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簡介
6月23日至24日,全國
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強總理接見會議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劉延東副總理、馬凱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會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門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為了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貫徹全國職教會精神的安排,近日,記者採訪了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
具體問答內容
問:人社部在職業教育工作領域主要負責哪些工作?
答:根據《職業教育法》和國務院確定的部門“三定”方案,我部在職業教育領域主要負責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的管理。與此相關,我部負責統籌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負責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政策。
問:請介紹一下人社部門在上述業務領域工作進展情況。
答:好的。技工院校以培養生產和服務一線的技術工人為目標,是我國培養技術工人的主陣地。依據辦學水平和培養目標分為三類:普通技工學校主要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高級技工學校主要培養中、高級技術工人,技師學院主要培養後備高技能人才。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882所,在校生386.6萬人,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骨幹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技工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是將農村轉移勞動力培養成為新興產業大軍的搖籃。在開展學制教育的同時,技工院校還積極面向各類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13年共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525萬人,為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職業培訓主要是針對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依據職業標準開展的各類培訓。勞動者從準備就業到進入工作崗位,乃至職業生涯各個發展階段都有不斷提升技能、提高職業素質的強烈需求。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要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充分發揮牽頭部門職能作用,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目前,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初步建立,勞動者已基本享受到普惠性的職業培訓補貼和技能鑑定補貼等政策。近年來,全國每年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約2000餘萬人次,2013年全國共組織開展各類職業培訓2049萬人次,為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和促進勞動者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加大培養力度的同時,還從評價、競賽、表彰激勵等環節,統籌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評價方面,初步建立了社會化職業技能鑑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和院校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2013年,全國共有1839萬人參加職業技能鑑定,1537萬人獲得了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在競賽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企業崗位練兵為基礎、以國內競賽為主體、以世界技能大賽為龍頭、國內競賽與國際競賽相銜接的技能競賽體系,每年有1000多萬企業職工和職業院校學生參加競賽活動。在表彰激勵方面,每兩年開展一次高技能人才表彰,每次表彰30名中華技能大獎和300名全國技術能手。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務院特殊津貼範圍。鼓勵企業把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實際貢獻和待遇掛鈎,建立培訓、考核、使用與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
問: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對人社部門提出了哪些工作要求?對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有哪些政策利好?
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是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之一,在職業教育工作領域負有重要職責。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也對人社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進一步明確了人社部門的工作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在批示中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比較充分就業提供支撐。劉延東副總理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馬凱副總理要求各級人社部門發揮牽頭作用,與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中央領導的講話和國務院檔案都把人社部門與教育部門並列為職業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了人社部門在職業教育特別是職業培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於各級人社部門更好地發揮職能優勢,統籌推進職業培訓工作。
二是進一步明確了就業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必須“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國務院領導同志講話、《決定》和《規劃》,都明確了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與會代表對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必須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辦學導向、把培養職業精神和提高能力作為辦學目標等理念形成了廣泛共識。這對於強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職能作用,更好地引領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具有積極意義。
三是進一步明確了創新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會議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必須堅持以職業能力為標準,突出技能訓練和動手能力培養,把校企合作作為辦學基本制度,把工學一體化教學作為人才培養模式。這與我部多年倡導的理念是一致的,也與技工院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探索積累的經驗做法是相符合的,這將進一步推動技工院校改革發展。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決定》和《規劃》的頒布,為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首先,技工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和《規劃》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包括技工院校在內的各類職業院校提供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其次,《規劃》提出“根據高等學校設定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這對於明確技師學院地位、解決制約技師學院發展的突出問題將起到積極作用。第三,《決定》提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進一步明確了人力資源開發領域相關工作對職業教育的引領作用,這對於完善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發布制度、不斷開發和完善職業標準、健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將進一步推動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相關工作。
問:職業教育、職業培訓與就業、經濟和民生有何關聯?
答:首先,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解決就業總量矛盾、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最有效的舉措。未來二、三十年,我國勞動力規模都保持在8億人以上,就業總量壓力長期存在。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革新步伐加快,勞動力供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的現象愈加凸顯。特別是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嚴重不足,僅占就業人員的19%,高技能人才數量還不足5%;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1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1以上的水平,技工緊缺現象逐步從東部沿海擴散至中西部地區,從季節性演變為經常性。無論是解決就業總量矛盾,還是結構性矛盾,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
其次,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服務經濟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最重要的基礎。人力資本質量是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 “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國要實現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也要抓住職業培訓這個關鍵,全面提升廣大勞動者的職業素質,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
第三,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實現生活改善最現實的途徑。實現農民工就業創業,是農民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的僅占30%,缺乏技能成為影響他們融入城市、成為新型產業工人的重要障礙。加強農村新成長勞動力的職業教育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把農民工打造成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對於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競爭力、提升產業結構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問: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改革部署,馬凱副總理在職教會上對職業培訓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請問人社部將如何抓好職業培訓工作?
