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紅白豆腐

什邡紅白豆腐

什邡紅白豆腐,位於四川省什邡市紅白鎮鎣華山腳下。所採用的主要原料是優質黃豆。並引流無任何污染的高山優質礦泉水精磨而成。其工藝得到與道,佛兩家精傳。其口味獨特,內含天然植物蛋白,多種胺基酸等營養成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什邡紅白豆腐
  • 材料:豆腐
特產特點,製作過程,歷史典故,

特產特點

據豆腐作坊主人談:紅白豆腐純用膽水點漿,點法上有其奧妙,使水豆腐外形老,吃起嫩;凡作豆腐菜餚時,先下鍋打毛,絕不會翻砂。也就是說,切塊的豆腐下鍋後依然稜角分明,保持原狀,既不會散爛,也不會變老,因此入口香融細潤,較之豬腦更別具風味,博得食客交相讚譽。其為麻竦燙或清湯、白油,各臻其妙。至於豆腐乾分本味與五香味,其製作過程講究乾淨衛生。

製作過程

作法是,把煮漿過濾和點漿後所得的半成品裝入木屜,用千斤頂擠壓,力度適宜,烘乾設備採用一座燒本山無煙煤的爐灶,上邊加一塊鐵板和一層鐵絲網作間隔,以防止直接燒烤。在烘烤前,用精鹽先抹平面,入味;採用漢源大紅袍對口椒增添香味烘烤後,若要加工成“五香豆腐乾”時,再入鹵鍋、收煮。由於在磨漿、煮漿、過濾、點鹵、壓製成型,烘烤、滷製等過程中,嚴守質量要求,按照家傳密法操作,因之,不管水豆腐與乾豆腐,都能保持紅白豆腐的特色風味,優於其它地方的產品,每天都供不應求,尤其是乾豆腐,每天都是登門預約和守候提貨。目前,紅白豆腐已遠銷成渝、黑龍江、遼寧、深圳等 地,博得眾口讚譽。
紅白豆腐一直沿用膽水點漿,製作者談: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黃豆,差比羊肉”,因而製成漿,既為高蛋白,用膽水更能促健脾開胃;不比石膏點漿,性涼,久食易傷脾胃,頗有道理。其製品銷往成都鐵路療養院和青白江川化廠廣大地區,都受到民眾歡迎,啟人食慾大增,不宜多食滷製品的老弱及對療養病人尤宜。

歷史典故

民國時期,在章山深處萬山環抱的一片平坳處,散落居住著幾十戶人家,一頭天齊宮,稱為白廟場,一頭太陽神廟,叫作紅廟場,於是因兩座廟宇的顏色而命名。石亭江、通溪河交匯於此,以殷家溝為界,二場相距約二百米。這山中,習慣於種黃豆,稱為五月黃與九月黃,顆粒圓實飽滿,由於山高谷深,蔬菜缺乏,最初有一人家,用石磨手工磨豆腐出售,當時,方法還很原始,豆漿過濾也僅用麻布;點漿用的滷水,也是趁滿山的五倍子花開放後,用開水浸泡摘來的花朵汁代替;為了消豆漿泡子,只有採用本山漆樹葉子投入,可收良效,這些土辦法做成的豆腐,顏色比較灰黑,宛如黑豆磨成的漿,頗為民眾歡迎。當年,逢六月六日開始的鎣華山香會期,從這裡入山的人流絡繹不絕,紅白廟場也驟然繁榮起來,人們駐足休息時,在場上麼店裡一坐,總會叫一份“白牛滾水”的嫩豆腐,蘸以食鹽、辣椒麵,伴兩杯山釀燒春,別具風味,可以消乏疲勞,這時的紅白豆腐的質量還談不上美味佳肴,但卻成為游山香客,物美廉價的的食品,後來山村又用玉米殼、花生殼、木屑、柏葉等烘烤出一種乾豆腐,乾香麻竦,更成了佐酒佳品,紅白廟場產豆腐的歷史就如此延續下來。這裡的豆腐特別香嫩細白,堪稱上品,這恐怕與山澗下清澈的觀音岩泉眼和山澗奔流的礦泉水大大有關吧!
又經歷一代復一代,紅白廟場已改建成了紅白鄉(鎮),原先以磨豆腐為業的也由一家,發展成了六家,其中一戶但姓和一戶張姓的豆腐坊很有名。它們一般生產水豆腐、乾豆腐、五香滷豆腐。特別是後邊這種叫做“尼姑豆腐”,還蘊藏一樁故事:這位豆腐製作人,是武勝縣一位尼僧,法名寂量,學習豆腐製作幾代人的經驗,掌握了較有特色的五香滷豆腐的配方,後來,她雲遊到綿竹三溪寺,她與什邡紅白鄉的但、張二家都有一些俗契因緣,向他們傳授了豆腐製作技藝。紅白山區,水質特別清冽爽口,這是制豆腐的一個有利條件,使她從老家學來的技術,得以在紅白場安家落戶,開花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