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志(1984-2000)》一書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唯物史觀和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地反映改革開放後什邡的自然和社會歷史狀況,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統一,編纂一部內容全面、系統、真實,便於使用的志書,使之發揮存史、資政、教化、促發展的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什邡市志
- 作者:什邡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 定價::390.00元
- 開本:16開
- ISBN:97878023865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內容斷限起於1984年(即1988年版《什邡縣誌》內容下限的次年),止於2000年。有的史實,為體現事物的完整性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階段性,可適當上溯或下延。
本志文體以志(記)為主,兼用述、傳、圖、表、錄等。卷首設凡例、序,卷末設編後記。大事記採用編年體兼記事本末體;正文各篇(除《人物》篇外)採用記事本末體,史實分類橫排,依時縱述。
根據現代科學分類和社會分工實際設定篇目,力求做到門類合理,歸屬得當,層次分明,排列有序,特色突出。篇以下設章、節、目;篇、章、節、目均用漢字數字標示。
人物篇設傳、簡介、名表,堅持生不列傳的原則。堅持人物篇記人與其它篇以事系人二者不可偏廢。
入志材料必須反覆核查,絕大多數內容都要反覆收集、了解、補充,力求史實記述真實確切、清楚完整。
除引文和特殊情況外,行文採用語體文、記述體。直陳其事,述而不論,寓觀點於記述之中,並力求準確、嚴謹、樸實、簡明、順暢,杜絕空話、套話、浮言或渲染。
數字使用按1995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量化數據一律用阿拉伯字母書寫。計量單位名稱、符號書寫按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年發布的國家標準《量和單位》 (GB3100~3102-93)的規定執行。
紀年採用公曆,即公元紀年,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歷史紀年加注公元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以後,有時稱“解放前(後)”;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以後,有時稱“改革開放前(後)”。
數據原則上以政府統計部門編印的《統計年鑑》口徑為準; 《統計年鑑》沒有的,以提供資料職能部門的口徑為準; 《統計年鑑》口徑與職能部門口徑不一致的少數重要數據,以事實為依據權衡採用適當口徑。
市(縣)名稱,撤縣設市前稱什邡縣,撤縣設市後稱什邡市,以更名檔案時間為準;跨更名前後。稱什邡或什邡市(縣);部門單位名稱以此類推。
圖書目錄
卷首
凡例
序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建置政區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撤縣設市
第二節 市(縣)以下建制改革和建置調整
第二章 政區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勘界
第三節 地名
第三章 鎮(鄉)概況
第一節 方亭鎮
第二節 元石鎮
第三節 回瀾鎮
第四節 皂角鎮
第五節 禾豐鎮
第六節 馬井鎮
第七節 隱峰鎮
第八節 四平鎮
第九節 南泉鎮
第十節 雙盛鎮
第十一節 兩路口鎮
第十二節 靈傑鎮
第十三節 雲西鎮
第十四節 民主鎮
第十五節 洛水鎮
第十六節 龍居鎮
第十七節 湔氐鎮
第十八節 八角鎮
第十九節 鎣華鎮
第二十節 紅白鎮
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資源
第一節 土地
第二節 水
第三節 生物
第四節 礦藏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氣溫
第二節 濕度
第三節 降水
第四節 日照、蒸發及風向
第五節 風向
第四章 災異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雹災
第三節 旱災
第四節 土石流
第五節 風雪
第六節 雷擊
第七節 地震
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總量及分布
第一節 總量
第二節 分布
第二章 結構
第一節 性別
第二節 年齡
第三節 文化
第四節 就業
第五節 家庭及婚姻
第六節 民族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管理與組織機構
第二節 政策措施
第三節 工作成效
第四篇 中國共產黨
第一章 黨員和市(縣)黨代表大會
第一節 黨員基本情況
第二節 市(縣)黨代表大會
第二章 市(縣)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會議
第三節 黨務
第三章 市(縣)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黨風黨紀建設
第三節 案件查辦
第四章 基層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 基層組織的設定
第二節 鎮(鄉)村黨組織
第三節 企業黨組織
第四節 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
第五篇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章 市(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第二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市(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直屬機構
第二節 會務
第三節 領導人名錄
第三章 鎮(鄉)人大
第一節 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鎮(鄉)人大主席團
第三節 接受市(縣)人大常委會指導
第六篇 人民政府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市(縣)人民政府
第二節 鎮(鄉)人民政府
第二章 制度
第一節 目標管理
第二節 會議
……
第七篇 人民政協
第八篇 民主黨派 人民團體
第九篇 軍事
第十篇 政法
第十一篇 民政
第十二篇 勞動 人事
第十三篇 經濟綜合
第十四篇 工業
第十五篇 農業
第十六篇 林業
第十七篇 水利
第十八篇 鄉鎮企業
第十九篇 商貿 服務 旅遊
第二十篇 交通
第十一篇 郵電
第二十二篇 城鄉建設
第二十三篇 環境保護
第二十四篇 財政稅收
第二十五篇 金融
第二十六篇 教育
第二十七篇 科技
第二十八篇 文化
第二十九篇 衛生體育
第三十篇 大眾傳媒
第三十一篇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三十二篇 社風民俗
第三十三篇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