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師村

仙師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仙師鄉集鎮所在地、仙師鄉政府所在地,也是圩場、中心國小所在地,屬仙師鄉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仙師村地理條件如下:永定河繞殿前、新街、水城而過,流向錦豐村,匯入汀江(清朝、民國時期及解放初期可通船貨運),永定至廣東,永定至洪山公路穿村而過,龍梅鐵路自村別而過,並設有小站。仙師村由13個村民小組組成(上屋、下屋、嶺下、老街、官坑、凹背、湖洋、水城、吾田、殿前、上深塘、下深塘、洋西斜)。全村總面積為6.2平方公里,耕地462畝,山林面積5676畝。全村現有人口2000餘人,529戶,主要姓氏有:陳、彭、張、楊、賴、江、溫、顧、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師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政府駐地:龍巖市龍巖大道1號
  • 電話區號:0597
  • 地理位置:福建省西南部

廖、范。
仙師村支柱產業是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烤菸、“六月紅”早熟芋,養殖雞、鴨、豬、魚等,不少村民充分抓住仙師村地理條件的優勢還種菜出售。外出人口相對較少(外出去向以龍巖、廈門、廣東為主),許多年輕人主要以做小本生意為生。解放前仙師村盛產的土煙很有名氣,水城還有加工成菸絲的工廠,但解放後隨著烤菸的普及,這種土煙現在已經沒有人種植了。解放前,仙師村每年正月初五都要抬仙師宮“三聖公王”到各個自然村去迎敬,每年六月六在“三聖公王”門口做3-5天的傀儡戲並燒香敬神,解放後這些風俗隨著破除封建迷信運動展開而漸漸消失。但每年農曆“八月八”的仍然保留,節日氣氛相當濃厚。1998年-2000年隨著棉花灘的興建,許多移民移入仙師村,因此,仙師村不像以前一樣連成一片,而在中間插入了華坊、恩全村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