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作家論——北平精神與京派作家的學院品格》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派作家論——北平精神與京派作家的學院品格
- 作者:李蕾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44556
《京派作家論——北平精神與京派作家的學院品格》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蕾。
《京派作家論——北平精神與京派作家的學院品格》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蕾。內容簡介北京(北平)仿佛一個混合了磁極和容器功能的空間體,在中國近、現、當代文化史上承載了複雜、多元且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本書聚...
《京派作家論》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了地域文化與大學文化、文學研究相互交織的複合視角,主要聚焦於文化古城時期的文學生產、作家聚合、學院作家生成等京派作家的有關研究,新視角啟動新視野。本書對京派文學研究的學術脈絡做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對文化古城時期北平都市空間、文學寫作與城市精神...
郭寶亮,男,1961年農曆1月出生,河北邢台人。1982年考入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6年畢業留校任教。1991年——1992年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助教班進修並結業。1994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並獲文學碩士學位。2001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師從童慶炳先生攻讀文藝學博士學位,2004年畢業並獲文學...
與京派相對於的是海派。京派作家 人員分類 京派作家基本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20年代末語絲社分化留下的偏重講性靈、趣味的作家。二是新月社留下的或與《新月》月刊關係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三是清華、北大、燕京等大學的師生,包括一些當時開始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其中主要的小說作家有汪曾祺、廢名、凌叔華、沈從文...
作家特點 “京派”作為30年代活躍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義作家群。有以下特點:第一,他們多是“文學研究會”未曾南下的成員。在30年代,中國的文化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後,北京守舊的文化氛圍和上海新潮的商業氛圍和激進的革命氛圍,對這兩個地方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無論是他們的學術觀點,...
發表《蕭乾創作轉向論析》《中國當代薩滿題材小說的多元意識與獨異風格》《風雨中生長的草原詩歌——內蒙古詩歌七十年初論》等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出版專著《京派作家敘事研究》等兩部,合著《達斡爾族詩歌研究》一部,參編《中國現當代文學通史》等三部。獲獎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青年科技英才計畫”入選者、中...
《大學文化品格與人文北京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論集》2009年9月同心出版社出版。《老舍話劇之魅及其當代影響》,《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37卷第六期。《論林語堂的宗教文化思想與文學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第4期。《京派作家的文化觀》,《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開篇:沈從文不是“京派”文人 第一章 人文主義思潮和“京派”文人圈子 第一節 新文學流變和人文主義思潮 第二節 北平的寂寞和“京派”的重組 第三節 “京派”文人圈子和京派作家的審美追求 第二章 從周作人、楊振聲到廢名——性情特別的文人和現代作家 第一節 難以評說的周作人 第二節 “京派”元老楊振聲...
而韓冷所著的《京派敘事文學的倫理內涵》試圖通過倫理問題的考察呈現京派敘事文學中現代性與傳統性的樣態及衝突,對京派作家的重要作品的現代性意義進行重新闡釋。對相對來說關注比較少的沈從文、廢名、蕭乾、林徽因、凌叔華等京派作家筆下的倫理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同時為了使本書更加厚重豐滿,筆者還集中筆力分析了汪曾祺、...
一 《文藝》與京派作家再聚首、《戰線》創刊 二 眾聲匯聚的文學空間 第五章 抗戰中後期“國家中心論”的淡化 第一節 提出修明政治,以諫言督責方式擁護國民黨政府 一 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修明政治案的提出 二 主張修明政治 三 對政府“小批評,大幫忙”的辦報思想 第二節 要求共產黨服從“國家至上”原則 第三...
劉淑玲,女,河北遵化人,1964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當代文學導師組組長。主講課程 主要開設課程:《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史論》、《京派文學研究》、《報刊與中國現代文學》、《文學傳媒與文學關係研究》等。學術論著 主要學術著作:《大公報與中國現代文學》;...
廢名在湖北一師、北京大學、北平大學 知堂高徒京派作家 冰心在北京協和女大、燕京大學 女生婉瑩才女冰心 臺靜農在北京大學 旁聽從文追隨魯迅 臧克家在山東一師、中央軍政學校、青島大學輾轉求學得遇名師 錢鐘書在清華大學 博覽群書率真狂傲 張愛玲在聖瑪利亞女中、香港大學 中學展才港大輟筆 葉君健在武漢大學 攻克外文成...
