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萬物的尺度

人是萬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的著名哲學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是萬物的尺度
  • 出處:《泰阿泰德篇》
出處,評價,

出處

最早見於柏拉圖的對話《泰阿泰德篇》:“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意思是說,事物的存在是相對於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怎樣;對同一事物的感覺,因人因時而異,這些不同的感覺並無真假是非之分。
zhua曲子白渡白顆

評價

這種觀點曾受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批評。亞里士多德在《形上學》第4卷第5章中批評他說:照普羅泰戈拉的說法,如果沒有動物即感覺的主體,也就沒有存在的世界了。後來皮浪把普羅泰戈拉的觀點推向極端的懷疑論。
19世紀前,大多數思想家將普羅泰戈拉的這個命題看作是詭辯論,直到G.W.F.黑格爾,才從認識史發展的角度,肯定這個命題體現了思維的能動性。這個命題集中代表了普羅泰戈拉的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的錯誤觀點,有主觀唯心主義的因素,但是它觸及到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問題,表明了人類認識的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