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學》是199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嗣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學
- 作者: [清] 譚嗣同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年11月
- 頁數:363 頁
- 定價:16 元
- ISBN:9787534817144
《仁學》是199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嗣同。
中國近代思想家譚嗣同的哲學著作。1894~1895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遭失敗,對譚嗣同的思想震動極大。《仁學》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896~1897年間陸續寫成的。《仁學》全書凡50篇,分為兩卷。《仁學》反封建的激...
《仁學》是2002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仁學》是集中體現譚嗣同政治和學術國想的一部著作,其思想來源既有中國傳統的儒學、諸子學、佛學思想,又有西方宗教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思想。本書主要內容為抨擊封建社會宣揚三綱五常的專制制度、提倡資產階級平等與民主觀念;主張維新變運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作...
《仁學》,是2021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目錄 前言 一、寫《仁學》的人 二、《仁學》的寫作與發表 三、《仁學》是講什麼的 四、今天為什麼讀《仁學》五、為什麼要做匯校本《仁學》自敘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 卷上 卷下 附錄 校刻瀏陽譚氏仁學序 《仁學》評論資料 糾結的思考:書籍史、文獻學與近代史...
《傳世經典隨身讀:仁學》是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嗣同。該書以佛教哲學為理論框架,糅合中國傳統與西方學術,欲將宗教、哲學、科學冶為一爐,以“衝決羅網”為號召,在晚清有志於改造中國的維新派、革命派群體中影響巨大,時人曾譽其為“維新運動的《聖經》”。內容簡介 《仁學》一書是“戊戌...
《譚嗣同〈仁學〉研究》是2019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思想變遷與近代中國研究叢書”之一種。譚嗣同是一位頗具政治魅力和學術魅力的歷史人物,他的哲學氣質、思辨能力和學術見解,永遠值得學者去鑽研。譚嗣同所著《仁學》一書,發表已有百餘年了,一直是中國近代史及中國哲學史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可是...
上海仁學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仁學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專注於器官移植的健康管理,總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楊高南路1998號。仁學健康旗下有移植專家APP(安卓/IOS),為移植用戶提供經濟、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企業是新興創業公司,在搜狐、動脈網等有報導 ...
《仁學本體論》是2014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圖書,作者是陳來。主要講述了古典儒學的仁論、道體論等。內容簡介 《仁學本體論》是作者論述其儒學本體論的哲學著作。作者繼承和展開了古典儒學的仁論、道體論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來的中國哲學本體論,在綜合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從而將儒學的仁論演為一仁學的...
《新仁學構想》是2013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牟鐘鑒。內容簡介 本書以仁學為儒家思想之精華,回溯仁學自孔子以來曲折發展的歷史,接續孔子仁學的源頭活水,集歷代儒家學者的仁學智慧,尤其彰顯孟子和譚嗣同弘揚仁學的貢獻,參考當代新儒家和儒學研究學者對仁學的思考,廣泛吸收諸子百家和西學之長,面對現今時代...
《仁學解釋學:孔孟倫理學結構分析》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幼蒸。全書依據現代理論觀念對仁學的結構、意義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釋。內容簡介 本書以仁學和儒學相對比,用“仁學”一詞專指孔孟倫理學,以區分於古代儒教經學和宋明理學。全書依據現代理論觀念對仁學的結構、意義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
《仁學解釋學》是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幼蒸。編輯推薦 被稱做解釋學的意義結構分析法的最終目的有三:原始仁學的真實意涵、仁學的歷史作用和仁學的現代意義。一般來說“儒學”指“四書五經”系統,其存在具有綜合的史學內涵,而仁學為獨立的思想文本。因此不妨比喻說,仁學是“橫向”存在的,是...
《孔孟仁學論綱》是2016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光軍。內容簡介 本書從仁學角度對孔子、孟子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大體包括“仁之形上考察”“何為仁”“仁何為”“仁之全德與展開”四個方面,展示了孔子、孟子思想的相同與差異、形上與形下、內涵與外延、理論與現實、傳統與現在等諸多維度...
《《論語》解釋學與新仁學》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幼蒸 內容簡介 《論語》作為幾千年來人類精神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的現世人本主義方向的民族倫理信仰經典,因其內具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精神,在全球化的今日顯示出了一種與現代科學精神和人道主義充分一致的思想傾向。作者基於60餘年來有關中西人文...
仁學與符號學 《仁學與符號學》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幼蒸。內容介紹 《仁學與符號學:通向人文科學之路》是國際著名符號學家、旅美獨立學人李幼蒸先生的一部散論兼隨筆性質的文集,主要論述作者所提出的奠基於符號學方法論之上的“新仁學”理論創想。
孔子的仁學 春秋時期社會上流行著種種關於“仁”的觀念,如“愛親之謂仁”(《國語·晉語一》)、“仁不怨君(《國語·晉語二》)等。這些流行觀念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求重新發揚宗法互助精神,加強貴族內部的團結以維繫搖搖欲墜的禮治局面。以此為契機,孔子首次將仁和禮結合在一起,通過納仁入禮的努力形成了作為...
