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感

付出感

付出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補償心理,但不代表這就是正確的。往往要順著天意做事,逆著個性做人,我們才能擁有更加精彩順遂的人生。在婚姻關係中,為彼此付出本來是件幸福的事兒,但度掌握不好,就會成為彼此的枷鎖,成為婚姻的殺手。不應讓付出感謀殺你的人際關係,全然的投入去愛自己身邊的人,因為有機會為了自己熱愛的一切付出,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付出感
  • 外文名:pay feeling
種類,表現,親情,愛情,友情,

種類

第一種,自我意識不夠強者。這類人會在兩性關係中過於依附於對方。比如經濟上不夠獨立、情感上或者心理上過於依賴對方。一旦進入婚姻,容易完全放棄自我。
第二種,過於追求完美者。這類人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自己做了事情或者有所付出後,會希望得到對方相關的反饋。人與人相處,有一個“黃金法則”,即你希望對方怎么對你,你就怎么對待對方。而現實的情況往往是,人們按照“反黃金法則”行事,即你希望怎么對待別人,就希望別人也如此對你。如果得不到相應期望,就會大為惱火。
第三種,自我價值感低者。這類人屬於“討好型”人格,希望自己所做能使所有人的滿意。這類人往往是自小沒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察言觀色、迎合他人成為他們的生存法則。因而,這類人主導性會比較差,容易盲從他人,喪失自我。對於“付出感”而言,你不能決定對方是否接受你的付出,但你可以決定是否要付出或者停止自己的付出

表現

親情

通常,我們的父母是付出感最強烈的那個人。小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我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為什麼你不能像隔壁家的小孩一樣乖?” “我為了方便你讀書把家都搬到學校旁邊去了,為什麼你還是考不了前三名?”
長大後,這樣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你要是堅持跟某某結婚,我就當沒有你這個孩子。” “你去那么遠的地方工作我們老了怎么辦?這個孩子真是白養了!” “你要是還當我是你媽(爸)就安安心心做我給你安排的工作。”
無論內容是什麼,其中心思想歸根結底就是:“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所以你一定要聽我話。” 毋庸置疑,每個做父母的都是愛孩子的。可有時候,就是這種沉甸甸的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愛讓無數孩子不顧一切的想要逃離。

愛情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劇情:“我為這個家庭付出那么多,他/她卻背叛了我”。幾乎每年都會有類似當代陳世美的新聞出現:“妻子辛苦賺錢養家一心供丈夫在外讀書,熬到丈夫畢業,丈夫卻出軌,甚至要求離婚。”
每個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買單,覺得不值得了也有隨時放棄的權利。而不是時時刻刻把"我為你做了多少,而你為什麼不為我做點什麼”掛在嘴邊,這是赤裸裸的利用正常人類都有的內疚感進行道德綁架。一次兩次也許管用,時間久了這種沉重的愛只會讓人想要逃離。並且從你心理不平衡想要瘋狂的索取回報的時候這段感情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了。
愛情里最棒的心態就是: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場心甘情願,我對此絕口不提。你若投桃報李,我會十分感激。你若無動於衷,我也不灰心喪氣。直到有一天我不願再這般愛你,那就讓我們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友情

相對於愛情,這種強烈的付出感也在時刻謀殺著我們的友情。你是否也聽到過:“上次那么冷的天我都陪你出去做頭髮,你今天晚上來機場接一下我怎么了?” “每次聚會都是我買單,哥們兒現在手頭緊你不會這點錢都不借給我吧?” “看在你逃課我每次都幫你點名的份上,畢業論文你就幫我寫了吧!”把交朋友這么真誠的事變成一場赤裸裸的交易,把為朋友做過的事都放在天秤上去稱,一旦發現對方的回報缺斤少兩便立刻狗急跳牆,翻臉無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