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藿香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卷四(續添諸局經驗秘方)。具有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吐嘔之功效。主治脾胃氣弱,嘔吐噦逆,飲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又治似喘不喘,欲嘔不嘔,徹心憒憒,悶亂不安。或瘴瘧諸疾,水漿粥藥入口便吐,及久病翻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參藿香湯
- 組成:藿香、人參、半夏
人參藿香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卷四(續添諸局經驗秘方)。具有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吐嘔之功效。主治脾胃氣弱,嘔吐噦逆,飲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又治似喘不喘,欲嘔不嘔,徹心憒憒,悶亂不安。或瘴瘧諸疾,水漿粥藥入口便吐,及久病翻胃。
人參藿香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卷四(續添諸局經驗秘方)。具有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吐嘔之功效。主治脾胃氣弱,嘔吐噦逆,飲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又治似喘不喘,欲嘔不嘔,徹心憒憒,悶亂不安。或瘴瘧...
藿香人參湯 以藿香葉、人參、陳橘皮、甘草製成。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人參湯”。處方 藿香葉3分,人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製法 上為粗末。功能主治 傷寒,嘔噦不定,胸滿煩躁。
人參藿香杏仁湯 主治傷寒汗下後、喘而噫氣的藥品。人參藿香杏仁湯 方劑別名:如聖加人參藿香杏仁湯 藥物組成:甘草5錢,桔梗5錢,人參5錢,藿香5錢,杏仁3個(去皮尖)。處方來源:《雲歧子保命集》卷下。方劑主治:傷寒汗下後,喘而噫氣。製備方法:上銼細。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服。
名稱: 藿香湯 別名:藿香湯 組成: 藿香葉2兩,白朮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出處: 《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功效:調中順氣,消痰利膈。主治: 氣逆上盛,頭目昏眩,不思飲食,時發噁心,或作中滿。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參香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三九三。具有理嘔吐,消寒痰之功效。主治小兒脾胃不和。組成 藿香一兩,人參、茯苓、木香、丁香、丁皮、青皮各半兩,甘草(炙)一兩。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一錢,水一盞,加生薑二片,煎取五分,溫服。加減化裁 氣虛甚加黨參.陽虛甚加桂枝、附片.陰虛加麥冬、玉竹,...
四味藿葉湯 四味藿葉湯是一種藥,由藿香、人參、橘皮、半夏組成,功效是主治胃寒嘔吐。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溫服。組成 藿香、人參、橘皮、半夏各等分。
藿香定嘔湯是一款藥物,主料有人參等。方劑名稱 藿香定嘔湯 藥物組成 人參1錢,藿香1錢,半夏1錢,枇杷葉5片(蜜炙),蒼朮1錢2分,肉桂7分,木香7分,橘紅7分,桔梗7分,甘草3分。處方來源 《玉案》卷四。方劑主治 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寒熱眩暈,不進飲食者。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熱服。
二香湯是以人參、薷為原料的藥方。功效 二香湯用於中暑,嘔吐,頭痛,瀉利,胸滿或腹痛。出處 《傷寒全生集》卷四 【處方】藿香正氣散加香薷、扁豆。【功能主治】中暑,嘔吐,頭痛,瀉利,胸滿或腹痛。【摘錄】《傷寒全生集》卷四 《辨證錄》卷九 【處方】人參3錢,香薷1錢,甘草1錢,砂仁1粒,神曲5分,...
煮香湯是一款藥物,處方來源於《百一》卷二十。煮香湯 【藥物組成】木香2兩,丁香2兩,檀香2兩,沉香2兩,人參2兩,甘草1兩,檳榔半兩,白茯苓(去皮)2兩(一方入藿香半兩)。【製備方法】上細銼,以好水2升,同煮令水盡為度;或於銀器內貯重湯,乾窨尤妙。先擇軟爛者切,焙令半乾,入體燥者一處...