《譚嗣同》是2019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克駿。該書是《新編歷史小叢書》系列之一。內容簡介 譚嗣同(1865—1898),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本書介紹譚嗣同的生平及其所著《仁學》一書,書前又著名...
他在《仁學·界說》中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識”這是譚嗣同“仁學”中的一個主要思想他用“仁”來宣傳資產階級的平等思想,說“仁以通為第一義”,而“通之象為平等”。仁為萬物之源 ren wei wanwu zhi yuan 仁為萬物之源 中國近代思想家譚嗣同提出的哲學命題。他在《仁學·界說》中說:...
《仁者無敵仁的力量:大變動社會的生存之道》是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的上一部著作是《仁學的價值與時代精神—大變動時代的生存之道》的續篇。從孔子仁學的核心內容:人的發展出發對仁的各個要素展開比較分析。人的屬性分為兩個方面:人的顯力與人的潛力,人的潛力要遠遠大於顯力,但...
他在春秋末期社會的矛盾動盪中,對於民的作用與重民思想進行反思,認識到民的問題實際是人的問題,於是發展了春秋時代已經出現但尚未定型的仁的觀念,使之成為十分重要的社會倫理政治觀念的一部分——“仁學”。孔子仁的第一個含義是給他人以關懷、愛護,仁愛不僅施於家族內部,而且也普遍地施於一切人,包括外族人和...
《孔子金留言啟示錄》是2008 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余偉康 內容簡介 作者遵循孔子“學以致用”的教導,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帶著中國面臨如何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歡樂中國的問題,從《論語》中尋找答案,提出要實踐孔子的仁學,藉以提高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歡樂中國,促進世界...
《譚嗣同全集》是清末譚嗣同創作的作品集。內容簡介 代表著作《仁學》,後人將其著作編為《譚嗣同全集》。這本書是由中華書局出版,是中國近代 物文集叢書之一,蔡尚思和方行編輯,浙江海鹽張元濟題寫書名,收集了包括《仁學》、詩詞、書信等總計41萬字。作者簡介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少有大志,淹通群...
第一講儒家的“仁學”一愛人成仁:“仁學”的含義 二以和釋仁:“仁學”的新詮釋 三終身讀書:孔子的人生境界 四杏林春滿:儒家的醫德 五崇儉禁奢:儒家的官德 第二講儒家理想人格論 一德知志美:理想人格結構 二內聖外王:理想人格模式 三內外合一:理想人格修養 第三講塑造現代儒商 一德、智、膽、情:現代...
儒家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規範。孔子政治倫理哲學思想的核心。按《說文》的解釋,其字從人二,指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孔子運用這一範疇時有多層次的含義,構成完整體系與豐富內容。仁的界定及其內涵標準 仁者愛人是孔子仁學的思想基調。套用到家庭倫理方面,提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儒家仁學主張仁道主義,儒家仁學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核心。仁是倫理等級制的禮的感情化表達與導引。仁從人二,以二人(多人、血緣、關係)定義個體的人,人(只能具體體現為個人)的意義旁移於他人,個體的意義消解於群體,人的主體性不見了。中國傳統文化是群體本位而非個體本位,它的準確命名應是以儒學為基礎...
《論語啟蒙:的法典化解讀》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沈敏榮。課程大綱 一、孔子與仁學:禮樂崩壞與生存智慧 第1講 走近孔子:截然相反的兩個面孔 第2講 變動社會下的不憂不懼:孔子的奔波到底是為了什麼?第一、二講部分測驗 第一、二講部分作業 二、一以貫之:仁學的法典化解釋 第3...
人們稱孔子之學為“仁學”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孔子是把“仁”作為士君子最根本的道德規範來要求的。正如他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論語》一書中記載著許多孔子回答弟子們問“仁”的言論,其內容都是實行行為中所要遵循的各種具體規範和...
仁政是一種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從孔子的“仁學”繼承發展而來。是孟子學說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等政治理想之一。"仁政"這種儒家思想在它誕生之後的很多個朝代中都作為統治者的思想。這種思想主要宣揚“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理論。在當代的哲學研究中,這種思想還是具有先進性,...
秦政是一個漢語辭彙,出自《仁學》,解釋為秦朝統治模式的概括。釋義 與周政(周朝政治)、漢政(漢朝政治)相對應,泛指秦朝的政治制度,亦稱秦制;漢制實際上是秦制的延續與發展。例句 譚嗣同《仁學》:“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中國二千年的政治制度雖有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