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戰爭動員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內容。實行人民戰爭,必須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不僅要有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要有自己的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而且要有人民自衛軍和民兵,要動員一切各種民眾團體從事援助軍隊的各項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戰爭動員
  • 外文名:mobilization for people’s war
  • 所屬學科:軍事
  • 提出者:毛澤東
  • 所屬分支:軍事思想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實踐中,把歷史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關於人民戰爭動員問題的一系列理性認識,系統地回答和解決了在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如何建立有效的動員體制,武裝人民民眾,建立和發展人民軍隊,全面實行真正的人民戰爭等問題。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認識到動員和武裝工農民眾的重要性,提出農村中能有一個大革命熱潮,才能鼓動成千上萬的民眾,形成巨大的力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動員民眾武裝、開展人民戰爭的思想,反對那種“一支槍也要集中到紅軍”“只要主力不要民眾武裝”的錯誤傾向,指出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領導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人民的全面的戰爭”思想,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09~512頁)。實行人民戰爭,要有一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軍隊;還要有人民自衛軍和民兵這樣廣大的民眾武裝組織和軍隊一道配合作戰;在解放區,在民主政府領導之下,還要號召一切抗日人民組織在工人的、農民的、青年的、婦女的、文化的和其他職業和工作的團體之中,熱烈地從事援助軍隊的各項工作。解放戰爭開始後,毛澤東提出將正規軍隊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發動民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游擊隊、民兵和自衛軍,在全國範圍對人民民眾進行更廣泛的動員,實行更廣泛的人民戰爭,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這方面的思想和實踐,主要體現在毛澤東的《井岡山的鬥爭》《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等重要著作中。
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動員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革命戰爭是民眾的戰爭,只有動員民眾才能進行戰爭;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要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動員工作的領導。
②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動員是戰爭本質的必然要求;沒有政治動員就沒有戰爭的勝利;科學的內容和方法是實施政治動員的關鍵;加強國防教育是搞好和平時期政治動員的思想基礎。
武裝力量動員是進行革命戰爭的基本前提:動員人民民眾補充擴大軍隊,是進行革命戰爭的首要條件;動員人民民眾建立武裝組織,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普遍原則;動員人民民眾參軍參戰,是奪取革命戰爭勝利的關鍵;實行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改造和爭取俘虜兵作為補充軍隊的動員形式;切實做好武裝力量動員的各項保障,建立專門的武裝力量動員機構;依法實施武裝力量動員;制定武裝力量動員計畫,有計畫、按比例實施動員;大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落實優撫政策。
④戰爭不僅是軍力的競賽,還是經濟力的競賽;發展經濟,開展經濟動員,是保障革命戰爭勝利的重要物質基礎;發展根據地經濟,建立經濟動員基礎;戰時經濟動員須一面打仗,一面籌款,發展經濟,保障供給;軍民兼顧,公私兼顧;自力更生,克服困難;統一領導,分散經營;開源節流,生產與節約並重;取之於敵,用之於戰。
⑤和平時期的動員準備是防範外敵入侵,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的客觀需要;和平時期做好充分的戰爭動員準備,戰時才不至於措手不及;和平時期的動員準備依賴於經濟建設,戰爭動員準備必須服從經濟建設大局;要在經濟建設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加強戰爭動員準備;加強國防科技工業動員的基礎建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走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發展道路,全面規劃、重點發展;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加強民兵建設,組建預備役部隊,建立後備力量快速動員體制;普遍組織和訓練民兵,民兵工作要做到“三落實”。
在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動員的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和人民,組織和動員了浩浩蕩蕩的大軍投身於革命戰爭,從而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們,調動了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發揮了一切可以發揮的積極性,因而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為戰勝國內外強大敵人和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在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仍然是在未來防衛作戰中克敵制勝的法寶,人民戰爭動員仍然是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國防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問題。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