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小自然科普叢書:人類生存的環境》將向讀者扼要地介紹我們的地理環境,講述它的大地、海洋、景觀和環境。
圖書目錄
前言 認識我們的地球環境
第一章 陸地地形的類型和成因
第一節 地球內力塑造的地形
第二節 地球外力作用對地表的雕塑
第三節 河流與河流侵蝕、堆積的地形
第四節 風與荒漠
第五節 冰川與凍土
第六節 海岸帶
第七節 地下水與溶蝕地形
第八節 災害性地貌過程
第二章 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海洋
第一節 起伏不平的海底地形
第二節 千變萬化的海洋環境
第三節 千姿百態的海洋生物
第五節 富饒的海洋資源
第六節 人類棲息的海岸帶
第三章 地球表面的景觀帶
第一節 鳥瞰地球景觀帶
第三節 熱帶落葉林和稀樹草原景觀
第四節 亞熱帶常綠林景觀
第五節 溫帶夏綠闊葉林景觀
第六節 溫帶草原景觀
第七節 荒漠景觀
第九節 凍原景觀
第十節 高山景觀
第十一節 濕地景觀
第四章 人類與環境
第一節 人類——生物圈的新成員
第二節 人類與大氣圈
第三節 人類與水圈
第四節 人類與土壤圈
第五節 人類與岩石圈
第六節 人類與生物圈
結語 認同我們的地球環境
序言
序
楊遵儀
地球科學,簡稱地學。顧名思義,它是研究地球和包圍著它的水圈和大氣圈的形成、組分、結構、構造及其運動規律的學問。地球科學包括若干大分支:如研究地殼和地球內部的地質科學;研究地球所有水體的水文科學;研究大氣圈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大氣及其運動的大氣科學;研究地球的表層、水和大氣及其與人類和生物關係的地理科學等。面對範圍如此廣泛的研究對象,人們不得不把它們分割開來進行研究。因此,各大分支又劃分為許多學科和亞學科。地球科學中已經命名的學科不下100個。例如,地質科學又分為:研究地殼的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研究地球構造的
大地構造學和構造地質學,研究地球形成約46億年以來發展史的地史學,研究沉積地層及其化石的地層學和古生物學,以及研究地形的地貌學等。水文科學又分為水文學、海洋學、湖沼學、冰川學和水文地質學等。大氣科學又分為氣象學、
大氣物理學、天氣學、氣候學和海洋氣象學等。地理科學又分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等。
地球科學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息息相關,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地質學教會人們怎樣找到各種礦產並確定其儲量;我們已經發現並開發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今後還將繼續發現和開發。鋼鐵工業急需的鐵礦和錳礦等原料仍感不足,要依靠地質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去尋找。金礦是貴重金屬金的原料,亟須大力發現和開發。以增加國家財富。各種有色金屬,如銅、鉛、鋅和鎢等礦的不斷發現和開發,都直接為相關工礦企業服務,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水文學指導著水利工程的壩址選擇和勘探、民用農用工業用地下水的尋找和溶洞水的利用。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運動規律掌握愈深,則控制利用水資源的能力就愈強,對生產力發展的貢獻就愈大。大氣科學與人們也有著密切關係,天氣預報、颱風預報、大江大河汛期天氣預報和其他氣象災害預報,都直接牽動國計民生。從地理科學方面說,無論是各種地理圖件的編制,還是國土利用、城市規劃和環境整治等,無不密切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
綜上所述,可見地球科學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無疑起著重大作用,而人們,特別是當代青少年對地球科學的性質、內容和重要性知之甚少。因此,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刻不容緩。同時,科學家們指出的當代全球性的人口危機、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等已逐漸引起從國家領導人到廣大人民的關注,因而普及地球科學知識,讓人民大眾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提高愛護地球資源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實為當務之急。為此,我們編寫了這套《中國小自然科普叢書》,向人們宣傳地球科學的基本知識,以期更多的人認識地球科學,為地球科學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這套叢書共三冊:《人類的家鄉——地球》,介紹地質科學的基本知識;《
風雲變幻的大氣》,介紹大氣科學的基本知識;《人類生存的環境》,介紹水文科學、地理科學和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著眼於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著眼於長遠的社會效益,決定出版這套叢書。這套《中國小自然科普叢書》的問世是適應其時、符合急需的,相信必定能收到不可忽視的效果。對於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我們代表廣大地學界的同仁表示衷心欽佩和感謝。
希望廣大讀者能從本叢書中得到收穫,並請對我們所編的這套叢書中的不足之處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