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的環境》是2008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保林、竇廣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生存的環境
- 作者:王保林、竇廣采
- ISBN:9787811065640
- 頁數:127頁
- 定價:17元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人類生存的環境》是2008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保林、竇廣采。
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搖籃。根據科學發展的要求,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心理環境 對人的心理發揮實際影響的生活環境,是一切外部條件的總和。心理環境有內外之分。以學校教育活動為主體,心理內部環境主要指學校內部客觀存在的一切條件之和,如校風、...
人居環境,是指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隨著人們的居住環境在人口迅速增長所造成的壓力下不斷惡化,人居問題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在人居領域都面臨著一些同樣的問題:擁擠、提供基本服務的經費不足、缺少適當的住房、基礎設施每況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貧民窟中...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間,是地球氣相、固相和液相三種物質的交界面, 是有機界和無機界相互轉化的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
《人類生存的環境》是2008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保林、竇廣采。內容簡介 為了適應新世紀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更緊密地配合學前教育的需要,在廣泛徵求廣大教師建議和意見的基礎上,對《學前教育專業統編教材》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在保持原有優點的基礎上更貼近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際、更好地適應新...
《中國小自然科普叢書:人類生存的環境》由王乃梁、趙叔松、崔海亭、黃潤華著。地球科學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無疑起著重大作用,而人們,特別是當代青少年對地球科學的性質、內容和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刻不容緩。同時,科學家們指出的當代全球性的人口危機、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等已逐漸引起從...
聚落環境主要擔當人類進行群居生活的場所。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與人類關係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環境。按其性質、功能和規模大小可分為:居室環境、院落環境、村落環境、城市環境等。基本介紹 人類由築巢而居、穴居、逐水草而居到定居,由散居到聚居,以及由村落發展成為城市,反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歷程。隨著...
地理:人類生存的環境 《地理:人類生存的環境》是2003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文瑞。本書共分為: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地球的表面形態;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五章,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宇宙、探索宇宙、地球與太陽等。
《科學:人類生存的環境》是2008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保林、竇廣采。內容簡介 本套教材自2006年出版以來,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得到了廣泛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套教材2007年獲得了中南地區圖書獎二等獎。為了適應新世紀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更緊密地配合學前教育的需要,在廣泛徵求...
人類生存的環境/地球科學普及叢書 《人類生存的環境/地球科學普及叢書》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乃梁
人類環境一般可以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又稱為地理環境,即人類周圍的自然界。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物和岩石等。地理學把構成自然環境總體的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5個自然圈。社會環境指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為不斷提高物質和精神文明水平,在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保護地球環境 地球一小時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而今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我們只有通過改變...
是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係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複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發生實例 森林覆蓋 多年以來,中國在保護森林和植樹造林方面...
人住環境是人類工作勞動、生活居住、休息遊樂和社會交往的空間場所。人住環境的形成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人類的生存方式不斷變化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從被動地依賴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動地改造自然。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人類最初以採集和漁獵等簡單勞動為謀生手段。為了不斷獲得天然食物,人類只能逐水草...
《地球科學·人類的生存環境》是2011年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小法瑟爾。作品目錄 內容導讀第1章 大氣 第1節 地球的大氣層 實驗室 評估防曬霜效果 第2節 大氣中的能量傳遞 第3節 空氣運動 實驗室 自主設計 熱能的吸收和釋放 第1章 學習指南 第1章 回顧 第1章 標準化測試第2章 天氣 第1節 什麼...
地球環境的惡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於是,環境保護日漸得到了各國的重視。但是,由於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發展、社會問題有著比較難協調的衝突,因此,對於環境保護概念的理解也日趨新穎和合理。環境保護就是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
科學-人類生存的環境 《科學-人類生存的環境》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保林、竇廣采。
環境構型是環境要素的配置關係。總體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個獨立組成部分在空間上的配置,是描述總體環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巨觀概念。環境構型和相互作用直接制約著環境的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的功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構型和特點。從全球的自然環境看,可...
於是人們呼籲“只有一個地球”,“文明人一旦毀壞了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將被迫遷移或衰亡”,強烈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伴生產物。具體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由於人口增加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壓力;(2)伴隨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3)人類在開發建設...
時空及有無的劃分匡定是為世界。世界是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一切事物的總和的描述。人們對世界的描述,就是對以自然形式而存在的環境里存在的一切事物的範圍描述。世界有起始,可以用時間來描述的條件;世界有範圍,就有了可以用空間來描述的條件。在生命的時空概念里,人類就有了歷史、有了文化、有了社會、有了民族...
環境結構是指環境要素的配置關係。總體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個獨立組成部分在空間上的配置,是描述總體環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巨觀概念。環境的內部結構和相互作用直接制約著環境的物質交換和能量流動的功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部分,各自具有不同的結構和特點。簡介 環境結構...
人類—環境系統、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及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等歷來是地球科學(尤其是地理學)、人類生態學、哲學及社會學研究的主題,這些問題是一些不可迴避且古老而又常新的論題。因為只要有人類存在,人類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其賴以生存的基點和舞台——地理環境發生複雜的相互作用。惟其如此,中外先哲都對這些關切宏旨的...
《人類生存環境藍皮書》是1998年藍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翼。 作品目錄 目錄 代序 為了人類的未來 自序 地球只有一個 第一章 人類在毀滅自己的生存環境――生態系統 全面破壞 大氣污染 水體污染 土壤的污染與貧瘠化 噪聲與電磁波輻射污染 綠色植被的破壞 生物圈的“循環再障”潛在的不定因素 第二章 人口大...
人類生活或工農業生產排出的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化物與氟化物等有害氣體可改變原有空氣的組成,並引起污染,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破壞生態平衡。大氣環境和人類生存密切相關,大氣環境的每一個因素幾乎都可影響到人類。大氣環境簡介 包圍地球的空氣稱為大氣。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並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
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
生物圈(Biosphere)又稱生態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地球特有的圈層。生物圈只占據地球表面的一薄層,由大氣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共同組成。它的範圍大致處於自海面下10km、地表下300m以及...
氣候資源則指能為人類合理利用的氣候條件(如光能、熱能、水分、風等)。基本屬性 氣候資源概念的提出,其實已經包含了對氣候資源基本屬性的認定,即氣候資源是一種自然資源。但是,由於目前我國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法學研究界對氣候資源還沒有給予關注,研究者寥寥可數,還沒有形成“氣候資源”的意識。準確認識氣候資源的...
資源有限的全球環境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多樣性和美麗是一種聖神的職責”。《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共有196個締約方,中國是最早的締約方之一。該公約具有法律約束力,旨在保護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和地球上多種多樣的生物資源。國內措施 《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