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詞語解釋)

智者(詞語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公元前5世紀前智者泛指聰明並具有某種知識技能的人,後來自然科學家、詩人、音樂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稱為智者。由於智者能言善辯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墮於詭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歷史上又成為詭辯論者的同義語。其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和高爾吉亞。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思想,肯定運動變化著的感覺現象的真實性,但走向相對主義和懷疑論,認為知識就是感覺,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把個人的感覺作為真理的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者
  • 拼音:zhìzhě
  • 釋義:有智謀,智慧過人,聰明的人
  • 出處:《韓非子·主道》
漢語詞語,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詳解,職業,發展,代表人物,思想內涵,影響,背景,歌曲,簡介,歌詞,詩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作者簡介,

漢語詞語

拼音

zhìzhě

基本解釋

有智謀,智慧過人,聰明的人。
對姓智的人一種尊稱。智氏起源於東周時期,是晉國公卿,在晉陽之戰中被韓趙魏三家聯手打敗,中國從此進入了戰國時代。

引證詳解

1、有智謀或智慧的人。
①《韓非子·主道》:“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
②《淮南子·主術訓》:“物之可備者,智者盡備之;可權者,盡權之。此智者所以寡患也。”
③宋 陳亮《酌古論三·諸葛孔明上》:“去詭詐而示之以大義,置術略而臨之以正兵,此英雄之事,而智者之所不能為矣。”[
④元 柳貫 《過閘行》:“聖人乘運智者謀,尚憶當年 河 事始。”
⑤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智者不能謀,勇者不能斷,慈者不能衛,義者不能決,賴聖人特起而後天下晏然。”
⑤公劉 《哀詩魂--懷詩人郭小川同志》詩之五:“我,半是智者,半是懦夫。”
2、即 南朝 陳 至 隋 高僧、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 智顗 (公元538-597年)。
隋 開皇 十一年,受“智者”之號。見 唐 道宣 《續高僧傳》卷十七。 唐 賈島 《送僧歸天台》詩:“妙字研磨講,應齊智者蹤。”
3、《智慧說》:智者明法,慧者通道。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盡在道中。

職業

智者(Sophists)職業

發展

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公元前5世紀前,智者泛指聰明並具有某種知識技能的人。後來,自然科學家、詩人、音樂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稱為智者。到公元前 5世紀 ,特別是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時代,智者雖有上述涵義,但多指專門以教授青年而獲取報酬的職業教師。由於智者能言善辯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墮於詭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把智者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歷史上又成為詭辯論者的同義語 。

代表人物

智者最早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羅泰戈拉高爾吉亞,他們的思想奠定了智者學說的基礎。其他代表人物有:普羅狄柯、希庇阿、安提豐、特拉西馬庫和克里底亞等。由於史料失傳,人們對他們的生平事跡和著述狀況所知甚少。對智者的研究,主要依據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等人有關著作中對智者活動、論斷的記載與轉述。

思想內涵

智者沒有統一的組織,政治態度也不盡相同,不是一個獨立的派別,但是在思想學說上,他們的觀點和基本傾向卻是較為一致的。他們接受了赫拉克利特的萬物流變思想,肯定運動變化著的感覺現象的真實性,反對愛利亞學派否定感性認識作用的觀點,但又走向相對主義和懷疑論,認為知識就是感覺,無所謂真假是非之分,把個人的感覺作為真理的標準。普羅泰戈拉的著名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是這一思想的典型表述 。智者還具有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因素,普羅泰戈拉發揮了恩培多克勒關於感性事物是對立性質的混合的思想,進一步提出每一個問題都有互相對立的方面。高爾吉亞通過對“不存在”的3 個論證, 駁斥了愛利亞學派否認非存在的形上學觀點,揭示了思維與存在的差別,接觸到存在與非存在的聯繫與轉化。智者們認為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規範,是人類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人們為了避免在互相殘殺中歸於毀滅而約定俗成的產物。這反映了當時民主派要求衝破舊傳統、舊觀念的願望。

影響

他們為了反對傳統思想和宗教神話的束縛,還力圖貶低神的權威,否認神的傳統形象。智者的思想瑕瑜互見。他們宣揚相對主義和懷疑論,認為事物和真假是非以個人的感覺為轉移,熱衷於語言、邏輯的表面說服力,勢必陷入認識上的主觀唯心主義。晚 期 智 者對此加以發揮,醉心於玩弄概念和文字遊戲,成為詭辯家。後來這些思想在歷史上又產生了消極影響,成為懷疑主義流派的思想來源。但是智者思想中也包含著在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積極內容 。它宣告了以宇宙生成為研究對象的古希臘自然哲學的終結 ,開闢了由自然哲學向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哲學轉變的道路,它探索了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肯定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揭示了思維與存在的差異,這一切標誌著哲學研究的深化;它衝破了傳統宗教神話的桎梏,否定了神對政治法律制度、道德風俗等人類社會生活現象的干預,強調人在自然力面前和在社會生活中的創造作用,具有明顯的反神學意義;其約定論思想,是奴隸主民主派的理論基礎,它不僅啟迪了古代的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對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契約論理論也發生了深遠影響。

