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峰苗族鄉

仙峰苗族鄉

仙峰苗族鄉為少數民族聚居地。清乾隆元年(1736年)設為居杭鄉,民國24年改為炭廠聯保,1940年實行新縣制改聯保為鄉,以仙峰山得名,位於興文縣城以南52公里,海拔730——1795米。東臨石海鎮,南連九絲城鎮和大壩苗族鄉,西接毓秀苗族鄉周家鎮,北連晏陽鎮和長寧梅硐鎮。鄉政府、鄉人大、鄉黨委駐鄉中心街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峰苗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電話區號:0831
  • 地理位置:東臨石林鎮,南連九絲城鎮和沙壩苗族鄉
  • 面積:108.87平方千米 
  • 人口:11479人(2017) 
  • 車牌代碼:川Q
歷史沿革,基本情況,民族風俗,婚姻習俗,礦產資源,鄉鎮企業,農業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發展,

歷史沿革

仙峰苗族鄉為少數民族聚居地。乾隆元年(1736年)設為居杭鄉,民國24年改為炭廠聯保,1940年實行新縣制改聯保為鄉,以仙峰山得名,將錦冠、炭廠聯保合併為仙峰鄉,建國初期區劃曾有調整。1958年為仙峰人民公社,“文革”中曾將“仙峰”改為“先鋒”。1984年7月經縣人大常委會批准正式命名為仙峰苗族鄉。1992年9月拆區並鄉建制調整,將丁心苗族鄉與仙峰苗族鄉合併為仙峰苗族鄉,鄉駐所在仙峰街村。

基本情況

仙峰苗族鄉位於興文縣城以南52公里,海拔730——1795米。東臨石林鎮,南連九絲城鎮沙壩苗族鄉,西接毓秀苗族鄉周家鎮,北連兩龍鄉和長寧梅硐鎮。全鄉轄東方亮、太陽光、滿山紅、大團結、高山好、仙峰、群魚、大元、興隆、順良、居坪、合慶、新聯、新寨、界牌共15個行政村和1個街村,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479人(2017)。民族有漢族和苗族。幅員面積108.87平方千米。
仙峰苗族鄉

民族風俗

仙峰苗族鄉具有豐富的苗族文化底蘊,由於苗族同胞多居住在相對閉塞的村寨,接受外界事物較少,因此還保持著傳統古樸的民情風俗。
民間工藝苗家女擅長挑花刺繡,績麻紡織,他們一針一線地親手縫製節日盛裝,每逢盛大節日,姑娘們都會穿上艷麗的服裝以展示自己精湛的手工。另外,苗族中還有專門從事首飾加工、蠟染和竹編的藝人,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遠銷外地。
民間體育主要有摔跤、爬樹、射擊、扭扁擔、扳手勁、盪鞦韆、踢毽子、舞獅子、擠蘆笙等,不但強身健體,還為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民間樂器主要有蘆笙、牛皮鼓、口弦、竹蕭、牛角號、嗩吶、鑼鼓、吹木葉等,但是在生活中常有禁忌,如婚禮上不準吹蘆笙;非喪禮祭奠,不準擊牛皮鼓。
民間節日苗族有自己傳統的節日,如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十的踩山節;農曆二月初五前的趕場天為文昌會;秋收前夕的吃新節。也有與其他民族共度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等。

婚姻習俗

苗族婚嫁習俗與眾不同。苗家女出嫁時,要穿著自己縫製的最漂亮的衣服,由送親隊伍陪同,一直步行到男家附近,待男方向女方送親人員敬獻煙茶,接過女方嫁妝等物品以後,新娘再精心梳妝打扮,由新娘的兄弟(堂兄弟也可)二人護著,一人走在新娘前,讓新娘抓住其衣袖前行,一人接過新娘的紅傘,半開著撐罩在新娘的頭頂上,從日出的東方來到男家門口場壩,行到大門口時,要進行“回車馬”儀式,之後,新娘方可進男家門;吃午宴時,新娘不得食用,須靜坐在新房內,午宴後,新郎的長輩和媒人向女方送親隊伍裝煙、獻茶、敬酒;天黑時,進行“交嫁妝”儀式;新婚入夜,男方要舉行“吃和氣飯”儀式,這是結婚禮儀中的最高禮儀,男方將女方帶來的一隻熟雞砍來拼成整雞,女方要發給廚師喜錢,雞是否完整,要經雙方認可,男方也可陪殺一隻雞,在堂屋擺兩張方連桌,入座的主要是女送親隊和男迎親隊的女性以及新郎的母親和嬸娘等,這頓飯新娘可以盡情吃飽,男方的親戚集中於堂屋內外,站坐不拘,陪新娘吃這頓飯,飯後男女各圍坐一爐火,飲酒唱歌,直到天明,此夜新郎新娘不同房;第二天早餐後,男方要打傳送親喜錢儀式,新娘要哭著隨同外出,送走送親隊之後,客人和鄰朋道謝離開新郎家,至此才算完成整個結婚儀式。此晚才是新郎新娘的洞房花燭夜。
新婚半月至一月後,新娘要“回門”,此後連續三年的春節、端午節、農曆六月新娘都要回娘家。
婚嫁是苗族兒女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祖傳的婚嫁習俗主要流行在農村和山區,隨著社會進步和改革開放,其禮俗已逐步變異和簡化。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以、硫鐵礦和石灰石為主,全鄉現有煤礦13個,硫鐵礦9個,採石場6個,礦產品產量占全縣的約四分之一。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狠抓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效益優先、調整結構、壯大規模、加強環保”的發展思路,積極引進外資、技術、人才,強化安全管理,加強環境保護,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產條件,嚴格整改措施,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百萬噸死亡指標大幅度下降,2004年實現產量49.5萬噸,硫精砂產量5.6萬噸,實現工業產值28億元,為國家創利稅1146萬元;調整企業結構,走“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移發展的路子,招商引資150萬元,新建方竹筍加工企業——搏旺筍業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實現筍成品400噸,產品遠銷日本、台灣等地。鄉內還有10餘家純黃玉米白酒生產企業。

