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江會館
- 始建時期:民國
發展歷史,建築結構,
發展歷史
清鹹豐年間,太平戰亂,鎮江一些有錢人,紛紛逃難過江,不少人到臨澤定居。他們帶來資本,在鎮上經營南北貨、煙、茶、木排等生意,繁榮了臨澤商業,並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臨澤鎮北首有塊亂墳地叫“鎮江墳”,就是鎮江人在這裡買的墳地。可能是因為墳冢太密的緣故,鎮江人為了守墳,就在楊家巷裡買了一處房子專供鎮江人守墓居住使用。到了民國時期,為了增強同鄉人情誼與議事活動,他們又把這裡改建成會館,成為了同鄉聚集之地。這房子後來臨澤人就叫它“京江會館”或“京江局”。
建築結構
該建築為四合院式結構,原有兩進,一進五間。門楣上有“京江會館“四個大字,顏體、陽刻,分布在四塊籮底方磚之上。歷經戰火今只有“京”字存在。前排高大軒敞,是同鄉人聚會議事之處。後稍低矮。是駐會人員的起居之室。現存為民國建築,有房屋6間,南北二進,廂房二間,屬房管所,現為居民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