出現了許多感人事件。如王洲上房村胡炳英老人,年逾九十多歲高齡,子女不在身邊,自知在世時日不多,聽說王洲建橋,把兒女們平日給她的零用錢積累下的現金,總計有4000元,叫自己女兒送到建橋委,作為建橋贊助,自己則重病臥床不去就醫,橋尚未建好,就與世長辭了。 建橋委派人到吊念,並送了花圈,以示哀悼。
還有一位叫邱不嬌的老人,年逾八十多歲,無兒無女,只有一養女,平時省吃儉用,將積攢下的860元捐助建橋。並叮囑不要留名,說做好事不留名功德更大。她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也未等到橋竣工,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想她在那個世界一定很快樂。
我們這裡還有一位婦科醫師叫袁華如,當聽到王洲建橋訊息時,就找到王建華書記說,我大力支持,並帶頭捐資2000元,還叫愛人吳自洪也捐資1000元,作啟動之用。她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是一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婦科專家,受到廣大民眾好評。
為了建好這座橋,曾派人到深圳新余等地籌款,得到了在這些地方工作的鄉親大力支持,為去籌款人員提供食宿,並熱情接待,我們深受感動。現將捐款人員功德記錄如下:在深圳捐款總數24568元,鄒春華(棠勝)3168元,王尚平2000元,王尚林500元(以上兩人都是王洲街王仰濤之子),王尚高2000元,王尚林1000元(以上兩人都是王洲下房徐北佬之子),徐北佬200元,王文華(下房王加發之子)1000元,王平友(上房)2000元,彭小波(上彭)1000元,王輝(上房王欽壽之子)1000元,彭洪斌(車頭彭家)1000元,王欽富(新石背)1200元,王加忠(下房)1000元,吳龍雲600元,彭星明500元,鄒循傑500元,王德明500元,萬志紅500元,萬浩500元,王明500元,王振剛500元,王東皮500元,王新皮500元,)王建國500元,王仰國300元,王訓冬(彭王)300元,彭小明200元,王立200元,周梅金200元,王道明200元,王三明200元,舒克忠200元,王廣平(店東山)100元。在新余市籌款總數為14500元,其中:王洪(新鋼公司總經理)2000元,鄒傑榮(新余統計局長)2000元,鄒江華(箭江人,新余市某區長)2000元,王欽國(新余市二輕局長)2000元,王欽良(上房)2000元,吳濟富(新余市)1000元,王仰光(新余市銀行)1000元,王萍珍(彭王范人)1000元,王長軍(彭王范人)500元,夏榮嬌(河家洲)500元,鄒華珍(箭江人)500元。
在開始建橋募捐籌款時,就得到了袁渡鎮黨委書記王建華同志支持,記得當時我們向他匯報募捐籌款計畫時,他當即帶頭捐款2000元,當時在場的幾位客人也跟著捐了款,他們是袁渡派出所2000元,豐城公安局刑偵五隊2000元,白土趙建彪2000元,袁渡西源村袁華德3000元,這一下就募籌到金額11000元,這增加了我們募捐籌款的信心。通過宣傳,民眾建橋捐款積極性空前高漲,王洲下房西村西組村民決定將建橋占用良田不要補償,折價賠償金攤到每個人約10元,作為建橋捐款,下房西村東組村民同意按每人10元現金捐助建橋,新華石背村也按人丁10元收集建橋捐款,統一交給了建籌委。