史鐵生,(1951—2010),作家,生於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以毅力和智慧度過了長達40年的輪椅生涯,留給讀者的不僅是精美潔淨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愛和對人生真諦的探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代表...
魯迅作品的經典意義 “性靈暖處來的詩句”——說徐志摩詩的獨到貢獻 “廢墟文學”的出色代表——伯爾和他的《洛恩格林之死》“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略說京派作家的思想 京派小說與現代主義 子規聲聲鳴,竟是泣血音——評《熱愛在人間》第三輯 “五四”與現代性 附錄 教學與科研活動紀事 ...
其中的兩篇:一是我的學位論文《中國現代諷刺小說的初步成熟——試論“左聯”青年作家和京派作家的諷刺藝術》,它的刪節本發表在1982年的《北京大學學報》上,也足有兩萬字,全文收入了我的第一個集子《帶著枷鎖的笑》;另一篇是《融入我的大學——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大生活片斷》(都是長名字,全文也不短...
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師從沈從文先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他的文字調和了時代的不羈與剛性,餘味溫雅、甜熟而平穩。書卷氣濃而不酸腐,獨立味重而不閉塞,是心性之揮灑,亦是對自我的無上坦誠,體現了知識分子與潮流並行的浪漫主義生存哲學。
本書由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親力親為自行篩選而成的唯一的自選集,也是“老頭兒生前最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語)。書中收錄的主要是短篇小說,也包括少量詩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匯於此書,可謂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作者簡介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師...
上發表創作,並曾與胡也頻一起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7年到上海,在吳淞中國公學任教並繼續寫作。1928年與胡也頻、丁玲先後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在《新月》上發表作品,當時已有“多產作家”之稱。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主編北平《大公報》副刊《文藝》,次年主編天津《...
《我的老師沈從文》內容簡介:汪曾祺先生是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
第八章 “用人心人事作曲”:京派作家的鄉土抒情詩和人生抒情的小說體式的創造 第九章 從古井汲取清泉:京派作家上承屈賦陶詩和晚明小品的靈性,外借哈代、艾略特和拉馬丁的山林河海的意趣 第十章 獨闢蹊徑與走入魔道:上海現代派對帶有官能刺激性的都市現代人心理小說體式的探索 第十一章 霓虹燈下新視覺神經:上海...
但劉一達卻另闢蹊徑,立足“京腔京韻”這一獨特的敘事邏輯,通過打撈歷史、娓娓講述人文軼事,運用其嫻熟的京派語言,以其溫潤而詩意的筆觸,悉心勾勒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盛世華都鏡像。故宮這座巍峨的宮殿以恢弘的布局、精巧的建構令世人為之矚目。書中,劉一達以京派作家的敏銳,於洞察古今中,爬梳典籍,系統總結了蘊涵...
《夾竹桃》等名篇,在讀者中享有盛名,多篇作品被選入教科書和中高考試卷。 汪曾祺 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
” 在他的筆下,京派作家那種明心見性的靜觀的審美態度,以及沖淡、明淨、節制、圓潤的筆情墨韻,已經蕩然無存。他犧牲了藝術上的空靈和精緻,換取了獷野雄放,元氣淋漓。正如胡風所說:從這裡也就產生了他底創作方法上的特點。他不能用只夠現出故事經過的繡像畫的線條,也不能用只把主要特徵底神氣透出的炭畫...
………3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 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等。他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的文字乾淨而傳神,...
由此可見,作者的語言文字及刻畫功夫相當純熟,往往三言兩語足以準確、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個性和場景,是京派作家注重文學功力,講求“文章之美”的體現,也是京派作品具有比較強的可讀性的特色表現。其三:恪守從容節制的審美趨向,作品基調含蓄而矜持。我們知道,京派是以學院文人為主體的,追求作品“和諧”的藝術美,...
在京派作家的意識中,他們是鄉村的體驗者,鄉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個體之於整體不是同情與被同情的關係,個體對於整體——歷史如果漠然無知,那么需要的是理解,對自己的理解。京派作家將鄉村呈現給都市——即將歷史呈現於現代的面前,所暗示的是現代如何去理解歷史,因為這也是最重要的,歷史和現代只有一個共同...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吳登云:現任新疆克孜勒蘇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院院長。1939年出生在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