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輪狀病毒感染

人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急性胃腸炎的重要病原,直徑60~80nm,核心為雙股RNA,由11個節段組成,外有雙層衣殼,內層殼粒呈放射狀排列,與薄而光滑的外層衣殼形成輪狀,故名為輪狀病毒。

疾病名稱,疾病分類,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疾病預防,

疾病名稱

人輪狀病毒感染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疾病描述

輪狀病毒能引起哺乳類和禽類動物的感染。引起人類感染的RV稱人RV,是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感染人的RV主要有A組和B組人RV,分別導致嬰幼兒和成人急性腹瀉,嚴重腹瀉時可伴不同程度的失水。個別A組人RV感染能引起腸道腸道外其他系統表現。

症狀體徵

A組人RV感染的潛伏期為24—72h,大多數在48內。ADRV感染的潛伏期,38—66h,平均52h。
1、A組人RV感染 (1)嬰幼兒急性胃腸炎:急起發病,80%患兒先嘔吐,隨即頻繁的腹瀉,多為黃色水樣便,無粘液和膿血。大便每日10—20次,腹瀉嚴重時伴明顯的失水。約1/3患兒伴有39左右的發熱。病程較短,一般2—6日。 (2)慢性RV性腸炎:見於免疫功能低下的嬰幼兒和成人。腹瀉症狀可持續長達數月。腹瀉期間糞便長期排病毒,成為本病的傳染源。 (3)嬰幼兒RV感染的其他表現:A組人RV感染可引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炎,嬰兒腸套疊、嬰兒肺炎、腦炎、腦膜炎。此外,嬰幼兒RV感染還可伴有突發性嬰兒死亡綜合徵、瑞氏綜合徵、溶血性鳥度綜合徵、川崎病和克隆病等。
2、ADRV感染 起病急,主要症狀有腹瀉,黃色水樣便,無粘液膿血。大便一般每日5—9次或10餘次不等,重者每日超過20次。嚴重腹瀉者有不同程度的失水。可伴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乏力等症狀。病程一般為3—5日,呈自限性,個別病程可長達2周。

疾病病因

1、傳染源 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A組人RV感染髮病第一天糞便中即可發現病毒,第3—4d糞便排病毒達高峰,第8d後多已停止排病毒,偶有18—42d仍排病毒者。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糞—口傳播方式感染。水源污染可造成ADRV感染的爆發流行。由於A組人RV在空氣中存活時間長,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可測到特異性抗體,提示A組人RV有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可能性。其他傳播途徑,如接觸傳播和動物在ADRV感染傳播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3、易感人群 95%左右的A組人RV感染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年齡越小隱性感染越多,顯性感染的高發年齡為4—36月齡的嬰幼兒。感染後可獲得較穩固的免疫力。成年人也可感染髮病,特別是護理A組人RV感染患兒的成年人,老年深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人群對ADRV普遍易感,但顯性感染以21歲—40歲成年人多見。

病理生理

RV感染後主要侵犯空腸的微絨毛上皮細胞,使其凋亡。病變細胞脫落,微絨毛變短,變鈍。取而代之的是原位於隱窩底部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由於上述病變導致小腸功能喪失,水與電解質分泌增加,吸收減少,引起分些。另外小腸微瑞上皮細胞功能障礙時,雙糖酶分泌減少,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腸調內積聚引起滲透性腹瀉。

診斷檢查

臨床診斷RV感染主要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核試驗時間差同期有腹瀉患者,起病急,大便黃色水樣,尤其對秋冬季的嬰幼兒腹瀉應本病的可能性,確診有賴免疫電鏡發現RV,和病毒抗原或病毒核酸陽性。

治療方案

治療以對症及支持療法為主。輕度失水給予口服補液,推薦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口服補液鹽(ORS)。中、重度失水伴電解質紊亂者應靜脈補液。 近年來採用RV抗體治療A組人RV感染,對伴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有一定的療效,能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但對無免疫缺陷的患者無效。

疾病預防

儘管A組人RV感染主要推動糞—口途徑傳播,但在衛生狀況較好的已開發國家,控制和改善水源的衛生能不能完全預防其感染。有效的預防手段是主動免疫,保護易感人群。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先後研究和套用了單價減毒活疫苗和4價基因重排RV疫苗。單價減毒活疫苗有一定的副反應,預防效果不能肯定。RRV—TV的預防效果有明顯的提高,但因發現接種後可能引起腸套疊而於1999年停止使用,新一代安全、有效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