這次建橋籌資,為王洲大橋捐款現金的總人數為291人捐款總金額為352546.19元。除上述文中談到的捐款人外,還有許多在各地經商務工的鄉親和在家的各界人士,按照原先承諾捐助功德款在500元以上的應留芳名,以作永久紀念。現將捐款名單記錄如下:周炳清6000元,王尚平(市財政局局長)2000元,王尚雲(王洲下房)2000元,付國仕(三門付家村)2000元,吳雲輝[吳家灣]2000元,王國民(上房)2000元,王偉 2000元,王剛2000元,付順高(付家)2000元,雷鳳蓮(三江輸液器廠)2000元,王啟亮(下房)2000元,王建輝(上房)2000元,王小凡(王洲街)1200元,王華波(副鎮長)1000元,王海俊1000元,彭元華(下彭)1000元,王安平(王洲王洪順之子)1000元,王榮順(上房)1000元,王華(上房)1000元,王訓雲1000元,王訓平1000元,王訓峰1000元(以上三人為彭王王四龍之子),付加洪(付家)1000元,袁經剛(副鎮長)1000元,余寶英(南昌)1000元,王順高(下房)1000元,王士華(下房)888元,盧考英500元,王順良500元,鄒根新600元,艾海德600元,王仰勝500元,王國榮600元,王艷平500元,王加仁500元,王洪順500元,王仰芝500元,王清500元,王友水500元,王輝500元,王欽亮500元,王欽和500元,王件皮500元,王士雲600元,吳華德600元,王仰虎600元,黃國花500元,王小平500元,王仰雄500元,王炬500元,彭元國500元,彭元才600元,夏來水500元,曾銀德500元,王嘰咕500元,王金水500元,王欽雲500元,王屯德500元,鄒玉興500元,彭德500元,王尚國500元,王士忠500元,王欽炳600元,王欽華500元,鄒進500元,王仰佑500元,王新梅500元,王愛梅500元,王士進(上房人鎮水利員)500元,盧水娣(南昌)600元,王冬蓮(付家)600元,方雪國(南昌)600元,王仰洪(下房)500元。
王洲大橋正式動工始於2006年9月,經過公開招標,由江西交通工程公司餘光榮奪標,雙方簽訂了承建契約。由於監管不嚴,施工方偷工減料,決定炸毀重建,後來才知承包人是掛靠單位。2007年由豐城市徐建輝轉包,後來發現該人乃代理人,真正老闆叫徐足波,在建橋施工期間,被他挪用了老闆墊付的資金,致使經常出現停工待料現象,工程進展緩慢,發現後才親自接管,至2008年才勉強把大橋建成,而大橋鋪面、護欄、引道等工程則未做,理由就是要按契約付了款才做。由於上級撥款遲遲未到,2010年,由王洲上房王富順接包,因承包人要自己先墊付資金,所以預算偏高,但總算把王洲大橋建好。
王洲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一件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也必將推動王洲地區乃至袁渡鎮的經濟發展,給王洲人民帶來幸福安康。我們衷心感謝黨和人民政府啟動了農村“渡改橋”工程,為百姓解決出行難,杜絕安全隱患,這是省、地、市三級政府為民辦好事的重要民生工程。我們感謝袁渡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精心組織和大力支持,特別要感謝那些為建橋修路,慷慨解囊,樂於贊助的仁人君子,還要感謝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感謝市交通局及監理的辛勤工作,總之,凡是為王洲大橋出過力的人都應感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王洲人民的夢想實現了,飛黃騰達,指日可待,王洲必將興旺發達,重鑄輝煌。
袁渡鎮王洲王洪順敬撰
2013年9月27日
王家洲觀音寺
七寶禪林王家洲觀音寺簡介
王家洲觀音寺座落在豐城市袁渡鎮王家洲村西側,河對岸是臨川縣誌記載的名勝風景古蹟一一七寶岩,現將我們王氏族譜中的一篇詩詞摘錄如下:
缷脈兠源起山脊,積水蟠龍見寶石; 嶔寶斑爛聯玉龜,背圻巨魚扉東西。以手揣麾無痕跡,神物古怪不可譯; 突兀渾如老龍額, 靑松為龍頭髮白。水繞龍腋兩眼燦,青睛觀天察地透; 泉脈精靈時射天, 公怒左眼遭雷電。祇道變幻欲儲精,何來妬忌翻為厄; 口吞長河萬傾波, 內有深岩無底膈。相傳直透象牙潭,事亦窮幽未可考; 清烱光碎寒泉碧, 削截石岩懸絕壁。懸崖離水有數尺,此中崆峒魚龍宅; 洞門鯨牙不可觸, 縱有絕技到此巖。赫上徽往舉腳窄,俯視無垠咨嘖嘖;貪看怪石與活水,竟忘此身坐跼蹐。 松風時拂水面清,會看平沙両岸隔;隔岸相對望長空,豁悟忽聞禪院鐘。 一聲長吼空巖動,又恐驚醒玉淵龍; 養成鱗甲幾欲化,待喚風雲鬚急跨。 祇今藉有磐石窩,噓吸流水無晝夜; 此物鐘靈豈偶然,水流湃峙對參禪。 何年點石通靈慧,煉成七寶覆深淵; 淵深正好潛鱗蟄,石煉何時再補天。
