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崗芽茶(明清貢茶,其製作技藝列紹興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家崗芽茶(明清貢茶,其製作技藝列紹興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仙家崗芽茶古稱“金牙”,產於“中國茶葉之鄉”浙江嵊州

2013年,仙家崗芽茶所用制茶技藝被紹興市人民政府收錄進紹興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制茶人朱笙元也被評為紹興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家崗芽茶
  • 外文名:Xianjia'gang Cha
  • 茶樹品種:笙元2號、笙元3號 
簡介,發展歷史,古代歷史,現代歷史,

簡介

仙家崗芽茶源起自中國唐朝,自明代初年開始成為御用貢茶,供奉時間長達358年。因歷史原因,仙家崗芽茶曾一度失傳,後由浙江茶人朱笙元復原傳承。茶葉具有甜香、濃爽的特點。

發展歷史

古代歷史

嵊州在唐朝時稱剡縣,剡產芽茶聞名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明初,“仙家崗芽茶”因被指定為貢茶而名噪一時。作為專供帝王飲用的御茶,從明朝初年至康熙年間,仙家崗芽茶共續貢358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
公元700多年前,唐代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對仙家崗芽茶的記載: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此處“剡溪”指的就是今浙江嵊州,“金牙”指的就是仙家崗芽茶。
明·弘治年間《嵊縣誌》記載:“茶,貢賦,薦新芽茶一十斤。”,此處“新芽茶”即指當年的新鮮芽茶。
明·萬曆年間《嵊縣誌》記載:“茶,生處不一,多在邑之西,近稱仙家崗茶。”
清·康熙年間《嵊縣誌》卷三:“茶,生處不一,產西山者佳,有仙家崗充貢。”
清·康熙年間《嵊縣誌》卷四:“仙家崗,充貢,...每年四月送會稽,附加路費銀六兩。”
清代以後,國內民生日漸動盪,仙家崗芽茶曾一度失傳。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茶人朱笙元開始育種,經過20多年漫長的雜交、繁殖,終於培育出改良的古貢茶品種:笙元號1,2,3號茶種,同時採用特殊技藝製作,才將仙家崗芽茶重新搬回現代中國茶的舞台。

現代歷史

1981年起,浙江茶人朱笙元開始做茶。僅有國小文化的他,翻遍地方志,歷時20多年,反覆育種栽培,通過雜交混種等方式,才將古代仙家崗芽茶品種最佳化改良成為笙元號種。
2007年,歐盟綠色農產品行業協會授予仙家崗芽茶“國際綠色農產品名牌”,獲準進入歐洲市場銷售。
2010年,仙家崗芽茶成為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獲準核定的無公害農產品。
2017年、2018年,紹興日報與浙江日報分別對朱笙元及仙家崗芽茶進行了採訪、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