農業經濟

堅持“強農業、壯工業、興科技、抓基礎、促產業、富鄉民”的工作思路,狠抓糧、林、牧、煙、林、游六大經濟項目的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2004年完成總產值3.1億元。
糧食生產大力推廣種植純黃玉米,2004年實現種植15000畝,年產6500噸以上;推廣毒洋芋5000畝。
畜牧業生產堅持“穩定發展生豬、適度發展烏骨雞、大力開展牛羊”的發展思路,制訂了全鄉畜牧業發展的工作措施和優惠政策,狠抓林下種草和牛羊品種改良,堅持發展與防疫並重的方針。積極培育專業大戶與建立示範基地帶動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成立了興文縣大元優質牛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實施林下種草4000畝,畜牧業產值實現2000餘萬元。
烤菸生產仙峰是全縣最大的烤菸生產基地,堅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狠抓質量,提高效益的發展思路,認真對全鄉8個宜煙村進行規劃,突出抓好播種、假植、移栽、施肥、採收、烘烤、分級、交售各個環節的後勤和技術服務,2005年實現移栽烤菸5176畝,交售乾煙9000擔,實現產值480萬元,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林業生產在認真抓好林政管理、森林防火的同時,突出抓好退耕還林工程綠色通道工程方竹林基地建設和幼林管護。近幾年來,實施退耕還林20050畝,荒山造林8000畝,建成方竹基地20000畝,實施方竹林幼林管護1000畝,既保持了水土,又收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旅遊業發展仙峰苗族鄉自然景觀優美,氣候獨特,苗族風情濃厚,境內有仙峰山、來佛寺、仙靈洞、仙人湖、千年銀杏、黑洞溝、燕子洞等景點,且位於世界地質公園——“興文石海”旅遊環線上,旅遊業前景廣闊。鄉黨委、政府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編制了《仙峰苗族鄉旅遊資源開發規劃》,制訂了旅遊資源保護措施,加大對內對外宣傳力度,積極招商引資500萬元修建了仙峰避暑山莊,新建2個農家樂,積極做好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基礎性工作,為打造“四川第一苗鄉”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

以治水、改土、興林、修路為重點。整治仙峰河道和居坪河道,保護農田近1000畝;投入15萬元,完成街道硬化;高質量完成27公里村級公路整治;投入30萬元,續修組道公路20公里,維修公路42公里,使全鄉公路平整、暢通。

教育和文化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全鄉有完小3所,村小6所,有教職工63人,在校學生1700人,其中:普通國中在校學生230人,國小在校學生1470人,在幼稚園數10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實現國小升學率100%,國中升學率60%。教育基礎設施繼續得到改善,近兩年來共投入180餘萬元,完成4所村小的教學樓主體工程和部分附屬工程建設,配備仙峰一校和大元村國小教學微機,使全鄉的教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廣播電視實現有線電視光纖傳輸,沿公路五個村農戶均通閉路電視。

衛生體育發展

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投入大量資金加強文化建設,成立宣傳文化服務中心,積極組織苗族歌舞隊外出表演,改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2005年配合縣上成功舉辦“興文縣首屆苗族花山節”,舉辦“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和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文藝晚會;多次舉辦篝火晚會,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成立仙峰苗族鄉老年體育協會,成功承辦宜賓市十區縣“仙峰杯”老年桌球邀請賽;積極組隊參加全縣籃球比賽。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現擁有衛生機構17個,其中村衛生所15個,個體診所1個,床位15張,衛生技術人員17個。
投入42萬元新建鄉衛生院和住宿樓,醫療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抗擊非典、禽流感、豬Ⅱ型鏈球菌病均取得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