藿香煮散 藥物組成 藿香葉1兩,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肉豆蔻(去殼)1兩,訶黎勒皮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草豆蔻(去皮)1兩,麥糵(炒)1兩,陳曲(炒)1兩,乾薑(炮)半兩,高良姜(銼,炒)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 處方來源 《...
參術二香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九。具有益氣解暑之功效。主治勞倦中暑,內傷中氣,服香薷飲反加虛火炎上,面赤身熱,六脈疾數無力。組成 人參三錢,香薷一錢,甘草一錢,砂仁一粒,神曲五分,白朮二錢,陳皮五分,藿香五分。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益氣解暑。主治 勞倦中暑,內傷中氣,服香薷飲反加...
藿香厚朴湯是由 甘草(生,銼)、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藿香葉等製作的一劑湯藥。【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五。【組成】 厚朴(去粗皮,用生薑60克切片,棗10枚劈破,同煮半日取出,去姜、棗,銼,焙) 半夏(漿水浸一宿,切,湯洗七遍,入粟米30克同炒黃,去米)(湯浸,去白,焙)15克 【...
藿香散·《幼科指掌》卷三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陳皮、藿香、木香、厚朴、甘草、蒼朮各等分。【來源】《幼科指掌》卷三。【主治】小兒脫肛。【用法】上為末。加生薑、南棗,煎湯調服。藿香散·《聖惠》卷七十五 【組成】藿香1兩,芎?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當歸3分(銼,微炒),茅香...
【藥物組成】人參、藿香(去梗)、遠志(去心)、芎藭、菖蒲、白朮、白芷、陳橘皮(去白,切,焙)各等分。【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四十三。【方劑主治】心氣不足,脾乏生氣,脾既受邪,心脾脈俱虛弱。【方劑功效】補益心氣。【製備方法】上為粗末。【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食...
藿香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七十二。主治久積聚,宿滯不消,或翻胃吐逆,噁心乾噦;及脾寒疾;水瀉及腸風髒毒。組成 藿香葉、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皮,焙)、肉豆蔻(去殼)、訶黎勒皮、人參、白茯苓(去粗皮)、甘草(炙)、草豆蔻(去皮)、麥兼(炒)、陳曲(炒)各一兩,乾薑(炮)、...
【組成】藿香 白朮 白茯苓 神曲(炒) 烏藥(去木) 縮砂仁 薏苡仁(炒) 半夏曲 人參各15克 蓽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用法】上藥共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大棗2枚,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主治】胃虛不食,宗筋失養,四肢痿弱,不能行...
白朮藿香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五。為劑,具有理氣化濕,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中虛氣滯濕阻。嘔吐不止,胃脘痞滿,噯氣吐酸,不思飲食,腹脹腸鳴,體倦肢軟,舌淡苔白膩,脈虛弦或緩。組成 白朮一兩,藿香二兩,丁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半夏(湯洗七遍,切,炒)、陳橘皮(湯浸去...
【組成】藿香 丁香 人參各7.5克 橘紅15克 【用法】上藥四味,共為細末。每服6克,水350毫升,加生薑1片,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時和滓冷服。【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即嘔吐。藿香安胃散-《御藥院方》卷四 【藥物組成】藿香葉1兩,半夏2兩(湯洗7次,焙乾),陳皮2兩(去白),厚朴1兩(去粗皮...
厚朴人參湯是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厚朴,橘皮,人參,高良姜,當歸等。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絞去滓,分3次溫服,服別相去如人行6-7里。處方 厚朴4兩(炙),橘皮2兩,人參2兩,高良姜1兩,當歸1兩,藿香1兩。功能主治 霍亂心腹痛,煩嘔不止。注意 忌生冷粘膩。摘錄 《外台》卷六引《廣濟方...
丁香、木香、白朮各半兩(25g),藿香一兩半(75g),人參二兩(100g)。用法用量 上為末,練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粟飲送下。功用 和脾,止吐嘔,進乳食。主治 小兒便瀉青黃,腹痛多啼。文獻摘要 《幼幼新書》:“大人參湯 和脾胃止嘔吐,治泄瀉青黃,止腹痛多啼,進乳食方。丁香、木香、白朮各...
