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是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
  •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1日
  • ISBN:97873002840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的主題為“上海如何建設全球金融中心”,從世界與中國、歷史與現實、機遇與挑戰等多個維度全面深入地探討了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模式選擇、基礎條件和發展策略等重要問題,明確提出上海應當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有利時機,建設成為科創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協同發展的全球中心城市,引領中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持久的動力。報告強調: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將“上海價格”打造為全球人民幣資產以及人民幣計價大宗商品的定價基準;完善營商環境,集聚世界高端企業和高級人才,吸引全球優質資本和優勢資源,不斷追求科技進步,引領全球產業升級,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構建鼓勵創新、平衡風險的金融監管體系,提高應對投機衝擊和管理重大風險的能力。

圖書目錄

第1章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 1
1.1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及變動原因 1
1.1.1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現狀 1
1.1.2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2
1.1.3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4
專欄1-1 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4
1.2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變動的結構分析 5
1.2.1 貿易項下人民幣國際化鞏固回升 5
1.2.2 資本金融項下人民幣國際化波動攀升 7
1.2.3 人民幣國際儲備職能進一步夯實 10
1.3 主要貨幣的國際化指數比較 10
1.3.1 美元國際地位基本穩固 12
1.3.2 歐元的國際地位回升動力不足 12
1.3.3 英鎊國際化指數低位徘徊 13
1.3.4 日元的國際地位穩中有升 13
專欄1-2 中日金融合作開啟新篇章 14
1.4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格局中的動態比較 15
1.4.1 SDR中的人民幣 15
1.4.2 全球支付交易中的人民幣 16
第2章 人民幣國際化現狀 19
2.1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19
2.1.1 結算規模和占比繼續企穩上升 19
專欄2-1 自貿區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取得新進展 21
2.1.2 結算以貨物貿易為主,服務貿易顯著增加 22
2.1.3 跨境人民幣業務保持增長,收支基本平衡 23
2.2 人民幣金融交易 24
2.2.1 人民幣直接投資 24
2.2.2 人民幣證券市場 27
專欄2-2 2019年“滬倫通”啟航 29
專欄2-3 信用評級行業對外開放推動債券市場國際化 34
2.2.3 人民幣境外信貸 35
2.2.4 人民幣外匯交易 35
專欄2-4 人民幣外匯交易進展與我國外匯交易中心地位 37
2.3 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 39
2.3.1 官方儲備中人民幣份額的發展變化 39
2.3.2 央行之間的人民幣貨幣互換 41
2.4 人民幣匯率 43
2.4.1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43
2.4.2 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 44
2.4.3 人民幣匯率指數 46
2.4.4 離岸人民幣 46
2.4.5 人民幣NDF 48
第3章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與人民幣國際化:理論分析 49
3.1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 50
3.1.1 可提升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的地位 51
3.1.2 可提升人民幣作為金融工具的地位 53
3.2 充分發揮上海對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引領作用 54
3.2.1 上海引領發展已具備的基礎條件 54
3.2.2 上海中心城市集聚效應 55
3.2.3 上海中心城市規模效應 57
3.2.4 上海中心城市溢出效應 57
3.3 堅持上海全球金融中心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模式 59
3.3.1 航運中心和其他中心的關係 59
3.3.2 貿易中心與金融中心的關係 60
3.3.3 貿易中心與經濟中心的關係 62
3.3.4 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關係 63
3.3.5 科創中心和其他中心的關係 65
3.4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需要的基礎條件 66
3.4.1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夯實微觀基礎 66
3.4.2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需要最佳化營商環境 67
3.4.3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需要完善基礎設施 68
3.4.4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需要有效防控風險 68
3.5 本章總結 69
第4章 國際中心城市建設與貨幣國際化:國際經驗借鑑 70
4.1 倫敦、紐約中心分別與英鎊、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的 變遷 71
4.1.1 倫敦中心變遷與英鎊國際地位變化 71
4.1.2 美元中心鞏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75
4.1.3 倫敦、紐約中心的作用與貨幣國際化 79
4.2 法蘭克福、東京中心分別與歐元、日元的國際化進程 82
