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陰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六。具有和其陰陽之氣,佐以祛暑的功效。主治中暑,氣不升降,陰陽拂,霍亂吐瀉,角弓反張,寒熱交作,心胸煩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合陰陽湯
- 出處:《辨證錄》卷六
-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香薷、藿香、蘇葉、厚朴、陳皮、枳殼、砂仁、天花
- 功用:和其陰陽之氣,佐以祛暑
- 主治:中暑,氣不升降,陰陽拂,霍亂吐瀉,角弓反張,寒熱交作,心胸煩悶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五錢,香薷一錢,藿香一錢,蘇葉一錢,厚朴五分,陳皮三分,枳殼三分,砂仁一粒,天花粉一錢。
用法用量
水煎,探冷,徐徐服之。一劑陰陽和,二劑各症愈,不必三劑。
功用
和其陰陽之氣,佐以祛暑。
主治
中暑,氣不升降,陰陽拂,霍亂吐瀉,角弓反張,寒熱交作,心胸煩悶。
方義
此方分陰陽之清油,通上下之浮沉,調和於拂逆之時,實有奇功。以其助正而不增火,祛邪而不飭氣,化有事為無事也。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辨證錄》:“中暑氣不升降,霍亂吐瀉,角弓反張。寒熱交作,心胸煩悶,人謂暑氣內熱,誰知陰陽拂亂乎?陰陽和則邪不能幹,苟陰不交陽,陽不交陰,邪即乘之而入。邪扶強不扶弱,陰強助陰,陽強助陽。夏人多陰虛陽旺,邪即乘陰虛而入,欺陰弱也。然陽旺又助陽不助陰,陰見邪助陽,又妒陽旺而相戰,陽又嫌與邪黨,欲嫁邪於陰,陰不受,於是陰陽亂,邪往來作崇。此陰陽所以不通,上升,下不降,霍亂吐泄,角弓反張,陰不交陽作寒,陽不交陰作熱,心胸竟成戰場,安得不煩悶。宜和陰陽,佐祛暑,緩調,不可遽折。用和合陰陽湯:參、香薷、藿香、蘇葉、花粉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五錢,厚朴五分,陳皮、積殼三分,砂仁一粒。水煎,探冷徐服。二劑愈,不必三劑。此分陰陽清濁,通上下浮沉,調和拂亂,實有奇功,助正不增火,祛邪不傷氣,殆此方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