上文乃名“七寶石歌”,是描寫對岸石背山岩的美麗勝景,其石七色班爛,五花散彩。詩中提到的‘‘隔岸相對望長空,豁悟忽聞禪院鐘。”就是指對岸的七寶禪林,也就是現在的王洲觀音寺。以前我們這裡名臨川黃洲,直沿用到清朝同治年間後才改名為王家洲,1963年時因撫河西堤加固問題,才劃歸豐城市袁渡鎮管轄。
相傳七寶禪林始建於唐朝期間,那時是佛教鼎盛時期,規模宏大,道場莊嚴,僧侶很多,香客盈門。最近我在萬載仙源王氏保存的一本老譜上,看到有一張黃洲地圖[因他們是我們這裡遷徙去的七十八世孫亮公位下裔孫],上面圖中有七寶庵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王家洲觀音寺所在地。由此可知這坐廟宇歷史悠久,淵遠流長。
這座廟宇歷史上幾度廢興,到解放後的一九四九年,這裡僅保留的是一座觀音庵,到文革期間,這座觀音庵卻被全部拆掉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實,王家洲附近信眾,自發在原址上搭了一個小矮棚,內放觀音菩薩,因為有求必應,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缺。大約在1994年前後,王家洲居士吳春蓮帶領一夥居士和信徒,到本村和附近村荘化緣籌款,籌集資金十多萬元,重建了一座100多個平方米的觀音庵。後來在她的苦心努力下,觀音庵不斷的得到完善和擴大,先後也請了幾位師傅,由於條件艱苦,都未能堅持留下來。
2008年,請到了一位好師傅,法號妙果。使王洲觀音寺有了很大發展。在不到幾年的時間裡,一座輝煌壯觀新的大殿座落在老觀音庵後,耗資百萬元,實在非易事。希望廣大居士信徒熱心支持,前來瞻仰參拜,消災延壽,求財祈福!
七寶老翁2015-2-18除夕夜
王家洲古文
黃洲賦
(黃洲現名王家洲)賢傳
維臨川之望族,有黃洲以聚屯;韶水繞其前案,箭河縈其後村;蔬爽增其左輔,寶石湊其右勲。乃祖仲公,仕黃洲為教授,故名茲地仍黃洲為定雲。始開基而立宅,遂發族以敷文爾。其地靈毓秀,人傑流芳。大烏衣之門巷,罹青簡之縑緗。聚千家之丁戶,開萬畝之土疆。水面曳絲絲之楊柳,岩頭老松柏之蒼蒼。
古樹植三公之槐慶,喬木多庇蔭之豫章。其餘花逞艷花,愛花宜除草賊,草稱芳草,留草得護花王。他如塘布七星,星星之紋華。有辨寶呈一石,石石之彩色無渾。
遠望泮渡魚燈,夜火之輝煌;遠見近聽長湖,蛙鼓宵鳴之聒噪。近聞鴻雁宿沙灘而歡聚,鴛鴦戲水澤而樂存。觸境堪歡,須念祖隨緣,可樂好怡孫。
當其春漲,洋洋宛在中址,地則像乎大排,居萬煙而莫窮於所底。及夫夏暑炎蒸,風來汗止,席則展乎平沙,絕蛟針而不近於其體。至於秋夜月明,畫藏鏡中,清霜醉楓葉以流丹,白雪凝蓉華而點水。若夫冬深冱寒,彤雲驟起,題梅詠雪才高,尚有其人;踏雪尋梅志遠,詎無厥子?
況乎洲近水邊,人多勤敏;用才濟川,舟楫把穩。舉網垂綸,漁堪小隱;土廣膏腴,務農為本。勤播谷,敏繅絲,粟可食,棉可衣。靚青門之吐華,其生瓞瓞;玩黃台之結瓜,其熟累累。或枕石漱流以養趣,或乘風破浪以匡時。或雅重今文,則高居名士坐席,或敦崇古學,則直造大家籓離。掇巍科固蟬聯而鵲起,登顯仕亦鯤奮而鵬飛。
是雖連各房以發秀,要其共一木以分支。獨惜通洲戶眾代遠,則世系難稽。合族丁繁年深,則名字易惑。祖本修明於往昔,豈有模稜;孫支積累於來今,安無赤白。水尋原委,務去偽以存;木究根荄,宜旄淑與別慝。溯老譜之舊纂,歲過一千,念新牒之重編,年逾二百。茲幸洲中先輩譜牒,留心族下名儒編修繼志,嚴春秋之鐵筆,褒貶無私,壯班馬之鴻文,增刪不替。余也學漸,游夏莫贊一詞於纂修,才愧固遷未展三長於典記,爰作賦文用垂後世!
