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非聖賢,孰(shú)能無過。出 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外文名:Nobody is perfect. Everybody makes mistake
  •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
  • 用 法:複句式;作分句;用於勸誡人
  • 讀音:rénfēishèngxián,shúnéngwúguò
詞語簡介,典故出處,

詞語簡介

【詞 目】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釋 義】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示 例】你不必自責了,~。
【故 事】春秋時期,晉靈公十分殘暴,濫殺無辜,大臣趙盾和士季,進宮勸諫,晉靈公態度冷淡,不情願地認錯。士季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晉靈公根本聽不進,於是派人暗殺趙盾。人們奮起反抗,趙穿窮凶極惡的晉靈公殺死。

典故出處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釋義:“非”,不是。“孰”誰。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
故事: 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藉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
正好,屍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他輕描談寫地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竟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