調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保嬰撮要》卷七。具有健脾化濕,溫胃止嘔之功效。主治小兒傷乳食,瀉後脾胃虛,噦,吐瀉。組成 人參、茯苓、白朮、木香、乾薑、藿香、香附(炒,去毛)、縮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功用 健脾化濕,溫胃止嘔。主治 小兒傷乳食,瀉後脾胃虛,噦,吐瀉。
太陰初受病,服恆山散吐後者。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普濟方》:“和氣治中湯,治傷寒初受病,服散吐後,宜服;藿香、人參各半兩,白朮、陳橘皮各三兩,甘草、乾薑、白茯苓各一(分)兩;右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即去生薑和滓,不計時候,溫服。”
救亂湯 霍亂腹痛,欲吐不能,欲瀉不得,四肢厥逆,身青囊縮。用法用量 水煎服。處方 人參5錢,香薷3錢,吳茱萸3錢,茯苓3錢,白朮3錢,附子5分,藿香1錢,木瓜3錢。
參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一六五引《御醫撮要》。具有調中和氣,消酒食之功效。組成 人參、茯苓各十兩,藿香四兩,乾薑四兩,白芷、縮砂各三兩,甘草、粘米各五兩。用法用量 上為細散。如茶點服。附方 名稱:參苓湯 組成:丁香、訶肉、青皮、陳皮、白朮、茯苓、人參、肉豆蔻、甘草 用法:上銼...
導氣清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三引《體仁彙編》。具有導水消積之功效。主治關格吐逆,大小便不通。組成 豬苓,澤瀉,白朮,人參,藿香,柏子仁,半夏(姜制),陳皮,白茯苓,甘草,木通,梔子,黑牽牛,檳榔,枳殼,大黃,厚朴(姜制),麝香(少許)。用法用量 加生薑。水煎服。兼服木香...
人參紫菀湯《袖珍方》人參紫菀湯《是齋醫方》人參紫菀湯《御藥院方》二 人參杏子湯《玉機微義》人參定喘湯《和劑局方》人參定喘湯《玉機微義》人參枳殼湯《御藥院方》二 人參枳實湯《直指小兒方》人參養肺湯《袖珍方》人參潤肺湯《三法六門》人參清肺湯《和劑局方》人參保肺湯《三法六門》人參藿香湯《和劑局...
正氣補虛湯是一劑中藥方劑,配方主要有人參、藿香葉、厚朴。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棗子2枚,水煎,空心溫服。組成 人參2兩,藿香葉2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炒)2兩,黃耆2兩,交趾桂1兩,川白芷2兩,大當歸(去尾)2兩,五味子1兩,白朮1兩,半夏1兩,綿附子(炮)1兩,熟地黃(酒...
內助調氣湯 內助調氣湯是一種藥,由人參、黃耆、白朮、藿香、雲茯苓、酒白芍、歸身、牛蒡子組成,功效是主治痘疹,初見點時,吐瀉並作,其色灰白者。組成 人參、黃耆、白朮、藿香、雲茯苓、酒白芍、歸身、牛蒡子。主治 痘疹,初見點時,吐瀉並作,其色灰白者。用法用量 生薑、大棗為引。
增半湯 增半湯主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嘔吐呃逆。藥物組成 藿香2錢,半夏(湯泡,炒黃)3錢半,人參1錢半,丁香皮1錢半。
和合陰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六。具有和其陰陽之氣,佐以祛暑的功效。主治中暑,氣不升降,陰陽拂,霍亂吐瀉,角弓反張,寒熱交作,心胸煩悶。組成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五錢,香薷一錢,藿香一錢,蘇葉一錢,厚朴五分,陳皮三分,枳殼三分,砂仁一粒,天花粉一錢。用法用量 水煎,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