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襄城

京襄城

京襄城位於河南省滎陽市東南10公里(商隱路南段)的京襄城村,是一座歷史古城。公元前772年,鄭桓公“寄孥”於此,後二年,鄭武公以此為都城,建立了東方鄭國,時擁有虢、鄶等十邑之地,是為“武公之略。”《讀史方輿紀要》中載:“京城在滎陽縣東南三十里,春秋鄭邑。”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公元前743年,鄭莊公封大叔段於京城,周襄公十六年(前636),周有“叔帶之亂”,襄王出避,鄭文公迎王居此城,後亦名襄城,清朝時合京、襄二字稱為“京襄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京襄城
  • 地理位置:河南省滎陽市
  • 占地面積:740餘畝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京城古城址
  • 距今:近3000年
遺址現狀,遺址原貌,

遺址現狀

京襄城遺址位於滎陽市東南10公里的京襄城村周圍,是滎陽市委、市政府2009年的重點工程之一,總占地面積約740畝,以京襄城遺址為背景,以文物保護和生態建設為主旨。生態園建成後,不僅能夠保護有著近3000年歷史的京襄城遺址,同時還將是滎陽市重要的生態防護林地。
雖然京襄城的城牆貌不驚人,可它已經在這裡屹立了2700多年了。原來的京襄城,南北長1 775米,東西寬1 425米,涉及範圍有:王寨、城角、京襄城、朱洞、紅溝、南張寨等村。當日的古城牆大都被毀,現存的城牆遺址,是西城牆北段和東城牆南段兩部分。北段城牆遺址長約150餘米,高約15米,自南向北偉岸橫列,遠望狀如雄師,形似駱駝;近觀,罕見的薄層夯土層約十公分左右,層層迭加,恰似古代武士的緊固鐵甲,可見當年築城之堅實功夫。現城牆裸露地面的部分,雖經歷了滄桑風雨的剝蝕,但牆體結構依然堅實而凝重,上面雜木叢生,枝柯相交,既保護著城牆免受風霜雨雪的洗劫,又見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風雲,給人以蒼古幽幽之感。
沿“日”字型古城的橫城牆東行,一條與城牆呈垂直型的荒溝呈現在眼前,此溝名為“陰司澗”。溝底時寬時窄,寬處有50餘米,窄處僅能容下一頭牛,溝西頭盡處往南拐,相傳便是當年鄭莊公與母親武姜“掘地黃泉相見”之處(亦稱黃泉見母),這個故事在《左傳》中有詳細的記載。現村中“洪福寺”內,有大清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立下的古碑,碑文中有“名陰司澗古今相傳有來歷,不及黃泉無相見,鄭伯克段即此地”。陰司澗溝沿一旁是“焦花女哭麥”的麥田,人們是這樣傳說的:“滎陽古蹟屬京襄,有段故事美名揚,焦花女哭麥傳千古,‘二十四孝’有一樁。”說的是古時京襄城內有一名叫焦花的女子,未婚夫戍邊,未婚夫的母親因家裡生活貧困,加之孤身一人思念兒子,哭瞎了雙眼。美麗的焦花女聞知後,毅然來到未婚夫家裡,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可是,當時地里的麥子還未出土,未婚夫家中已斷了口糧,此情此景,讓美麗的焦花女抱著婆母娘痛哭起來。此舉,也許是感動了上蒼,頭更哭得麥子出了土,二更哭得麥葉長,三更哭得麥子出了穗,四更哭得進磨房,五更哭得做成飯,雙手捧給了婆母娘。傳說的故事雖然顯得離奇,但由於焦花女的哭,這片麥田確實年年早熟,成了人們心中的一個美好的傳說。

遺址原貌

走進京襄城村,舉目可見的是古壙磚,多而精美,大多呈長方型,空心結構,外表花紋圖案典雅別致。圖案中有古金錢、樹木花草、禽獸魚蟲等,莫不栩栩如生。站在村中街巷瀏覽,使人感到處處都像是亘古的壁畫。村中一位古收藏家張明鑑先生,他家收藏的這些漢磚古物,多達千餘種,並自辦了一個“京襄城博古齋”,可見京襄城村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蘊啊!
據村中老人講,村中原建有鄭桓公廟,建築十分宏偉壯觀,可惜被毀於“文革”之中。現存有長2.15米、寬0.90米的“鄭桓公廟石祭案”,安放在明嘉靖七年興建的“洪福寺”殿內。村中古磨、古瓦罐、古陶片、古大板瓦、古幣等更是隨處可見,無論身置何處,都讓人感受到京襄城村的古老氛圍。到京襄城村攬古尋勝,不僅能看到上述的古老景觀,還有鱉蓋城、京水故道、魁星樓、月亮洞、太平寨等。1981年,京襄城遺址就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村民集資在鄭桓公廟舊址重新興建了鄭桓公廟。2004年的首屆中國滎陽鄭氏文化節期間,來自海內外的3 000多位鄭氏子孫,前往京襄城遺址參觀懷古。如今,滎陽市政府又對北段城牆遺址進行了維護,增加了保護措施,並立碑刻文,供遊人參觀。
京襄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