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論

人類活動論

人類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取信息,這個理論被稱為“人類活動論”。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人們進行衣食住行等等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在直接或間接地獲取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活動論
  • 外文名:Human activity theory
  • 提出者:彭成滂(pengkv)
  • 套用科學:社會學
理論內容,理論公式,社會影響,

理論內容

從出生到上學,這是在獲取對這個世界的初步認知;
從上學到畢業,這個學習階段主要通過書本來獲取對外部世界的認知;
從畢業到工作,獲取的是專業知識的信息,隨著時間的增長,對專業信息掌握的越多,得到報酬就越高。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其實,讀書、行路、閱人和名師指路都是在獲取信息,只不過方式不同,後者比前者獲取信息的途徑更為有效,而從本質來講都是在獲取信息。

理論公式

一般來講,一個人所掌握的信息量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價值。而決定一個人信息量(info)的大小有2個因素,一是認知時間(t),二是認知速度(v),信息量(info)=認知時間(t)*認知速度(v)。
有人老人常講:“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他們只是單方面考慮認知時間,而忽略了認知速度,所以他們所謂的道理不能讓後生理解,從而產生了溝通的不愉快。

社會影響

為了有更大的社會價值,只能改變它的決定因素,可以擠更多時間做更多的事,從而有更高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