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西和縣大橋鎮的仇池山,是古
仇池國所在地,山上的八溝十坡中有小有洞天、八仙上壽、
伏羲仙崖、洞油神魚、麻姑山洞、金龍戲珠、石勺奇潭、無根之水等
仇池八景以及玉泉洞、汪猴洞、峰崖洞、駱駝洞等古洞。
仇池石
山上出一種石頭叫
仇池石。仇池石是一種柱狀布滿瘤狀石質的石灰岩,表面有圓瘤或小孔洞,渦洞相通,嶙峋異趣,顏色為淡紅淡綠,石質軟硬相間,硬若瑪瑙,軟如吸水石(圖十六)。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任陝西
風翔縣判官時,偶得一方仇池石,置於一個由朝鮮進貢的高麗銅盆之中,供於案上,每逢閒暇之際,或邀友共賞,或獨自觀賞,望石自樂,迷戀遐思,愛不釋手,視若珍寶,並留有《仇池石》一詩:
海石來珠穹,秀色以珠綠。
陀陀尺寸間,宛輔陵戀足。
初疑仇池化,又恐贏州蹙。
得之喜無殊,與汝交不瀆。
盛以高麗盆,藉以文登玉。
幽光先五夜,冷氣壓三伏。
老人生如寄,茆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風流貴公子,竄謫五當谷。
見山應已厭,何事奪所欲。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研究進展
趙逵夫教授認為,之所以把“常羊之山”認定為仇池山,主要理由有3條:其一,《山海經》中對常羊之山位置的描述,和仇池山的方位相符;其二,常羊山在古代的華陽國內,古代民間傳說記載,有
嬌氏女“女登”感應神龍於華陽之常羊山。而
伏羲為龍神,古代傳說生於
仇池。則有嬌氏女所感應的神龍的常羊山無疑就是仇池山;其三,仇池山在古代又叫仇夷山、仇維山,而“仇池、仇夷、仇維”和“常羊”的讀音相同或相近。依據這些理由,可以基本確定常羊山就是仇池山。
史料記載
而《山海經》中記載的三隻眼睛的居民,其實就是
氐人的一種習俗。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還有人在成都街頭看到過長著“三隻眼睛”的人,這些人的額頭中間有一個立著的眼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小時候人們將其額頭中間劃開,放入一個墨珠,長大後遠遠看上去就如同眼睛一樣。這也是氐人的古老習俗。
“有互人之國,
炎帝之孫,名曰靈,靈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據
郝懿行《
山海經箋疏》註:“互人國即《
海內南經》氐人國。氐、互一字蓋以形近而訛,以俗‘氐’正作‘互’字也。”
由於
氐人善於養馬,故而非常崇拜馬神,早期以白馬為圖騰,他們的白馬神、
馬王爺大都是三隻眼睛。“馬王爺
三隻眼”由此而來。三隻眼睛的楊二郎傳說在隴南相當流行,而天界“四大元帥”中的
馬元帥也是三隻眼睛,他們都是氐族的祖先神。“那個馬元帥在
民族融合中被編入了‘四大元帥’中,在天界的‘統一戰線’的陣營中,擁有顯赫的位置。”
仇池山位於甘肅省
隴南地區西和縣南境的
大橋鄉,地理位置在東經105°20’與北緯33°45’之間,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頂面積約5×3平方公里
歷史傳說
仇池山是人文始祖
三皇伏羲、
神農、軒轅的誕生地,仇池山神殿里有三皇塑像。(原伏羲塑像是一個童子像,獸頭人臉,頭上有兩個角,眼睛是向上立起的,全身是毛,脖子和腰上有樹葉,左手撐著日月、右手撐著太極九宮八卦。)仇池山也是伏羲、女媧的祖母仇池金母、母親華胥和父親雷公誕生之地,後人稱伏羲的祖母、母親和女媧為無敵三母。《河圖》曰“大跡在
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
太平御覽》雲“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密犧。”密犧即伏羲也。學者研究認為,伏羲生於仇夷(
仇池),長於成紀(漢水)。當地百姓傳記的《原始天神人祖寶卷》、《羊麻城之戰——媳婦溜天降神龍》、《人皇出野灣——母望兒雄關》中有對人文始祖
三皇誕生、修煉於仇池山有詳細記載。每年正月十五仇池山雷公河(西漢水)舉行<太極九宮八卦祭壇>。
傳說刑天和
軒轅黃帝曾在常羊山決戰,軒轅帝斬斷了刑天的首級,刑天立而不倒,揮舞乾戚(就是盾牌和長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