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第一涮

京南第一涮

傳說清朝乾隆三十五年(農曆壬辰年)潤五月渾河決口,口門四十七丈,乾隆命工部侍郎德成會同總督楊建璋領工堵口。合龍後又於堤外取直培築,同年在口門北側建一座河神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南第一涮
  • 類別:食品
  • 時間:清朝
  • 地點:河神祠
歷史故事,文化傳承,

歷史故事

第二年農曆三月,乾隆率領文武百官來河神祠視察。
這年春天特別冷,若是往年,早已是鶯歌燕舞春和景明了。可這年與以往不同,清明節才過,天氣乍暖還寒。可真謂“二月清明老芽柳,三月清明柳不開。”君臣來到古鎮龐各莊時,乾隆命文武百官暫時休息。他帶上幾個隨行人員,喬裝商人模樣。他要徒步走一段路,微服私訪,看一看他所統治下的國家和人民。自乾隆登基以來,歷史上被稱為“雍乾盛世”真是國泰民安。乾隆與隨行人員邊走邊聊邊看路兩旁的風景。這時,天上出現了幾片烏雲。烏雲越跑越快,越聚越多。乾隆久在皇宮,見什麼都新鮮。他指著天空對隨行人員說:“你們看,春天的雲跑的多快。難怪有人說‘春雲夏雨秋夜月,唐詩晉字漢文章。’”話音剛落,幾個大雨點便打在了地上。隨後雨點變小變密,成了絲絲細雨,這時,前邊隱約出現個村莊。村口有一家小飯館,被籠罩在雨霧裡。幾個人的衣服很快便被淋濕了,他們顧不了許多,便向小飯館跑去。這時,吹過一陣涼風,他們都覺得有些寒意。店掌柜的很熱情,趕忙招呼他們進屋。這飯館不大,沒有特殊的裝飾,連塊像樣的牌匾也沒有,但卻收拾的乾淨整潔。問過店掌柜的之後,才知道是專門經營涮肉的回民飯館。這個村叫薛家營村,掌柜的姓薛,是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祖祖輩輩經營涮肉為業。店掌柜的向來人介紹自己經營的項目,乾隆卻不以為然。因他沒心思吃涮肉,只想藉此避避雨,取取暖。況且他這個滿族旗人入關以前的遊牧生活吃慣了牛羊肉,他認為好的牛羊肉都在長城以北,其它地方根本沒有好肉。但既來之,則安之。他索性讓店家給點上一個火鍋,好邊吃邊挑剔,以顯示自己是個行家。誰知剛吃第一口,他就覺得肉質鮮美、回味無窮、久涮不老、入口即化。看來薛掌柜並非老王賣瓜,實際這裡的涮肉比他介紹的還要好,有過之而無不及。都說京城多美味,沒想到鄉下有佳肴。此刻乾隆及隨行人員嚼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薛掌柜見乾隆談吐不凡,認準他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便要求乾隆為自己題塊牌匾。誰知乾隆早有此意,便欣然應允。當即取出文房四寶,挽起袖子,大筆一揮而就。“京南第一涮”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頓時躍然紙上,在場的人無不拍手喝彩。薛掌柜定睛一看落款:癸巳年暮春月御筆,下面是一口紅彤彤的當朝天子乾隆的印章。嚇得這位老實憨厚的薛掌柜馬上跪倒在地,口稱“萬歲,小民有眼不識泰山,接駕來遲,萬望恕罪!”乾隆哈哈大笑:“你何罪之有哇,快快請起。”
乾隆回宮後,對“京南第一涮”大加讚賞。使得大批的高官達貴都來這裡品嘗。很快便聲譽大震,遐邇馳名。

文化傳承

以後,乾隆帝招來“京南第一涮”的薛掌柜到皇家園囿南海子內的行宮,主持行宮中的“御涮苑”料理御用膳食,掌柜曾多次入宮為乾隆送去鮮美的牛羊肉及料理火鍋膳食。直到乾隆退位,召集文武百官辦“千叟宴”時,仍沒忘記“京南第一涮”。就這樣,“京南第一涮”的名字譽滿京城,並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