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惡混,西漢揚雄的人性學說。揚雄認為,人性兼含善惡,兩者相雜,非獨善或獨惡。所謂“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法言·修身》)。強調教育的作用在於“修性”:“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法言·學行》)人慾 與天理相對。語出《禮記·樂記),指人感物而動的各種物質欲望。宋明理學家斷定人慾是惡的,但解釋略有不同。二程將人心、私慾等同“人慾”。
人性善惡混,西漢揚雄的人性學說。揚雄認為,人性兼含善惡,兩者相雜,非獨善或獨惡。所謂“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法言·修身》)。強調教育的作用在於“修性”:“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法言·學行》)人慾 與天理相對。語出《禮記·樂記),指人感物而動的各種物質欲望。宋明理學家斷定人慾是惡的,但解釋略有不同。二程將人心、私慾等同“人慾”。
人性善惡混,西漢揚雄的人性學說。揚雄認為,人性兼含善惡,兩者相雜,非獨善或獨惡。所謂“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法言·修身》...
性善惡混是中國漢代揚雄關於人性的觀點。在《太玄·玄摛》中,揚雄指出:“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人之所醜而有餘者,惡也。...
性善惡混論指的是西漢的楊雄的一種人性論的觀點。《法言·修身》中寫有:“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氣也者。所以適善惡之馬也與...
人性的本質就日常用語上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上是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也就...性有善有惡論,這包括先秦世碩等的有善有惡論,漢楊雄的性善惡混論,董仲舒等...
賢愚善惡,所以人性先天上便具有了善惡。他說:. 豆麥之種,與稻梁殊,然食能去飢;小人君子,稟性異類乎?譬諸五穀皆為· 用,實不異而效殊者,稟氣有厚泊,故...
觀念的東西,認為觀念的產生既不是由於神的旨意,也不是基於抽象的人性或意志,而是與人們的物質活動、物質交往以及與現實生活的語言直接交織在一起的,善惡觀念的產生...
堯穀子認為: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的最根本錯誤之處在於性格,人性混為一談,由此眾...善與惡是人性中給予性的兩個發展格調。善惡是性格問題。給予性是人性之一。...
《中國先哲人性論》是現代江恆源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作品名稱 中國先哲人性論 ...⑧漢代,或主善惡混,或主性惡、或土性分品級,但仍不脫戰國各家範圍,且多雜...
余固以孟軻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孫卿言人性惡者,中人以下者也;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若反經合道,則可以為教;盡性之理,則未也。 [1] ...
人性善惡問題中國倫理思想中關於人性善惡的問題,也是道德本原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孟子以後的儒家,一般以善惡論人性,提出“性善”“性惡”、“性善惡混”、“性...
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關於人性善惡的爭論,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孟子主張性善說,荀子主張性惡說,告子主張性無善不善說,世碩主張性善惡混說,王充主張性三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