上文乃我八十三世先祖賢傳公,在王氏宗譜寫的讚美家鄉詩賦,臨川縣黃洲即現在的豐城市王家洲,這次重修宗譜我標點斷句,現發表於網上讓大家共賞。
中華王氏九十世裔孫王尚群字洪順編 2013-5-7
七寶岩賦
黃州之西,有巖名七寶,釆色班爛,潝然深邃,時人號為石龍。南有園眶數圍,黑石突起,謂之龍眼,岩北亦如之。有善水者入其下,不知所底,說者謂象牙譚,通亦或然也。然地屬豐邑,前人曾有為之表彰者,予亦謂此崖,實吾鄉之下鎮,又有祖冢在上,因課舘之暇,偶為之賦,雖意淺詞庸,不知有當,聊以志勝云爾。
繄石龍之蜿蟺,異邳垤之漫延;橫大川而盤踞,臨深澤而曲卷。通象潭以旁澨,抵虎郡而居邊;扼劍邑當其沖,播雩韶噴其濺。
櫧山綿衍龐魄而發跡,廒棟比密參差而居前。
如南箕之嗡舌於天漢,似底柱之撐足於虞淵。
枕巨族以為鎮吞洪濤,以作涎爾其陸離瑰異。
璘珣班然頳黃紺黛紫,整方圓或偃或仰為璣。
璿五花散彩七寶雜聯,豈輞川曾寫之以志勝。
抑女媧嘗煉之以補天,非朱勔可移之實內院。
德裕欲居之以作平泉,宛然玉斧之修月渾乎。
寶床之賜媛鉅鰲戴之,而增其班駁靈龜守之。
旭日光華,向天門而欲躍;屯雲黯淡,繞地軸而紏牽。
瀑湍清流,以尾閭為吞吐;浮波泡沫,齧石含而潺湲。
澎湃鏜輜兮莫測其底,濚洄曲折兮不知所竣。象網潛居,以為國,鮫人托處,以為厘。非丈人之仙槎可泛,豈張騫之擄碑能沼。第入水而造其底,或藻祓而溯其漩。上則巉崖磥,若劍戟之森立,下則深昧竊冥,似洞府之幽元。其中為堂,巨魚北眉如徒役;其後有室,潛虬遯跡以周還。光散彩而奪目,氣逢勃而多羶。好事窮之不可往,漁夫牽利急須捐。原夫水之所歸,波之所匯。屈注潢池而通牛渚,遠連碧落而駕天船。吼地中之雷,惟見雪花浪涌。噓朝出之日,不啻夜光汲咽。石穴葳甤,無異房之習坎;寶巌皺湊,何殊驎朶之疊錢。突圓石以為視,發寶光而通元。吐虹霓而埀釣,臥白沙以成氊。嶺則孤松秀拔,雙冢長眠。老乾參天疑露爪,盤枝拜月似參禪。金粟堆中帶晚霧,漆噔深處起朝煙。堪同掛角之裕後,將與藏腹而為緣。又如隔岸鈡聲,驚鸛鶴而夜嘯。聚廬煙火,接禽鳥而喬遷。呀蚊之宮濟濟,訛蜃市之田田。匪幻影之所似,乃靈氣之所旋。開泉脈而通其府,發地肺而大其傳。獨據西郵而更勁,屹戴東鄙而尤堅。間償擕斗酒,集名賢游其徑陟其巔。瞻望羊城兮,雲山渺渺;探源汝水兮,風帆翩翩。景彼青州兮,禾黍芄芄;顧盼衡宇兮,棟屋連連。謂山得洲為左臂,洲得山為右肩。騰踏接欲徃,氣蒸變欲宣。產偉器而鈡秀,披文藻而俱全。將與名勝為不朽,且並寶石而倶鐫。[本文摘自豫章王氏王家洲老譜,由於年代久遠,又是古文未標奌斷句,現重新發表難免有錯,敬請諒解,僅供愛好者欣賞。]
七寶老翁 20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