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關關節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相關關節炎主要合併於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特點是多為下肢關節受累,多數關節病主要累及足部,可有骨膜炎、侵蝕、趾骨炎、痛性附著病(愛滋病足)和骨溶解等特徵性表現。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風濕免疫科
  • 常見發病部位:關節
  • 常見病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關節僵硬,腫脹,壓痛,畸形,功能障礙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後可造成多種肌肉骨骼綜合徵。有學者認為反應性關節炎、賴特綜合徵(Reiter綜合徵)、銀屑病關節炎等可能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關。附著點炎少見。

臨床表現

1.疼痛
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
2.僵硬
主要表現為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可持續較短時間或持續數小時。
3.關節腫脹和壓痛
往往出現在疼痛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體徵,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
4.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關節喪失其正常外形,活動範圍受限,如膝不能完全伸直、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被破壞有關。
5.乏力
肌力下降或喪失。乏力常與疼痛、晨僵、疲勞等共同出現,患者經常在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才自覺乏力。

檢查

1.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檢測
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螢光試驗、免疫印跡檢測、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項用於確證試驗。
2.人白細胞抗原(HLA)檢查
HLA-B27陰性。
3.X線檢查
X線可觀察骨結構變化和多關節或部位整體形態學的改變,有較高的空間分辨力。
4.CT檢查
有較好的空間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可很好地顯示骶髂關節間隙、關節軟骨下骨板的微小病變,以及關節周圍骨質疏鬆和骨性強直等,便於測量骶髂關節間隙。
5.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唯一可觀察關節軟骨破壞及活動性炎症改變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不僅可以顯示骨的結構形態變化,如骨質侵蝕、硬化、關節強直、關節間隙增寬或狹窄,而且可以反映X線和CT不能顯示的軟組織和軟骨的病變,如骶髂關節和脊柱關節旁骨髓水腫、軟骨異常改變和脂肪沉積等。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陽性、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綜合分析一般可以診斷。

治療

目前缺乏根治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有效藥物。治療應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載量,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本病強調綜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抗病毒治療、恢復或改善免疫功能治療,以及早期合理聯合抗風濕藥治療。
1.抗病毒治療
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治療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關關節炎治療的病因治療。
2.非甾體抗炎藥
此類藥物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鎮痛作用,鎮痛效果較好,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常用藥物有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3..慢作用抗風濕藥
多用於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藥物有柳氮磺胺吡啶、羥氯喹等。
4.細胞毒性藥物
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藥物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不良反應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疾病預後有一定作用。
5.腎上腺皮質激素
強效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改善症狀,但不能根治疾病。其不良反應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