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元脈影歸指圖說》,脈學著作,2卷。又名《人元脈影圖說》,簡稱《脈影圖說》、《脈影圖》。西晉王叔和編,明代沈際飛重訂。本書採用七表八里九道類脈法,論脈24種,以七言歌訣體裁述脈之體狀、主病、屬性等內容。歌訣之補註更論脈象、預後、主病及病位,又附論奇經八脈與16種怪脈,述其循行、脈狀、主病,謂“此十六脈皆必死之候”。每一脈之末,均附一脈圖,共有脈圖48幅。書中亦兼論聞診、望診。書末附左右手圖,分寸、關、尺三部,述七表八里主病及三部所見臟腑之絕證。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人元脈影歸指圖說》
- 作者:王叔和編,沈際飛重訂
- 成書年代:明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流傳版本
現存明崇禎刻本及日本刻本,2015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作者簡介
王叔和,魏晉時期著名醫學家。名熙。高平(一說今山東濟寧、鄒縣,一說今山西高平)人。曾任太醫令。性度沉靜,尤好著述,博通經方,洞識修養之道。精意切診,嘗以為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而醫藥為用,性命所系,乃考核遺文,採摭群論,撰集岐伯以來,逮於華佗經論要訣,前賢精論,鹹悉載錄,成《脈經》十卷。具體論述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並以脈合臟腑經絡,舉其陰陽之虛實、形證之異同以作論治;兼述仲景、扁鵲脈法。重視諸經病證,傷寒熱病及雜病與婦兒病證。對奇經八脈亦有闡發。其書原有“手撿圖”三十部,今傳本已佚。王氏對脈學深有研究,其書集魏晉以前脈學之大成,為現存最早脈學專著,所述二十四種脈象,已較全面總結脈學理論,後世脈書,如高陽生《纂圖方論脈訣集成》、李時珍《瀕湖脈學》等,均據此書而敷陳。主要脈診內容,至今仍為臨床所用。《脈經》所據古醫籍,今多亡佚,賴此書以存梗概,即尚有傳本者,如《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之類,亦不盡相同,故可據諸醫經證此書,亦可據此書訂正諸醫經。王氏又精於傷寒學,《外台秘要》列其為唐以前論治傷寒八家學說之一,嘗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所傳本即為今之《傷寒論》。
沈際飛,明代醫家,鹿城(今河北束鹿)人。
內容簡介
本書上卷“七表脈總要歌”,論述浮、芤、滑、實、弦、緊、洪七種脈的體狀和主證;“八里脈歌”論述微、沉、緩、澀、遲、伏、濡、弱八種脈的體狀和主證;“九道脈歌”論述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九種脈的體狀和主證;“奇經八脈歌”則論述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沖脈、任脈、督脈、帶脈的循行部位,體狀及臨床意義。下卷“十六怪脈”,詳論蝦游脈、魚翔脈、偃刀脈、復蓮、羹上肥、盞口脈、雀啄脈、屋漏脈、彈石脈、解索脈、藤蔓脈、土丸脈、翻敗脈、太極脈、解股脈、脫屍脈共十六種脈的體狀、主證;“聽之如神篇”略論聞診之要;“見色如原篇”“面部色候”“觀形察色脈候”“觀四季基本生死候”詳論五色善惡、凶吉、順逆和五色主病等望診內容。書後附“左右手圖”和“《脈經》後序”。本書附有脈象示意圖,形象地描述了各脈的主要特點,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