答: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抓好職業培訓工作。
一要健全制度。把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作為今後工作的中心任務,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的各個階段,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職業培訓體系,到2020年,努力實現五個目標任務。一是培訓對象廣覆蓋。把新成長勞動力、失業人員、在職職工、退役士兵、農民工、大學生等城鄉全體勞動者全部納入職業培訓範圍,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基本消除勞動者無技能從業現象。二是培訓類型多樣化。改革職業培訓模式,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兼顧短期、中期和長期培訓,滿足勞動者提升職業能力的差異化需求。三是培訓等級多層次。完善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不同層次的職業培訓,暢通技能勞動者職業發展通道。四是培訓載體多元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公辦、民辦並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社會多方參與的大培訓格局,動員各類優質培訓資源向職業培訓集聚。五是培訓管理規範化。健全職業培訓標準,完善管理制度,改進政府購買成果機制,加強對培訓的全方位監管,實現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
二要完善政策。要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考核評價、競賽選拔、表彰激勵政策體系。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完善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政策,發揮好就業政策對培訓的引導作用,表彰獎勵政策對培訓的激勵作用,技能鑑定政策對培訓的促進作用。加大政府對職業培訓的補貼力度,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在就業專項資金中的比重,充分發揮企業職工培訓經費的作用,吸引社會力量加大投入,支持各類勞動者參加培訓,支持各類培訓機構開展培訓。
三要提高質量。要大力推行訂單式培訓、定崗培訓、定向培訓等與就業緊密聯繫的培訓形式,創新“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中國特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辦學,推進工學一體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職業培訓包教學,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著力提升職業培訓的吸引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要突出重點。要在統籌抓好各類人群培訓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農民工和大學生這兩大群體的職業培訓。一是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我部已在全國人社系統部署每年開展1100萬農民工培訓的專項計畫,為擴大影響,我們將其命名為“春潮行動”。下一步,我們將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督導,確保農民工培訓數量穩步提升,培訓質量明顯提高,真正將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養成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二是實施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行動。這是國務院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將依託培訓實力雄厚的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面向高校畢業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重點開展以定向培訓為主的就業技能培訓。對企業擬錄用的高校畢業生,重點開展以定崗培訓為主的上崗前培訓。對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高校畢業生開展創業培訓,重點採用“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培訓模式。我們將指導各地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高校畢業生需求,創新職業培訓課程,提高培訓質量,力爭使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培訓後的就業率達到90%以上,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走技能成才之路。
問:技工院校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下一步如何推動技工院校改革發展?
答:技工院校是職業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按照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決定》精神,針對技工院校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將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技工院校改革發展。
一是大力推動多元辦學,拓展技工院校發展空間。圍繞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制定支持技工院校多元辦學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於勞動者接受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靈活學習制度,指導和推動技工院校積極開展非全日制學制教育和職業培訓,由注重學制教育向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轉移,進一步擴大企業在職職工學制教育和各類職業培訓規模,使技工院校成為融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公共實訓、技師研修、技能競賽、人才評價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技能人才綜合培養基地。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動集團化發展。把校企合作作為辦學基本制度貫穿在招工招生、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養、職業培訓、學校管理、質量評價等院校工作方方面面,推動技工院校擴展校企合作領域、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通過推廣技工院校集團化辦學,加大技工教育資源最佳化整合力度,提升辦學實力。
三是突出專業特色,適應市場需求。人社部門要將管就業、職業培訓等工作與管技校有機結合,及時將就業需求傳導到技工院校,通過高端帶動和典型引路,指導技工院校把加強專業建設作為立校之本,合理設定專業,並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形成適應需求、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
四是堅持工學一體,深化教學改革。技工院校要在新形勢下贏得發展優勢,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重要措施。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作為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突破口,前期試點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的進展和成果,擴大試點院校和專業範圍,形成新的發展優勢。
問:目前,職業教育特別是技工教育還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對此,人社部門將採取哪些有針對性的舉措?
答:職業教育特別是技工教育主要是培養生產和服務一線的技術工人。技工教育缺乏吸引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技術工人的經濟待遇、社會地位不高,導致人們不願意當工人,不願意從事生產和服務一線工作,進而不願意接受職業教育。因此,必須著力提高一線技術工人的待遇,用較高收入水平、穩定和高質量的就業等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全社會重視職業教育、青年人選擇職業教育。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鼓勵企業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職務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督促企業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責任,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重視一線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落實“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能要求高、實訓耗材多、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其中用於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於60%”的要求。落實好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鑑定補貼政策和勞動預備制培訓生活費補貼以及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免學費、助學金政策。
第二,要促進公平就業。完善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公開招聘制度,使更多的人乃至於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職業來獲得相應的崗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第三,要加大宣傳。通過轉變社會觀念,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加強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營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通過各類新聞媒體積極宣傳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