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姑信仰,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民俗,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臨澤縣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姑信仰
- 遺產級別:市(州)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張掖市臨澤縣
- 保護單位:臨澤縣文化館
仙姑信仰,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民俗,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臨澤縣文化館。
仙姑信仰,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民俗,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臨澤縣文化館。歷史淵源仙姑信仰是甘肅河西地區存在的一種影響廣泛、信徒眾多的民間信仰,信徒們所信奉的仙姑是臨澤仙姑廟內供奉的主神。臨澤仙姑廟在...
游氏仙姑民間信仰遍及閩、台、港、澳、浙、粵、贛等地,信仰者眾。柘榮游氏仙姑祈福儀俗源於民間對游氏仙姑的信仰,經歷代傳承,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到游氏仙姑宮朝拜游氏仙姑,舉行祈福儀俗,是柘榮縣較具特色的一種民間...
《裰織仙名:何仙姑信仰與廣東增江流域地方社會(960—1864)》是一本202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小菁。內容簡介 廣州增城相傳為“八仙”唯一女仙──“何仙姑”的故里。本書綜合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聚焦廣東增江流域的何...
如今,鄞仙姑信仰逐漸走出南安,傳播至海內外,在漳州龍海白水鎮、晉江英林鎮、安溪湖頭鎮、廣東潮州、海南、馬來西亞等地皆有著鄞仙姑分爐。2014年農曆八月初八,來自海南、廣東、馬來西亞等地的鄞氏宗親前往南安謁祖祭拜,福建省政協委員...
劉仙姑(818---834?)原名劉秀英,別名聰慧,俗名仙姑。834年隨父劉禹錫從蘇州至汝州。在劉禹錫在汝州任職期間,適逢汝州大旱,數年不雨,劉禹錫即於此山峰頂設壇祭天祈雨,由於祈雨不至,自己堆薪欲自焚以表心跡。其女救父心切,推開...
慈航真人即慈航道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也稱慈航大士,為道教神仙。宋代以後,在三教融合的文化背景下,本屬於佛系的觀音菩薩,被道教積極吸納,在民間形成了道系的“慈航真人”信仰,道教的神仙譜系中...
二仙廟位於河南省武溫貞澤,始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占地105畝。概況及傳說 二仙姑信仰始於漢,二仙廟實創於唐貞觀元年(627年),現已被列入縣、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二仙廟分主院、東西兩跨院,亭樓、房間計70餘間,中軸線上有...
後世信仰 河南安陽長春觀三霄殿 三霄娘娘為雲霄、瓊霄、碧霄的合稱,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又稱感應隨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三位仙女,是財神爺趙公明的三個結義妹妹。她們執掌混元金斗,神、仙、人、聖、諸侯、天子等,降生...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游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
1. 《“仙居古廟鎮蠻邦”:拉律戰爭與何仙姑信仰在英屬馬來亞的開展》(“ ‘Pacifying the Wildland’: The Larut Wars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He Xiangu Cult in British Malaya”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王囊仙(1777—1797),女,布依族,本名王阿崇(又作阿從),自幼習武,能以巫術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組織布依族人民起義,民間稱為囊仙(布依語,意為仙姑);嘉慶二年正月初五(1797年)起事,號稱皇仙娘娘,其軍最多時達數十萬眾...
著作、遺蹟的研究;第二部分為對閩南地區文化人物如吳英、楊衢雲、王岫松、弘一法師、慈航法師等人的研究;第三部分為閩南地區民間信仰的研究,主要涉及何仙姑信仰、仙公山宗教文化、玄武信仰、王爺傳說、媽祖信仰等領域;第四部分為對...
第一節 平天仙姑民間信仰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平天仙姑民間信仰的傳播 第三節 《平天仙姑寶卷》的結構、內容以及與政治、民俗的關係 第四章 與河西民俗緊密聯繫的幾部寶卷 第一節 《觀音濟度本願真經》第二節 《目連救母幽冥寶...
1.《西夏黑河橋碑與黑河流域的平天仙姑信仰》,載《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2.《論〈論語〉〈易傳〉〈老子〉的人生境界》,載《河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3.《馮國瑞〈張介侯先生年譜〉述評》,《河西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