背景

公元前 6世紀,希臘已進入奴隸社會,在地中海沿岸存在許多希臘城邦,除分布在希臘本土外,在東方的今小亞細亞和西方的義大利等地還有不少殖民城邦。這些城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有些城邦,如伊奧尼亞的米利都,地處海濱,是海上交通要道,很早從事航海事業和海上貿易,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迅速,商品貿易比較發達,科學文化和哲學思想的發展居於前列;有些城邦長期處於自然的農牧業經濟狀態,文化發展比較遲緩落後。在政治上,有些城邦,如雅典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奴隸制民主制,制定了民主的法律制度,有利於文化和思想的發展;有些城邦還處於比較落後的奴隸主貴族專制階段。因此,當時希臘的各種社會矛盾比較複雜。在各城邦內部除了奴隸主和奴隸的矛盾外,還有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奴隸主貴族和奴隸主民主派以及民主派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的矛盾鬥爭。在各個城邦之間也經常發生矛盾衝突和戰爭,還有東方波斯帝國不時入侵,希臘民族同他們長期進行戰爭。希臘哲學正是在這種複雜的社會條件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歌曲

簡介

歌名:智者
演唱:Vitas

歌詞

Мудрец 智者(翻譯:Дима)
Давным давно на свете жил один большой мудрец.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一位先哲
Он говорил: Когда нибудь всему придет конец.
他說:總有一天,一切都會走到盡頭
Не надо над своей судьбой вам голову ломать.
不要為自己的命運絞盡腦汁
Все вовремя придет к тому, кто умеет ждать.
對於那些能夠等待的人 ,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Он жил спокойно в хижине среди красивых скал,
他在美麗山崖中的小屋裏過著平靜的生活
Под звездным небом в тишине смысл бытия искал.
在寂靜的星空下探詢存在的意義
Всегда он был совсем один, и в том виновен сам.
因為自己的過錯,他總是獨自一人
Людей на дух не выносил и верил в чудеса.
不能忍受凡人,堅信奇蹟會出現
И так он прожил 10 лет вдали от суеты
他遠離喧囂,度過了10年
Но верил он, что сбудутся великие мечты.
但是他相信,偉大的夢想終究會實現
И как-то теплым летним днем стал сказочно богат,
一個溫暖的夏日裏,他成為了傳說般的富翁
Сажал он яблоню в саду, а обнаружил клад.
他在園中種下一棵蘋果樹,結果卻發現了寶藏
И через время среди скал построил он дворец.
過了不久,他在小屋那裏建起了一座宮殿
Он говорил: Когда нибудь всему придет конец.
他說:總有一天,一切都要走到終點
Не надо над своей судьбой вам голову ломать.
不要為自己的命運絞盡腦汁
Все вовремя придет к тому, кто умеет ждать.
對於那些能夠等待的人,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詩詞

原文

智 者
寒山
智者君拋我,愚者我拋君。
非愚亦非智,從此斷相聞。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雲
焉能住口手,端坐鬢紛紛。

注釋

①侵晨:破曉、清晨。侵,漸近。
②住口手:停止口與手的動作。

譯文

聰明的人拋棄了我,愚蠢的人又被我拋棄。
那非愚非智的朋友,彼此卻斷了音訊。
夜晚在明月下放歌,清晨與白雲共舞。
怎能束縛住口手?端坐中白了雙鬢。

賞析

寒山此首詩之詩意,前半首取自南朝沈炯《獨酌謠》。原詩為:“獨酌謠,獨酌獨長謠。智者不我顧,愚夫余未要;不愚復不智,誰當余見招。所以成獨酌,一酌傾一瓢。”(《樂府詩集》)原詩表現在茫茫人世同道難求的寂寞。所謂智者,是聰明的人,而這種人往往有機巧之心、經濟之心;所謂愚者,雖無機心,卻又愚魯冥頑,這兩種人作者都遠離。他期待那種大智若愚、返璞歸真的所謂不愚復不智者。這種對世人的去取態度,也還是寒山的態度。而寒山之與沈炯不同之處在於,他走出了失望與寂寞,他在雲山之中找到了明月白雲作為自己朝夕相處的伴侶,在這種相伴中他得到了樂趣。這得趣於自然的境界,也已超過了沈炯。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寒山反對一味地“端坐”。由啟發心智、開放智慧而言,慧能之後,許多禪師都主張禪不在坐臥。寒山封禪的看法,也在其精神內容,而不在其外表形式。

作者簡介

寒山(約691~793) 寒山子乃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岩。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