4.2.1 法蘭克福中心的興起與歐元的國際化 83
4.2.2 東京中心建設與日元國際化探索 87
4.2.3 法蘭克福、東京中心的作用與貨幣國際化 92
4.3 國際經驗對比總結 96
第5章 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設:歷史、機遇與挑戰 99
5.1 上海是改革開放以來金融創新的先行者 99
5.1.1 20世紀80年代:經濟改革對外開放,金融市場初步 建立 99
5.1.2 20世紀90年代:明確建設全球金融中心,推動全國性 金融市場建立 101
5.1.3 2000年代:奮力建設全球金融中心,十年發展框架 基本形成 102
5.1.4 2010年代: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推進建成全球 金融中心 104
專欄5-1 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標定位 104
專欄5-2 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實現路徑 107
5.2 新時代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機遇與優勢 108
5.2.1 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 選擇 108
5.2.2 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優勢 109
5.3 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面臨的挑戰 117
5.3.1 提升全球金融中心國際影響力 117
5.3.2 努力當好先行先試的排頭兵 121
5.3.3 增強金融市場配置全球資源能力 125
5.3.4 建立、健全全球金融中心制度保障體系 130
第6章 上海建設全球金融中心的微觀舉措 136
6.1 強化金融功能,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136
6.1.1 充分實現金融市場的功能 136
6.1.2 把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的增長作為根本出發點 138
6.1.3 支持上海的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 138
6.1.4 平衡好創新與管控金融風險的關係 139
6.2 加強制度和市場化建設,提高金融效率 141
6.2.1 整合金融市場,加強市場聯動 141
6.2.2 清理不合理制度,降低交易成本 142
6.2.3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機構 143
6.2.4 提高金融機構的專業化和創新水平 144
6.3 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價格”體系 146
6.3.1 完善收益率曲線,保證各金融要素市場價格傳導 機制的暢通 146
6.3.2 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上海價格” 148
6.3.3 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推動國內外金融市場聯動 149
第7章 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制度環境的突破口 152
7.1 營造富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環境 152
7.1.1 積極發揮稅收政策的引導、推動作用 152
7.1.2 加大制度創新,強化稅收專項優惠 153
7.1.3 提升國際稅收治理影響力 154
7.2 以科技提升金融基礎設施功能和國際化 157
7.2.1 充分納入金融科技帶來的產業變革 158
7.2.2 建設高質量金融基礎設施 159
7.2.3 以人民幣清算支付體系為核心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標準化 體系 160
7.2.4 加強金融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息要素互聯互通 161
專欄7-1 完善上海全球金融中心法治的國際經驗借鑑 162
7.3 構建鼓勵創新的金融監管模式 163
7.3.1 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提高地方監管效率 163
7.3.2 發展監管科技,保持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平衡 164
7.3.3 加強監管國際合作,在金融開放中管控風險 165
第8章 結論與建議 166
8.1 主要結論 166
8.2 政策建議 172
附錄1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年度主題概覽 178
附錄2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發展的內在邏輯、挑戰及啟示 182
附錄3 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192
附錄4 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大事記 198
參考文獻 207
後 記 208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注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9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8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巨觀經濟、金融監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國際貨幣論壇、貨幣金融(青年)圓桌會議、大金融思想沙龍、麥金農大講壇、陶湘國際金融講堂、IMF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金融科技公開課等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天府金融指數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報告》《巨觀經濟月度分析報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論和政策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2018年,研究所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院屬研究機構獎,在182家參評機構中****。在《智庫大數據報告(2018)》中獲評A等級,在參評的1065箇中國智庫中排名前5%。2019年,入選智庫頭條號指數(前50名),成為第一象限28家智庫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